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六韬三略》 » 上略 > 《军谶》曰:“军无财,士不来+军无赏,士不往+”《…+

《军谶》曰:“军无财,士不来。军无赏,士不往。”《军谶》曰:“香饵之下,必有悬鱼;重赏之下,必有死夫。”故礼者,士之所归;赏者,士之所死。招其所归,示其所死,则所求者至。故礼而后悔者,士不止;赏而后悔者,士不使。礼赏不倦,则士争死。《军谶》曰:“兴师之国,务先隆恩;攻取之国,务先养民。”以寡胜众者,恩也;以弱胜强者,民也。故良将之养士,不易于身,故能使三军如一心,则其胜可全。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《军谶》曰:“军无财,士不来。军无赏,士不往。”《军谶》曰:“香饵之下,必有悬鱼;重赏之下,必有死夫 。”故礼者,士之所归;赏者,士之所死。招其所归,示其所死,则所求者至。故礼而后悔者,士不止;赏而后悔者,士不使。礼赏不倦,则士争死。

翻译(一)

#-666kk;谶》上说:“#-666kk;中没有资财,士众就不会前来归附;#-666kk;中没有奖赏,士兵就不会勇往直前。”《军谶》上还说:“在美味鱼饵的诱惑下,必定会有鱼儿上钩;在重赏的诱惑下,一定会有不怕死的#-666aa;来效命。”所以,让士兵衷心归附的是礼,让士兵乐于效命的是赏。用能让他归附的东西去招引他,用能让他效命的东西去明示他,那么所需要的#-666aa;自然就会前来聚集。因此,先以礼相待但后来又改变了的,士兵就会离去;赐予奖赏后来又反悔了的,士兵就不愿意受驱使。只要礼、赏始终如一,士兵便会争着效命。

原文(二)

《军谶》曰:“兴师之国,务 先隆恩;攻取 之国,务先养民。”以寡胜众者,恩也;以弱胜强者,民也。故良将之养士,不易 于身,故能使三军如一心,则其胜可全

翻译(二)

#-666kk;谶》上说:“要兴兵打仗的国家,一定要先多多施恩惠于士兵;要采取攻势的国家,一定要先让老百姓休养生息。”能实现以少胜多,是对士兵广施恩惠的缘故;能实现以弱胜强,是由于有老百姓支持的缘故。所以,好的将领爱护士兵,要像爱护自己一样,这样才能使全#-666kk;万众一心,战无不胜。

原文翻译

《军谶》曰:“军无财,士不来。军无赏,士不往。”《军谶》曰:“香饵之下,必有悬鱼;重赏之下,必有死夫 。”故礼者,士之所归;赏者,士之所死。招其所归,示其所死,则所求者至。故礼而后悔者,士不止;赏而后悔者,士不使。礼赏不倦,则士争死。

#-666kk;谶》上说:“#-666kk;中没有资财,士众就不会前来归附;#-666kk;中没有奖赏,士兵就不会勇往直前。”《军谶》上还说:“在美味鱼饵的诱惑下,必定会有鱼儿上钩;在重赏的诱惑下,一定会有不怕死的#-666aa;来效命。”所以,让士兵衷心归附的是礼,让士兵乐于效命的是赏。用能让他归附的东西去招引他,用能让他效命的东西去明示他,那么所需要的#-666aa;自然就会前来聚集。因此,先以礼相待但后来又改变了的,士兵就会离去;赐予奖赏后来又反悔了的,士兵就不愿意受驱使。只要礼、赏始终如一,士兵便会争着效命。

《军谶》曰:“兴师之国,务 先隆恩;攻取 之国,务先养民。”以寡胜众者,恩也;以弱胜强者,民也。故良将之养士,不易 于身,故能使三军如一心,则其胜可全 。

#-666kk;谶》上说:“要兴兵打仗的国家,一定要先多多施恩惠于士兵;要采取攻势的国家,一定要先让老百姓休养生息。”能实现以少胜多,是对士兵广施恩惠的缘故;能实现以弱胜强,是由于有老百姓支持的缘故。所以,好的将领爱护士兵,要像爱护自己一样,这样才能使全#-666kk;万众一心,战无不胜。

扩展阅读

【注释】

死夫:愿意付出生命的#-666aa;

务:必须,一定。

攻取:发动战争攻取别的国家。

不易:和……一样。

全:成全,这里是实现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