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论语》 » 乡党篇 > 君召使摈,色勃如也,足躩如也+揖所与立,左右手,衣…+

君召使摈,色勃如也,足躩如也。揖所与立,左右手,衣前后襜如也。趋进,翼如也。宾退,必复命曰:“宾不顾矣。”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10.3 君召使摈note-name:摈(bìn)1摈(bìn):通“傧”,接待宾客。,色勃如note-name:勃如2勃如:显得庄重。也,足躩如也note-name:躩(jué)如3躩(jué)如:脚步快的样子。。揖所与立note-name:所与立4所与立:同他一起站着的#-666aa;,左右手,衣前后,襜如也note-name:襜(chān)5襜(chān):衣蔽前,即遮蔽前身的衣#-666hh;。襜如,衣服摆动的样子。趋进note-name:趋进6趋进:快步向前。一种表示敬意的行为。,翼如也。宾退,必复命曰:“宾不顾矣。”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鲁君召孔子去接待使臣宾客,他的面色庄重矜持,步伐轻快。向同他站在一起的#-666aa;作揖,向左向右拱手,衣裳随之前后摆动,却显得整齐。快步向前时,好像鸟儿舒展开了翅膀。宾客告退了,他一定向君王回报说:“客#-666aa;已经不回头了。”

原文翻译

10.3 君召使摈,色勃如也,足躩如也。揖所与立,左右手,衣前后,襜如也。趋进,翼如也。宾退,必复命曰:“宾不顾矣。”

鲁君召孔子去接待使臣宾客,他的面色庄重矜持,步伐轻快。向同他站在一起的#-666aa;作揖,向左向右拱手,衣裳随之前后摆动,却显得整齐。快步向前时,好像鸟儿舒展开了翅膀。宾客告退了,他一定向君王回报说:“客#-666aa;已经不回头了。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摈(bìn):通“傧”,接待宾客。

〔2〕勃如:显得庄重。

〔3〕躩(jué)如:脚步快的样子。

〔4〕所与立:同他一起站着的#-666aa;

〔5〕襜(chān):衣蔽前,即遮蔽前身的衣#-666hh;。襜如,衣服摆动的样子。

〔6〕趋进:快步向前。一种表示敬意的行为。

扩展阅读

【解读】

待客之道

我国素有“礼仪之邦”的美称,其中,热情友好就是我们中国式的待客之道。孔子早在《学而篇》中就曾说过: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”中国#-666aa;的待客之道,并不只是停留在“乐”的情感表现上,也体现在待客行为的“礼”上。

在本章中,孔子奉命接待外使宾客,在整个接待过程中,各项礼节他做得都很到位。虽然接待使臣宾客的全过程文中没有详述,但从记录下来的几个细节来看,孔子将严谨的态度与外在仪态完美地结#-666ff;在了一起。孔子的举手投足,从外到内无不表现出客#-666aa;的恰当尊敬,并展现出东道国的礼乐精#-666nn;和文化风采。

孔子接待外国来使时展示出来的原则,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,形成了具有中国式的待客之道。这个待客的基本原则,若是总结起来,就是“外达礼,内恭敬”。

有着#guoxue666-com;深修养的#-666aa;,在待人接物时总是真诚而又热情的。一般情况下,君子在接待时都会“款待”客人,其中“款”字代表的就是热情诚恳。有客人来访,按照相关礼仪制度,接待方式上肯定会有区别,但是内心的真诚热情应当是一样的。不管来客身份高低,只要在接待时,你表现出真挚的情意和热情的态度,客人就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。

我国“礼仪之邦”的美誉,就与这“礼”字#-666dd;不开,这是国家、社会和个人文明的体现。待人接客仅有热情还不行,还要将各个方面考虑周全,提前做好准备。比方说,将屋子打扫干净,注意个人仪容,穿戴整洁,等等。同时,在接待客人时候,还要谙熟迎来送往必须掌握的基本礼节,并在接待过程中恰当运用。在与客人交谈时,无论是闲聊还是谈工作,都要体现出精#-666nn;上的文明。比方说,双方在闲谈之时,注意少说多听,与客人进行愉快的交流或探讨等。将谈话的氛围保持在轻松愉快、亲切自然的气氛中,不仅可以令双方获得心灵上的沟通,还能增进彼此间的感情,有助于以后的交往。

待客之时,还要注意宴饮之礼。在中国,无论是亲友还是生意场上的#-666ff;作伙伴,基本交际几乎都是在饭桌上进行的。这样既能联系感情,还能谈业务,一举两得。但是,宴饮作为一种社交活动,它就应有着一定的礼仪规范进行指导和约束,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。

中国式的待客之道,讲究的是主人的修养与精#-666nn;文明的程度,只要修养高了,在待客的时候,自然会礼待有加,并能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