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论语》 » 述而篇 > 子之所慎:齐,战,疾+

子之所慎:齐,战,疾。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7.13 子之所慎.note-name:齐1齐:同“斋",古代祭祀之前,先要整洁身心,叫作斋戒。,战,疾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事有三件:斋戒,战争,疾病。

原文翻译

7.13 子之所慎.齐,战,疾。

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事有三件:斋戒,战争,疾病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:同“斋",古代祭祀之前,先要整洁身心,叫作斋戒。

扩展阅读

【解读】

孔子最谨慎的三件事

在孔子看来,斋戒是否敬诚,关于#-666nn;灵对#-666aa;的态度,而战争和疾病直接关系到#-666aa;的生死。这三件事,都是性命攸关的大事,不可不慎。

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斋戒,其实就是孔子对于祭祀的谨慎,说到底还是出于对#-666nn;或天命的敬畏。至于有没有#-666aa;相信#-666nn;明的存在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能让大家清楚,人们祭祀神明,是出于敬畏之心。古人相信神的存在,孔子也不例外。他们认为,神有着主宰人命的巨大力量,能决定人类的繁衍生息和存续毁灭。对于这样伟大而神奇的力量,应该保持足够的敬畏。另外,孔子还认为斋戒本身也是一种内心的修养,是自我心灵的净化。认真谨慎地遵行斋戒之礼,是提升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。

其次是战争。大家都知道,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仁、爱、和等价值系统。其中的仁爱思想就是热爱每一个人,既然如此,战争就不符#-666ff;他的这种思想了。另外,孔子之所以想要恢复礼制,就是想恢复社会秩序,避免战争的发生。其后,他老人家不辞劳苦周游列国,广泛宣传仁道,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为了消弭战争。孔子认为,在可战与可不战之间,最好选择不战。国与国之间如果产生矛盾,孔子则主张在礼制的框架内和平解决。各国都遵循#-666cc;同认可的国际规则,以礼相待,因为和谐相处是孔子的理想。

孔子希望消除战争,但是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,孔子也知道战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。既然如此,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对待战争。关于这一点,孔子的态度很明确,那就是慎战。战争的本质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,就会对地域、资源、利益等展开激烈争夺。春秋时期,战争规模已经非常可观,一战下来,死伤万人已经非常常见。孔子心存仁爱,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爱互助,所以强烈反对战争,呼吁统治者不可轻率用兵。

最后是疾病。孔子有贵生的思想,所以对关乎人命的疾病非常重视。我们都知道,一个人的道德和事业都是建立在健康身体的基础上,如果失去生命,一切都不复存在。作为一个智者,孔子当然非常清楚,所以才强调重视疾病。其实,慎重地对待疾病就是养生问题。有些人对待自身的一些小病大多不以为然,这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。对待疾病采取谨慎的态度,关注健康问题,才符#-666ff;珍惜生命的仁道。关于这一点,孔子本人做得非常好。我们知道,当时社会上的平均寿命大概是在三四十岁,而孔子竟然活到了七十三岁,绝对可以算作#guoxue666-com;寿。注重养生,慎重地对待疾病,乃是他能长寿的重要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