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梦溪笔谈》 » 故事一 > 宣头

宣头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予及史馆检讨note-name:史馆检讨1史馆检讨:史馆属官,负责修整日历、国史等,经常由官员兼任。时,议枢密院札子note-name:枢密院札子2枢密院札子:枢密院札(zhá)子,枢密院,官署名;札子,古时公文的一种。问宣头所起。予按唐故事,中书舍人职掌诰诏,皆写四本,一本为底,一本为宣。此“宣”谓行出耳,未以名书也。晚唐枢密使自禁中受旨,出付中书,即谓之“宣”。中书承受,录之于籍,谓之“宣底”。今史馆中尚有故宣底二卷,如今之“圣语簿”也。梁朝初置崇政院note-name:崇政院3崇政院:五代后梁时期,为了防治唐代宦官专权的弊病,而将枢密院改为崇政院,选拔文臣担任院使以及直院。,专行密命。至后唐庄宗note-name:后唐庄宗4后唐庄宗:李存勖,即位之后又将崇政院改为枢密院。复枢密使,使郭崇韬、安重诲note-name:郭崇韬、安重诲5郭崇韬、安重诲:郭崇韬,五代后唐将领;安重诲,五代后唐将领。为之,始分领政事,不关由note-name:关由6关由:政府机构间的文书往来。中书,直行下者谓之“宣”,如中书之“敕”。小事则发头子、拟堂帖note-name:发头子、拟堂帖7发头子、拟堂帖:是枢密院与中书省的区别,枢密院将文书称为头子,中书省将文书称为堂帖。也。至今枢密院用宣及头子,本朝枢密院亦用札子。但中书札子,宰相押字在上,次相及参政以次向下;枢密院札子,枢长押字在下,副贰以次向上,以此为别。头子,唯给驿马note-name:驿马8驿马:驿站的马。之类用之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我兼任史馆检讨时,曾参与讨论枢密院札子中所问宣、头的由来。我考究唐朝时期的先例,中书舍#-666aa;负责起草诏令,都会写成四份,其中一份为底本,一份为宣本。此处的“宣”意为颁行的意思,并没有作为文书的名字。晚唐时期枢密使在宫廷内苑接受诏令,出来之后再将诏令交付给中书省,就是所谓的“宣”。中书省接受诏令,并将其抄录一份放于籍册内,称为“宣底”。而今史馆中尚且还保存有故宣底二卷,就好比现在的“圣语簿”。后梁最初设置崇政院时,主要负责传达皇帝诏令。到了后唐庄宗时期又重新恢复为枢密院,并任命郭崇韬、安重诲为枢密使,枢密院此时才开始#-666dd;管政事,公文不再经由中书省,而直接传达给下级部门的便称为“宣”,如同中书省的“敕”。小事则发头子(枢密院下发)、拟堂贴(中书省下发)。到现在枢密院依然使用宣子和头子,本朝的枢密院也使用札子。不过中书省的札子,宰相的画押签在上面,而次相以及参政知事(副宰相)的画押依次签在下面;枢密院的札子,长官的签字画押在下面,副长官以及其他官员的画押依次向上排列,以此作为二者的区别。头子,也只有在驿马之类的事情上使用。

原文翻译

予及史馆检讨时,议枢密院札子问宣头所起。予按唐故事,中书舍人职掌诰诏,皆写四本,一本为底,一本为宣。此“宣”谓行出耳,未以名书也。晚唐枢密使自禁中受旨,出付中书,即谓之“宣”。中书承受,录之于籍,谓之“宣底”。今史馆中尚有故宣底二卷,如今之“圣语簿”也。梁朝初置崇政院,专行密命。至后唐庄宗复枢密使,使郭崇韬、安重诲为之,始分领政事,不关由中书,直行下者谓之“宣”,如中书之“敕”。小事则发头子、拟堂帖也。至今枢密院用宣及头子,本朝枢密院亦用札子。但中书札子,宰相押字在上,次相及参政以次向下;枢密院札子,枢长押字在下,副贰以次向上,以此为别。头子,唯给驿马之类用之。

我兼任史馆检讨时,曾参与讨论枢密院札子中所问宣、头的由来。我考究唐朝时期的先例,中书舍#-666aa;负责起草诏令,都会写成四份,其中一份为底本,一份为宣本。此处的“宣”意为颁行的意思,并没有作为文书的名字。晚唐时期枢密使在宫廷内苑接受诏令,出来之后再将诏令交付给中书省,就是所谓的“宣”。中书省接受诏令,并将其抄录一份放于籍册内,称为“宣底”。而今史馆中尚且还保存有故宣底二卷,就好比现在的“圣语簿”。后梁最初设置崇政院时,主要负责传达皇帝诏令。到了后唐庄宗时期又重新恢复为枢密院,并任命郭崇韬、安重诲为枢密使,枢密院此时才开始#-666dd;管政事,公文不再经由中书省,而直接传达给下级部门的便称为“宣”,如同中书省的“敕”。小事则发头子(枢密院下发)、拟堂贴(中书省下发)。到现在枢密院依然使用宣子和头子,本朝的枢密院也使用札子。不过中书省的札子,宰相的画押签在上面,而次相以及参政知事(副宰相)的画押依次签在下面;枢密院的札子,长官的签字画押在下面,副长官以及其他官员的画押依次向上排列,以此作为二者的区别。头子,也只有在驿马之类的事情上使用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史馆检讨:史馆属官,负责修整日历、国史等,经常由官员兼任。

〔2〕枢密院札子:枢密院札(zhá)子,枢密院,官署名;札子,古时公文的一种。

〔3〕崇政院:五代后梁时期,为了防治唐代宦官专权的弊病,而将枢密院改为崇政院,选拔文臣担任院使以及直院。

〔4〕后唐庄宗:李存勖,即位之后又将崇政院改为枢密院。

〔5〕郭崇韬、安重诲:郭崇韬,五代后唐将领;安重诲,五代后唐将领。

〔6〕关由:政府机构间的文书往来。

〔7〕发头子、拟堂帖:是枢密院与中书省的区别,枢密院将文书称为头子,中书省将文书称为堂帖。

〔8〕驿马:驿站的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