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梦溪笔谈》 » 故事一 > 郊庙册文

郊庙册文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上亲郊,郊庙note-name:郊庙1郊庙:郊祀和庙祀,也就是祭天、祭祖的活动。册文皆曰“恭荐岁事”。先景灵宫note-name:景灵宫2景灵宫:宋朝皇帝奉祠本朝历代世帝、后的宫室。,谓之“朝献”;次太庙,谓之“朝飨”;末乃有事于南郊。予集《郊式》时,曾note-name:预3预:参与。讨论,常疑其次序,若先为尊,则郊不应在庙后;若后为尊,则景灵宫不应在太庙之先。求其所从来,note-name:盖4盖:对缘由的推论。有所因。按唐故事,凡有事于上帝,则百神皆预,遣使祭告,唯太清宫note-name:太清宫5太清宫:唐王朝李氏自称是老子的后裔,所以在京师修建庙观以祭祀老子。唐#guoxue666-com;宗时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;唐玄宗时期,命令各地建立玄元皇帝庙,而在京师的庙宇称为玄元宫,后改为太清宫。、太庙则皇帝亲行。其册祝皆曰:“取某月某日,有事于某所,不敢不告。”宫、庙谓之“奏告”,余皆谓之“祭告”。唯有事于南郊,方为“正祠note-name:正祠6正祠:按照常规进行的正式典礼。”。至天宝九载,乃下诏曰:“‘告’者,上告下之词。今后太清宫宜称‘朝献’,太庙称‘朝飨’。”自此遂失“奏告”之名,册文皆为“正祠”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皇帝亲临南郊,参加祭天、祭祖的活动,册文上都说“恭荐岁事”。先前往景灵宫祭祀,称为“朝献”;再前往太庙祭祀,称为“朝飨”;最后才会前往南郊祭祀。我在编撰《郊式》的时候,曾经参与过这方面的讨论,经常会怀疑它们的次序,如果说先行祭祀的为尊,那么郊祀不应该在庙祀之后;如若最后祭祀的为尊,那么景灵宫不应该排在太庙之前。考究这种祭祀次序的由来,也是有原因的。根据唐朝时期的制度,凡是祭祀天帝的时候,皇帝都会事先派遣使者,前去祭祀众多其他的#-666nn;庙,只有太清宫、太庙的祭祀典礼是由皇帝亲自参加的。其典册、祝告的文字都称:“取某月某日,有事于某所,不敢不告。”太清宫、太庙的祭祀称为“奏告”,其他的都称为“祭告”。只有在南郊祭祀的时候,才称为“正祠”。到了天宝九年,皇帝又下诏说:“‘告’,是上位者对下位者谈事时的用词。今后祭祀太清宫的时候应该称‘朝献’,祭祀太庙时称为‘朝飨’。”自此就没有“奏告”这个称呼了,册文中则(将太清宫、太庙的祭祀)都称为“正祠”。

原文翻译

上亲郊,郊庙册文皆曰“恭荐岁事”。先景灵宫,谓之“朝献”;次太庙,谓之“朝飨”;末乃有事于南郊。予集《郊式》时,曾预讨论,常疑其次序,若先为尊,则郊不应在庙后;若后为尊,则景灵宫不应在太庙之先。求其所从来,盖有所因。按唐故事,凡有事于上帝,则百神皆预,遣使祭告,唯太清宫、太庙则皇帝亲行。其册祝皆曰:“取某月某日,有事于某所,不敢不告。”宫、庙谓之“奏告”,余皆谓之“祭告”。唯有事于南郊,方为“正祠”。至天宝九载,乃下诏曰:“‘告’者,上告下之词。今后太清宫宜称‘朝献’,太庙称‘朝飨’。”自此遂失“奏告”之名,册文皆为“正祠”。

皇帝亲临南郊,参加祭天、祭祖的活动,册文上都说“恭荐岁事”。先前往景灵宫祭祀,称为“朝献”;再前往太庙祭祀,称为“朝飨”;最后才会前往南郊祭祀。我在编撰《郊式》的时候,曾经参与过这方面的讨论,经常会怀疑它们的次序,如果说先行祭祀的为尊,那么郊祀不应该在庙祀之后;如若最后祭祀的为尊,那么景灵宫不应该排在太庙之前。考究这种祭祀次序的由来,也是有原因的。根据唐朝时期的制度,凡是祭祀天帝的时候,皇帝都会事先派遣使者,前去祭祀众多其他的#-666nn;庙,只有太清宫、太庙的祭祀典礼是由皇帝亲自参加的。其典册、祝告的文字都称:“取某月某日,有事于某所,不敢不告。”太清宫、太庙的祭祀称为“奏告”,其他的都称为“祭告”。只有在南郊祭祀的时候,才称为“正祠”。到了天宝九年,皇帝又下诏说:“‘告’,是上位者对下位者谈事时的用词。今后祭祀太清宫的时候应该称‘朝献’,祭祀太庙时称为‘朝飨’。”自此就没有“奏告”这个称呼了,册文中则(将太清宫、太庙的祭祀)都称为“正祠”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郊庙:郊祀和庙祀,也就是祭天、祭祖的活动。

〔2〕景灵宫:宋朝皇帝奉祠本朝历代世帝、后的宫室。

〔3〕:参与。

〔4〕:对缘由的推论。

〔5〕太清宫:唐王朝李氏自称是老子的后裔,所以在京师修建庙观以祭祀老子。唐#guoxue666-com;宗时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;唐玄宗时期,命令各地建立玄元皇帝庙,而在京师的庙宇称为玄元宫,后改为太清宫。

〔6〕正祠:按照常规进行的正式典礼。

下一篇:驾头扇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