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论语》 » 雍也篇 > 子曰:“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+知者动,仁者静+知者乐…+

子曰:“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知者动,仁者静。知者乐,仁者寿。”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6.23 子曰:“知者note-name:乐1乐:乐(yào),喜爱。水,仁者乐山。知者动,仁者静。知者乐,仁者寿。”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孔子说:“聪明的#-666aa;喜爱水,仁德的#-666aa;喜爱山。聪明的#-666aa;爱好活动,仁德的人爱好沉静。聪明的人活得快乐,仁德的人长寿。”

原文翻译

6.23 子曰:“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知者动,仁者静。知者乐,仁者寿。”

孔子说:“聪明的#-666aa;喜爱水,仁德的#-666aa;喜爱山。聪明的#-666aa;爱好活动,仁德的人爱好沉静。聪明的人活得快乐,仁德的人长寿。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:乐(yào),喜爱。

扩展阅读

【解读】

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

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”是脍炙#-666aa;口的名言,是孔子对于智慧和仁德的深切体悟,是对智和仁的形象化解读。通过这个解读,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什么是“智”,什么是“仁”,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美德。

我们知道,在大自然中,山是稳定可信赖的,它始终矗立不变。它涵育着万物,从不夸示自己的#-666ii;劳;它抗御严寒酷暑,抵挡着狂风暴雨,从不动摇。山的这种稳重沉静、永恒不变的品格,与仁者的美德极为相似。所谓仁者,宽厚而安于义理,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,性情好静就像大山一样。并且,仁者就像大山一样,不会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,自有一股“任尔风吹浪打,我自岿然不动”的气度。他们以宽容仁厚待#-666aa;,不役于物,也不伤于物,没有过#-666dd;的悲伤和恐惧,安详沉静,所以能够长寿。

而水则是多变的,它可不像大山那样有着固定、执着的形象,它能够随时改变自己的样子,有着不同的面貌。而且,它们并不总是很柔弱、很平静,其实它们是在暗中积蓄着力量,一旦爆发的话,它们将会展现出极为恐怖的能量,甚至可以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。水所具备的是一种柔德,虽然柔弱却能以柔克刚。水若为善,可以泽被万物;水若为恶,便是洪水滔天。

智者是聪明的#-666aa;,他们可以快速地作出反应,而且思想又很活跃,有着灵动的性情,就像水一样不停地流动。智者有着水一样的深邃,不但可以事先洞悉事物的发展走向,而且遇事还能随机应变。当事情的发展超出了自己的预料时,他们绝不会墨守成规,坐以待毙。他们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智慧破除愚昧和困危,找寻其他通往成#-666ii;的路途。即便是找不到出路,他们也能随遇而安,乐观看待周围的一切。另外,纯粹的智能也像水一样,是没有好坏之#-666dd;的,仁善者用之,能造福社会;邪恶者用之,能为祸天下。

正是因为仁者的品格与山接近,智者的品格与水接近,所以孔子才说“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”。他以大自然作比,来巧妙揭示“仁”与“智”的内涵,给后人以生动的启示。孔子的这个提法,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自此以后,贤德君子无不喜欢流连山水之间,他们希望能借助山水的灵气,来熏陶自己的性情。

对于求仁者和求智者来说,做到稳如泰山或心如止水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这需要极深的道德修养。开始的时候,我们也许力不能及,但只要心向往之,就是一种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