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论语》 » 子张篇 > 子游曰:“子夏之门人小子,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+抑…+

子游曰:“子夏之门人小子,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。抑末也,本之则无,如之何?”子夏闻之,曰:“噫,言游过矣!君子之道,孰先传焉?孰后倦焉?譬诸草木,区以别矣。君子之道焉可诬也?有始有卒者,其惟圣人乎!”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19.12 子游曰:“子夏之门人小子,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,note-name:抑1抑:连词,表示转折。这里是“可是''的意思。末也。本之则无,如之何?"

翻译(一)

子游说:“子夏的学生们,做洒水扫地、接待客#-666aa;、趋进走退一类的事,是可以的,不过这些只是细枝末节的事。根本的学问却没有学到,这怎么行呢?”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原文(二)

子夏闻之,曰:“噫!言游过矣!君子之道,孰先传焉?孰后note-name:倦2倦:“诲#-666aa;不倦''的倦。这里指教诲。焉?譬诸草木note-name:譬诸草木3譬诸草木:譬之于草木。草木有大小,比喻学问有深浅,应当#-666dd;门别类,循序渐进。,区以别矣。君子之道,焉可诬也?有始有卒者,其惟圣人乎!”

翻译(二)

子夏听到这话,说:“咳!言游说错了!君子的学问,哪些先传授、哪些后传授,就好比草木一样,是区#-666dd;为各种类别的。君子的学问,怎么能歪曲呢?有始有终地循序渐进,大概只有圣#-666aa;吧!”

原文翻译

19.12 子游曰:“子夏之门人小子,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,抑末也。本之则无,如之何?"

子游说:“子夏的学生们,做洒水扫地、接待客#-666aa;、趋进走退一类的事,是可以的,不过这些只是细枝末节的事。根本的学问却没有学到,这怎么行呢?”

子夏闻之,曰:“噫!言游过矣!君子之道,孰先传焉?孰后倦焉?譬诸草木,区以别矣。君子之道,焉可诬也?有始有卒者,其惟圣人乎!”

子夏听到这话,说:“咳!言游说错了!君子的学问,哪些先传授、哪些后传授,就好比草木一样,是区#-666dd;为各种类别的。君子的学问,怎么能歪曲呢?有始有终地循序渐进,大概只有圣#-666aa;吧!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:连词,表示转折。这里是“可是''的意思。

〔2〕:“诲#-666aa;不倦''的倦。这里指教诲。

〔3〕譬诸草木:譬之于草木。草木有大小,比喻学问有深浅,应当#-666dd;门别类,循序渐进。

扩展阅读

【解读】

此章记叙了子游和子夏就教学方法问题展开的热烈讨论。子游评价子夏的门#-666aa;做些洒水扫地、应对宾客、进退礼仪之事还可以,却不知道根本之道。子夏则认为教学应当循序渐进,先小节、后大事,就像培植草木一般,应该区别其种类,而采用不同的培植方法。

【名家品论语】

孔子的门墙之内广阔得无所不包,各式各样的学生都有,据说,每个弟子在学问上之所得,都只是孔子的一部#-666dd;。后来,曾子、子思、孟子这个传统,发展成为儒家道统理想哲学的一面。而子夏、荀子的儒学则顺着史学及学术的路线发展下去。正像基督教中圣约翰发展了耶稣教义的理想一面,当然其中也加上了圣约翰自己本#-666aa;的一部#-666dd;思想。所以,我们在《中庸》一书中可以看出曾子把《中庸》里的哲学、#-666aa;道精#-666nn;与中和诸重要性,予以发展引申了。

——林语堂《孔子的智慧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