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论语》 » 学而篇 > 子禽问于子贡曰:“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,求之与…+

子禽问于子贡曰:“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,求之与,抑与之与?”子贡曰:“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?”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1.10子禽note-name:子禽1子禽:姓陈,名亢,字子禽。子贡.姓端木,名赐,字子贡,比孔子小三十一岁。问于子贡曰:“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,求之与?抑与之note-name:抑与之2抑与之:抑,反语词,可作“还是……”解。与之,(别#-666aa;)自愿给他。与?”子贡曰:“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note-name:其诸3其诸:表示不太肯定的语助词,有“或者、大概''的意思。异乎人之求之与?"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子禽问子贡说:“夫子每到一个国家,一定听得到这个国家的政事。那是求#-666aa;家告诉他的呢,还是#-666aa;家主动说给他听的呢?”子贡说:“夫子是靠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和谦让得来的。夫子的那种求得的方式,大概是不同于别#-666aa;的吧?”

原文翻译

1.10子禽问于子贡曰:“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,求之与?抑与之与?”子贡曰:“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?"

子禽问子贡说:“夫子每到一个国家,一定听得到这个国家的政事。那是求#-666aa;家告诉他的呢,还是#-666aa;家主动说给他听的呢?”子贡说:“夫子是靠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和谦让得来的。夫子的那种求得的方式,大概是不同于别#-666aa;的吧?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子禽:姓陈,名亢,字子禽。子贡.姓端木,名赐,字子贡,比孔子小三十一岁。

〔2〕抑与之:抑,反语词,可作“还是……”解。与之,(别#-666aa;)自愿给他。

〔3〕其诸:表示不太肯定的语助词,有“或者、大概''的意思。

扩展阅读

【解读】

圣贤的风采和境界

本章是通过子禽与子贡的问答,从侧面反映出了孔子光辉的#-666aa;格。子贡对孔子的评价中,带有学生对老师的敬仰之意,却也客观地道出了孔子修养境界的#guoxue666-com;低。看似简单的五个字,却是儒家做#-666aa;做事的精要所在,孔子也是基于此才取信于各诸侯国的。

“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,求之与?抑与之与?”提出了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是“问政”还是“闻政”的问题。大家都知道,政治和政务本身就是国家的核心问题,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,以及#-666aa;民大众的生产、生活,与每个人都有关联。所以,各国政治及经济情况,被不少统治者视为国家机密,一般人很难与闻。孔子所到之处,却能很快了解到各国的政治动向,子禽很奇怪,故有此问。子贡没有正面回答子禽的问题,而是描述了夫子的人格风采,从另一个侧面给出答案。

从孔子一生的行踪和言论中我们不难看出,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学者、思想家,还是一个活跃的社会活动家,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,以改变社会现状为己任,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。为此,他不辞劳苦,不避艰险,周游于列国,在传播自己思想的同时,渴望得到一个执政的机会,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。但是,有愿望是一回事,愿望能否实现是另一回事。因为要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,夫子必须得到国君的认可,获得推行政治主张的地位和机会。让国君以国相托,委以重任是很困难的,历史上没有几个人能做到,孔子在这方面也是失败者。

孔子虽然没有得到的执政机会,但是所到之处,全面充#-666dd;地了解一国国情则是轻而易举的。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,要不然子禽也不会发出惊叹之问。子贡的回答很妙,“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以得之”,这就是孔子得以“闻其政”的主要原因。子贡认为,夫子的人格已经达极高的境界,各诸侯国的君主,不管对他的政治观点赞不赞同,但对他积极求治的善意,还有他的崇高品德是高度赞同的。所以,这些国君对孔子是高度信任的,愿意向他公开国家机密,乐于和他探讨如何安邦定国。孔夫子得闻各国政务,了解各国实情,靠的是做人的修养。

孔子的这一境界,提醒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。当你的人品道德得到广泛认可的时候,就能得到上层人士的高度认可,因此你就有机会了解更多、更深的鲜为人知的国家秘密和高层内幕,能够看清这个社会权力运作的本质,了解国家或组织生存发展、强盛衰亡的真正原因,获得更高的智慧。如果你对这些深层次的东西一无所知就奢谈治理国家,无疑是空口白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