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,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原文解释
原文 | 翻译 |
7.8 子曰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 | 孔子说:“教导学生,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,不去开导他;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,不去启发他。给他指出一个方面,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,就不再教他了。”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愤:思考问题时有疑难想不通。
〔2〕悱:悱(fěi),想表达却说不出来。发.启发。
扩展阅读
【解读】
这一章孔子既讲了教学方法,也讲了学习方法。主要是讲教育者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,让受教育者开启活泼的心灵、生动的智慧,能够#-666ll;立思考。这是一种典型的“启发式”的教学思想。他反对“填鸭式”的机械教学做法。要求学生能够“举一反三”,这是符#-666ff;教学的基本规律的。
下一篇:子食于有丧者之侧,未尝饱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