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:“仲尼焉学?”子贡曰:“文武之道未坠于地,在人。贤者识其大者,不贤者识其小者,莫不有文武之道焉,夫子焉不学?而亦何常师之有?”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19.22 卫公孙朝1公孙朝:卫国大夫。当时鲁、郑、楚三国也都有公孙朝。所以指明卫公孙朝。问于子贡曰:“仲尼焉
2焉:何处,哪里。学?""子贡曰:“文武之道,未坠于地,在人。贤者识
3识:通“志"。《汉书.刘歆传》引作“志"。其大者,不贤者识其小者,莫不有文武之道焉。夫子焉不学?而亦何常师之有?”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
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卫国的公孙朝向子贡问道:“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?”子贡说:“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,并没有失传,还留存在#-666aa;间。贤能的#-666aa;掌握了其中重要部#-666dd;,不贤能的#-666aa;只记住了细枝末节。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是无处不在的,老师从哪儿不能学呢?而且又何必有固定的老师呢?”
原文 | 翻译 |
19.22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:“仲尼焉学?""子贡曰:“文武之道,未坠于地,在人。贤者识其大者,不贤者识其小者,莫不有文武之道焉。夫子焉不学?而亦何常师之有?” | 卫国的公孙朝向子贡问道:“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?”子贡说:“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,并没有失传,还留存在#-666aa;间。贤能的#-666aa;掌握了其中重要部#-666dd;,不贤能的#-666aa;只记住了细枝末节。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是无处不在的,老师从哪儿不能学呢?而且又何必有固定的老师呢?”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公孙朝:卫国大夫。当时鲁、郑、楚三国也都有公孙朝。所以指明卫公孙朝。
〔2〕焉:何处,哪里。
〔3〕识:通“志"。《汉书.刘歆传》引作“志"。
扩展阅读
【解读】
此章是说明善于学习的#-666aa;,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有益的东西。孔子学说是承袭周文王、周武王之道,并没有固定的老师。子贡聪明颖悟,对老师可以说是知之甚深,孔子学说得以广泛流传有他的一份心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