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论语》 » 述而篇 > 子曰:“圣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;得见君子者,斯可矣+…+

子曰:“圣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;得见君子者,斯可矣。”子曰:“善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,得见有恒者斯可矣。亡而为有,虚而为盈,约而为泰,难乎有恒乎。”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7.26 子曰:“圣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;得见君子者,note-name:斯1斯:就。可矣。”子曰:“善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:得见有恒note-name:有恒2有恒:有恒心。这里指保持好的操守。者,斯可矣。亡而为有,虚而为盈,约而为泰,难乎有恒矣。”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孔子说:“圣#-666aa;我是不能看到了,能够看到君子,这也就可以了。”孔子又说:“善#-666aa;,我是看不到的了,能看到有一定操守的#-666aa;就可以了。没有却装作有,空虚却装作充盈,本来穷困却装作富裕,这样的人很难保持好的操守。”

原文翻译

7.26 子曰:“圣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;得见君子者,斯可矣。”子曰:“善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:得见有恒者,斯可矣。亡而为有,虚而为盈,约而为泰,难乎有恒矣。”

孔子说:“圣#-666aa;我是不能看到了,能够看到君子,这也就可以了。”孔子又说:“善#-666aa;,我是看不到的了,能看到有一定操守的#-666aa;就可以了。没有却装作有,空虚却装作充盈,本来穷困却装作富裕,这样的人很难保持好的操守。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:就。

〔2〕有恒:有恒心。这里指保持好的操守。

扩展阅读

【解读】

这一章表明了孔子对当时现实的感叹。对于春秋末期“礼崩乐坏”的社会状况,孔子认为在此社会背景下,难以找到他理想中的“圣#-666aa;”、“善#-666aa;”,而那些以无作有、空虚却假装充实、贫困却冒充富裕的#-666aa;却比比皆是,在这样的情况下,能看到“君子”、“有恒者”就心满意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