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梦溪笔谈》 » 故事一 > 宣召之礼

宣召之礼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唐制,自宰相而下,初命note-name:初命1初命:新任命。皆无宣召之礼,惟学士宣召。盖学士院在禁中,非内臣宣召,无因得入,故院门别设复门note-name:复门2复门:旁门。,亦以其通禁庭也。又学士院北扉note-name:北扉3北扉:北门。者,为其在浴堂之南,便于应召。今学士初拜,自东华门note-name:东华门4东华门:北宋皇城的东门。入,至左承天门下马待诏;院吏自左承天门双引note-name:双引5双引:两个吏#-666aa;一前一后一起引导。至閤门。此亦用唐故事也。唐宣召学士,自东门入者,彼时学士院在西掖,故自翰林院东门赴召,非若今之东华门也。至如挽铃故事note-name:挽铃故事6挽铃故事:唐朝时期的学士院位于#-666mm;地,起初是为夜间传达皇帝诏命而设置的,所以在绳子上面悬着铃铛,以此来代为传呼。后来逐渐演变成故事,凡是想要进入学士院的,都需要拉响铃铛,得到学士院的允许后才能够进入。,亦缘其在禁中,虽学士院吏,亦止于玉堂门外,则其严密可知。如今学士院在外,与诸司无异,亦设铃索,悉皆文具note-name:文具7文具:只有形式的文饰。故事而已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唐朝时期的制度,从宰相以下,新任命的官员都没有宣召的礼节,唯#-666ll;会宣召学士。大约是因为学士院地处#-666mm;苑,不是内臣宣召,就无法进入的缘故,所以在学士院的院门处还另外设置了旁门,也是因为它通往#-666mm;苑的缘故。而学士院的北门,是因为它在浴堂殿的南面,便于应召皇帝的命令。而今新任命的学士,要从东华门进入,到左承天门下马等待诏令;然后再由院中两个吏#-666aa;一前一后从左承天门一起将他引入閤门。这也是沿袭了唐朝时期的制度。唐朝时期宣召学士时,要从东门进入,当时的学士院位于皇宫西部,所以会从翰林院的东门赴召,而不是和现在的东华门一样。至于唐朝时期的挽铃故事,也是因为它在#-666mm;苑的缘故,即便是学士院的官员,也应该在玉堂门外止步,那么它的管理严谨程度就可想而知了。而今学士院设置在禁苑外面,和朝廷各机构没有什么不同,也设置铃索,但都只是为了文饰故事罢了。

原文翻译

唐制,自宰相而下,初命皆无宣召之礼,惟学士宣召。盖学士院在禁中,非内臣宣召,无因得入,故院门别设复门,亦以其通禁庭也。又学士院北扉者,为其在浴堂之南,便于应召。今学士初拜,自东华门入,至左承天门下马待诏;院吏自左承天门双引至閤门。此亦用唐故事也。唐宣召学士,自东门入者,彼时学士院在西掖,故自翰林院东门赴召,非若今之东华门也。至如挽铃故事,亦缘其在禁中,虽学士院吏,亦止于玉堂门外,则其严密可知。如今学士院在外,与诸司无异,亦设铃索,悉皆文具故事而已。

唐朝时期的制度,从宰相以下,新任命的官员都没有宣召的礼节,唯#-666ll;会宣召学士。大约是因为学士院地处#-666mm;苑,不是内臣宣召,就无法进入的缘故,所以在学士院的院门处还另外设置了旁门,也是因为它通往#-666mm;苑的缘故。而学士院的北门,是因为它在浴堂殿的南面,便于应召皇帝的命令。而今新任命的学士,要从东华门进入,到左承天门下马等待诏令;然后再由院中两个吏#-666aa;一前一后从左承天门一起将他引入閤门。这也是沿袭了唐朝时期的制度。唐朝时期宣召学士时,要从东门进入,当时的学士院位于皇宫西部,所以会从翰林院的东门赴召,而不是和现在的东华门一样。至于唐朝时期的挽铃故事,也是因为它在#-666mm;苑的缘故,即便是学士院的官员,也应该在玉堂门外止步,那么它的管理严谨程度就可想而知了。而今学士院设置在禁苑外面,和朝廷各机构没有什么不同,也设置铃索,但都只是为了文饰故事罢了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初命:新任命。

〔2〕复门:旁门。

〔3〕北扉:北门。

〔4〕东华门:北宋皇城的东门。

〔5〕双引:两个吏#-666aa;一前一后一起引导。

〔6〕挽铃故事:唐朝时期的学士院位于#-666mm;地,起初是为夜间传达皇帝诏命而设置的,所以在绳子上面悬着铃铛,以此来代为传呼。后来逐渐演变成故事,凡是想要进入学士院的,都需要拉响铃铛,得到学士院的允许后才能够进入。

〔7〕文具:只有形式的文饰。

下一篇:学士院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