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论语》 » 为政篇 > 或谓孔子曰:“子奚不为政?”子曰:“《书》云:‘孝…+

或谓孔子曰:“子奚不为政?”子曰:“《书》云:‘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,施于有政。’是亦为政,奚其为为政?”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2.21 note-name:或1或:有#-666aa;谓孔子曰:“子奚不为政note-name:奚(xī)2奚(xī):奚(xī),疑问词,当“何、怎么、为什么”讲。?"子曰:“《书》note-name:《书》3《书》:指《尚书 》。“《书》云''以下二句见伪《古文尚书.君陈》,略有出#-666aa;,可能是《尚书》逸文。云:“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。"施于有政note-name:施于有政4施于有政:“有”在此无实在的意义。,是亦为政,奚其为为政?”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#-666aa;问孔子说:“您为什么不当官参与政治呢?孔子说:“《尚书》中说:'孝呀!只有孝顺父母,才能推广到友爱兄弟。并把孝悌的精#-666nn;扩展、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是参与政治,为什么一定要当官才算参与政治呢?”

原文翻译

2.21 或谓孔子曰:“子奚不为政?"子曰:“《书》云:“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。"施于有政,是亦为政,奚其为为政?”

#-666aa;问孔子说:“您为什么不当官参与政治呢?孔子说:“《尚书》中说:'孝呀!只有孝顺父母,才能推广到友爱兄弟。并把孝悌的精#-666nn;扩展、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是参与政治,为什么一定要当官才算参与政治呢?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:有#-666aa;

〔2〕奚(xī):奚(xī),疑问词,当“何、怎么、为什么”讲。

〔3〕《书》:指《尚书 》。“《书》云''以下二句见伪《古文尚书.君陈》,略有出#-666aa;,可能是《尚书》逸文。

〔4〕施于有政:“有”在此无实在的意义。

扩展阅读

【解读】

政治无处不在

孔子一直看重孝道价值,并把它提#guoxue666-com;到治国方略的地位,认为将友爱、孝顺之心延及社会事务之中,就是在完善政治。他指出,要是将家庭关系、朋友关系都处理好了,整个社会自然就会和谐,这也是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。在孔子眼中,孝亲也是为政,没有必要非去做官不可,政治是无处不在的。

当时的#-666aa;都知道,夫子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,因此对他不去做官心怀疑问。从客观上讲,他#-666aa;有此问也很正常。当时的孔子早已年过不惑,学问也有所成,正是出来施展才华、实现抱负的时候。但是,由于鲁国执政者贪图权势,与孔子的为政之道格格不入,所以,孔子才没有机会入仕。针对孔子在此处的言论,朱熹解释说:“盖孔子之不仕,有难以语或#-666aa;者,故托此以告之……”不过,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了夫子渴望从政的热切理想。这句话同时也表达了孔子的某种自信,他认为个人只要有着高尚的道德,便同样能影响社会乃至政治。只是,这种参政方式有点特别而已。

借他人之问,孔子在这里阐明自己的政治路线,那就是引孝入政,以德治国。他引用《书》中名言,谈的是“齐家治国”的道理,认为只要将孝悌的精#-666nn;延伸到各种事务中去,在工作上就能勤勤恳恳、努力上进,就是在为社会作贡献,等于参加了政治。这里,孔夫子将政治与道德放在了同一高度进行论述,并将道德视为政治的基础,并再次强调了为政应先做人,为政当先修德。在孔子的眼中,“政”就是使不正的人归于正道,并以此推行于整个国家,使一国之人#-666hh;从教化,才是为政。国是由家组成的,若是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,保证家人遵纪守法,同样也是为政。这虽然是孔子借以自嘲的托词,但在道理上却没有任何问题。此语思想,与《大学》中“欲治其国者,必先齐其家”的说法是一致的。

自远古人类的群居到家庭的出现,再到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结#-666ff;形成部落联盟,并最终发展成为国家,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靠家庭伦理关系组成的。也就是说,国与家密不可#-666dd;,只要有伦理关系存在的地方,就能找到政治的影子,这并不是哪个人随便就能改变的。而孔子正是看透了这一点,才会提出了以孝悌为基础的“仁政”,他希望能够通过个人的修养影响到自己的家庭,再由家庭推及到整个家族,最后延伸至整个国家。在众多小环境的影响下,国家便有望上轨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