国学666 » 《礼记》 » 檀弓下 > 季孙之母死,哀公吊焉+曾子与子贡吊焉,阍人为君在,…+

季孙之母死,哀公吊焉。曾子与子贡吊焉,阍人为君在,弗内也。曾子与子贡入于其厩而修容焉。子贡先入,阍人曰:“乡者已告矣。”曾子后入,阍人辟之。涉内溜,卿大夫皆辟位,公降一等而揖之。君子言之曰:“尽饰之道,斯其行者远矣。”阳门之介夫死,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。晋人之觇宋者,反报于晋侯曰:“阳门之介夫死,而子罕哭之哀,而民说,殆不可伐也。”孔子闻之曰:“善哉觇国乎!诗云:‘凡民有丧,扶服救之。’虽微晋而已,天下其孰能当之?”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季孙之母死,哀公吊焉。曾子与子贡吊焉,阍人为君在,弗内也。曾子与子贡入于其厩而修容焉。子贡先入,阍人曰:“乡者已告矣。”曾子后入,阍人辟之。涉内溜,卿大夫皆辟位,公降一等而揖之。君子言之曰:“尽饰之道,斯其行者远矣。”阳门之介夫note-name:介夫1介夫:披甲的卫士。死,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。晋人之觇宋者,反报于晋侯曰:“阳门之介夫死,而子罕哭之哀,而民note-name:说2说:通“悦”。,殆不可伐也。”孔子闻之曰:“善哉觇国乎!诗云:‘凡民有丧,扶服note-name:扶服3扶服:通“匍匐”,音义皆同。扶#-666hh;本义是伏地爬行,引申为尽力。救之。’虽微晋而已,天下其孰能当之?”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季孙的母亲去世了,鲁哀公前去吊丧。曾子和子贡也一同前往吊唁,但是由于哀公在里面守门的#-666aa;不让他们进去。曾子和子贡来到马房,将自己的仪容整理了一番,然后再去。子贡先进去,守门#-666aa;说:“刚刚已经通报过了。”曾子更随其后,守门#-666aa;让开道路。二人走到寝门的屋檐下,卿大夫都连忙让位,哀公也从阼阶上走下一个台阶,作揖,请他们就位。君子议论这件事情说:“将自己的仪容整理了一番,这对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很重要的。”宋国都城阳门死了一个卫士,司城子罕到他家去吊丧,哭得十#-666dd;伤心。潜伏在宋国的一个探子探听到这件事情,回晋国向晋侯报告说:“阳门死了一个小卫士,但是像子罕这样的大官亲自前往吊唁,还哭得十#-666dd;伤心,这样的行为是很深入民心的,宋国恐怕不是好欺负的。”孔子听说了这件事,说:“这个探子真会刺探国情啊!《诗经 》上说:‘邻居如果有了困难,我们应尽全力去帮助他们。’宋国正是做到了这一点,因此,不仅晋国不敢欺负宋国,普天之下也找不出一个敢和宋国为敌的国家。”

原文翻译

季孙之母死,哀公吊焉。曾子与子贡吊焉,阍人为君在,弗内也。曾子与子贡入于其厩而修容焉。子贡先入,阍人曰:“乡者已告矣。”曾子后入,阍人辟之。涉内溜,卿大夫皆辟位,公降一等而揖之。君子言之曰:“尽饰之道,斯其行者远矣。”阳门之介夫死,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。晋人之觇宋者,反报于晋侯曰:“阳门之介夫死,而子罕哭之哀,而民说,殆不可伐也。”孔子闻之曰:“善哉觇国乎!诗云:‘凡民有丧,扶服救之。’虽微晋而已,天下其孰能当之?”

季孙的母亲去世了,鲁哀公前去吊丧。曾子和子贡也一同前往吊唁,但是由于哀公在里面守门的#-666aa;不让他们进去。曾子和子贡来到马房,将自己的仪容整理了一番,然后再去。子贡先进去,守门#-666aa;说:“刚刚已经通报过了。”曾子更随其后,守门#-666aa;让开道路。二人走到寝门的屋檐下,卿大夫都连忙让位,哀公也从阼阶上走下一个台阶,作揖,请他们就位。君子议论这件事情说:“将自己的仪容整理了一番,这对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很重要的。”宋国都城阳门死了一个卫士,司城子罕到他家去吊丧,哭得十#-666dd;伤心。潜伏在宋国的一个探子探听到这件事情,回晋国向晋侯报告说:“阳门死了一个小卫士,但是像子罕这样的大官亲自前往吊唁,还哭得十#-666dd;伤心,这样的行为是很深入民心的,宋国恐怕不是好欺负的。”孔子听说了这件事,说:“这个探子真会刺探国情啊!《诗经 》上说:‘邻居如果有了困难,我们应尽全力去帮助他们。’宋国正是做到了这一点,因此,不仅晋国不敢欺负宋国,普天之下也找不出一个敢和宋国为敌的国家。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介夫:披甲的卫士。

〔2〕:通“悦”。

〔3〕扶服:通“匍匐”,音义皆同。扶#-666hh;本义是伏地爬行,引申为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