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论语》 » 卫灵公篇 > 子曰:“知及之,仁不能守之,虽得之,必失之+知及之…+

子曰:“知及之,仁不能守之,虽得之,必失之。知及之,仁能守之,不庄以涖之,则民不敬。知及之,仁能守之,庄以涖之,动之不以礼,未善也。”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15.33 子曰:“note-name:知1知:通“智"。及之,仁不能守之,虽得之,必失之。知及之,仁能守之,不庄以note-name:涖2涖:涖(lì),通”莅",临,到。之,则民不敬。知及之,仁能守之,庄以涖之,动之不以礼,未善也。”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孔子说:“靠聪明才智得到它,仁德不能守住它,即使得到了,也一定会丧失。靠聪明才智得到它,仁德能够守住它,但不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,那么民众就不敬畏。靠聪明才智得到它,用仁德保持它,能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,但不能按照礼来动员,也是不完善的。”

原文翻译

15.33 子曰:“知及之,仁不能守之,虽得之,必失之。知及之,仁能守之,不庄以涖之,则民不敬。知及之,仁能守之,庄以涖之,动之不以礼,未善也。”

孔子说:“靠聪明才智得到它,仁德不能守住它,即使得到了,也一定会丧失。靠聪明才智得到它,仁德能够守住它,但不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,那么民众就不敬畏。靠聪明才智得到它,用仁德保持它,能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,但不能按照礼来动员,也是不完善的。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:通“智"。

〔2〕:涖(lì),通”莅",临,到。

扩展阅读

【解读】

此章孔子提出了一个#-666ff;格的执政者所应具备的品质和治国理政的四条标准:首先要有治国的智慧,再追求仁德爱民,然后怀着庄严敬畏的态度去对待,最后是依照礼法而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