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功臣”号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赐“功臣”号始于唐德宗奉天之役1奉天之役:唐德宗四年,京师发生叛乱,唐德宗逃往奉天,第二年发布文书以检讨自己的过失,并命令各位将领平定京师之乱,并收复京师,史称“奉天之役”。。自后藩镇
2藩镇:安史之乱以后,掌控实际政权的地方割据势力。,下至从军资深者,例赐“功臣”。本朝唯以赐将相。熙宁中,因上皇帝尊号
3尊号:古时给皇帝或者是皇后所加的名号。,宰相率同列面请三四,上终不允,曰:“徽号正如卿等‘功臣’,何补名实?”是时吴正宪
4吴正宪:吴充,字冲卿,今福建#-666aa;,官至宰相。为首相,乃请止“功臣”号,从之。自是群臣相继请罢,遂不复赐。

【翻译】
朝中赐予大臣“#-666ii;臣”的名号,开始于唐德宗奉天之役时期。此后藩镇的长官,以及跟随他们的资历比较深的官僚、参#-666kk;,都被赐以“#-666ii;臣”的名号。本朝只会赐予将相大臣“#-666ii;臣”的名号。熙宁年间,依照旧制要给皇帝加尊号,宰相带领同僚再三请示,#-666nn;宗始终不肯答应,并说:“尊号和你们的‘功臣’名号一样,对名誉又有何实质性的补益呢?”当时吴充为首相,于是奏请废止他“功臣”的称号,皇帝应允了。自此大臣们都相继奏请取消自己的“功臣”名号,于是便不再赏赐这个名号了。
原文 | 翻译 |
赐“功臣”号始于唐德宗奉天之役。自后藩镇,下至从军资深者,例赐“功臣”。本朝唯以赐将相。熙宁中,因上皇帝尊号,宰相率同列面请三四,上终不允,曰:“徽号正如卿等‘功臣’,何补名实?”是时吴正宪为首相,乃请止“功臣”号,从之。自是群臣相继请罢,遂不复赐。 | 朝中赐予大臣“#-666ii;臣”的名号,开始于唐德宗奉天之役时期。此后藩镇的长官,以及跟随他们的资历比较深的官僚、参#-666kk;,都被赐以“#-666ii;臣”的名号。本朝只会赐予将相大臣“#-666ii;臣”的名号。熙宁年间,依照旧制要给皇帝加尊号,宰相带领同僚再三请示,#-666nn;宗始终不肯答应,并说:“尊号和你们的‘功臣’名号一样,对名誉又有何实质性的补益呢?”当时吴充为首相,于是奏请废止他“功臣”的称号,皇帝应允了。自此大臣们都相继奏请取消自己的“功臣”名号,于是便不再赏赐这个名号了。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奉天之役:唐德宗四年,京师发生叛乱,唐德宗逃往奉天,第二年发布文书以检讨自己的过失,并命令各位将领平定京师之乱,并收复京师,史称“奉天之役”。
〔2〕藩镇:安史之乱以后,掌控实际政权的地方割据势力。
〔3〕尊号:古时给皇帝或者是皇后所加的名号。
〔4〕吴正宪:吴充,字冲卿,今福建#-666aa;,官至宰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