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梦溪笔谈》 » 辩证二 > 陌

陌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今之数钱,百钱谓之“陌”者,借“陌”字用之,其实只是“百”字,如“什”与“伍”耳。唐自皇甫镈为垫钱法note-name:皇甫镈,垫钱法1皇甫镈,垫钱法:皇甫镈(bó),垫钱法,皇甫镈,唐朝中期时候的官员,主要掌管财政,官至宰相;垫钱法,实际上是宋朝#-666aa;所说的省陌法。唐朝中后期,钱币比较缺乏,实际开支不足百钱的称为“陌”,比如九十二钱当作百钱,并称为“垫陌”。宋太宗时期,曾经规定以七十七钱为“陌”,又称为“省陌”。,至昭宗末乃定八十为陌。汉隐帝note-name:汉隐帝2汉隐帝:五代时期后汉君主刘承佑。时,三司使王章note-name:王章3王章:后汉时期,汉隐帝的宰相。每出官钱,又减三钱,以七十七为陌,输官仍用八十。至今输官钱有用八十陌者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如今在计算钱币的数量时,一百钱称为“陌”,虽然借用了“陌”这个字,其实也就是“百”字,就好比十钱用“什”字和五钱用“伍”字一样。唐朝自皇甫镈开始使用垫钱法,到昭宗末期乃规定八十钱为陌。汉隐帝时期,三司使王章每开支官钱时,又减去了三钱,以七十七钱为陌,收入国库的钱币依然使用八十钱为陌。到现在收入国库的钱币还有以八十钱为陌的。

原文翻译

今之数钱,百钱谓之“陌”者,借“陌”字用之,其实只是“百”字,如“什”与“伍”耳。唐自皇甫镈为垫钱法,至昭宗末乃定八十为陌。汉隐帝时,三司使王章每出官钱,又减三钱,以七十七为陌,输官仍用八十。至今输官钱有用八十陌者。

如今在计算钱币的数量时,一百钱称为“陌”,虽然借用了“陌”这个字,其实也就是“百”字,就好比十钱用“什”字和五钱用“伍”字一样。唐朝自皇甫镈开始使用垫钱法,到昭宗末期乃规定八十钱为陌。汉隐帝时期,三司使王章每开支官钱时,又减去了三钱,以七十七钱为陌,收入国库的钱币依然使用八十钱为陌。到现在收入国库的钱币还有以八十钱为陌的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皇甫镈,垫钱法:皇甫镈(bó),垫钱法,皇甫镈,唐朝中期时候的官员,主要掌管财政,官至宰相;垫钱法,实际上是宋朝#-666aa;所说的省陌法。唐朝中后期,钱币比较缺乏,实际开支不足百钱的称为“陌”,比如九十二钱当作百钱,并称为“垫陌”。宋太宗时期,曾经规定以七十七钱为“陌”,又称为“省陌”。

〔2〕汉隐帝:五代时期后汉君主刘承佑。

〔3〕王章:后汉时期,汉隐帝的宰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