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”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15.29 子曰: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”
【翻译】
孔子说:“#-666aa;能够把道发扬光大,不是道能把#-666aa;发扬光大。”
原文 | 翻译 |
15.29 子曰: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” | 孔子说:“#-666aa;能够把道发扬光大,不是道能把#-666aa;发扬光大。” |
扩展阅读
【解读】
这一章说明#-666aa;必须首先提#guoxue666-com;自身的修养,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;而不能用道来装点门面,标榜自己。
【名家品论语】
孔子之所谓道,必须有坚确的知识来支持,所以《论语》中非常重视知识;但他不是以知识为归趋,所以道的主要内容,不在扩充知识。假定是以扩充知识为道,则道可以使#-666aa;知所不知,这即是“道能弘#-666aa;”。孔子之所谓道,包含有艺能在内,他重视艺能在生活、行为中的意义,所以也特别提出“游于艺”,“艺”是艺能,“游”是熟练的形容。但艺能不是他所说的道的主要内容。若艺能是道的主要内容,则道可以使#-666aa;能所不能,这也是“道能弘人”。孔子之所谓道,主要是指向生活、行为的意义,由这种意义来提升人生的价值,使人真能成为一个人,亦即论语中的所谓“成人”,所谓“君子”。这种意义,因为是与生活、行为连结在一起的,因为是与每一个人每一样事连结在一起的,所以把它加以表达的言,都是平淡平实之言,亦即是有类于朱元晦赞程伊川所说的“布帛之友,菽粟之味,知德者希,孰识其贵”(《朱文公文集》卷八十五)。从纯知识、纯艺能的角度看这种道是不能弘人的。但一进入到人类的行为世界,进入到由人类行为所积累的历史世界,它所含的意义才可彰显出来,此之谓“人能弘道”。
——徐复观《向孔子思想性格的回归》
下一篇:子曰:“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