霓裳羽衣曲原文解释
原文(一)
《霓裳羽衣曲》1《霓裳羽衣曲》:唐朝时期的乐曲名,本名为《婆罗门曲》,经过唐玄宗润色后而改名为《霓裳羽衣曲》。,刘禹锡
2刘禹锡:字梦得,洛阳#-666aa;,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。诗云:“三乡陌上望仙山,归作《霓裳羽衣曲》。”又王建
3王建:字仲初,今河南许昌#-666aa;,唐朝后期诗人。诗云:“听风听水作《霓裳》。”白乐天
4白乐天:白居易,字乐天,今陕西渭南#-666aa;,唐朝著名诗人。诗注云:“开元中,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
5杨敬述:开元年间的羽林大将#-666kk;。造。”郑嵎
6郑嵎:郑嵎(yú),字宾先,唐宣宗时期的进士。《津阳门诗》注云:“叶法善
7叶法善:唐朝初期的道士。尝引上入月宫,闻仙乐。及上归,但记其半,遂于笛中写之。会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《婆罗门曲》,与其声调相符,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
8散序:很多乐器次第发声而又没有节拍的序曲。因为没有节拍,所以也没有伴舞。,用敬述所进为其腔,而名《霓裳羽衣曲》。”
翻译(一)
《霓裳羽衣曲》,刘禹锡诗中说:“三乡陌上望仙山,归作《霓裳羽衣曲》。”又有王建诗中说:“听风听水作《霓裳》。”白居易的诗中有注解说:“开元中,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造。”郑嵎的《津阳门诗》又注解说:“叶法善曾经指引着皇帝进入月宫,听到了仙乐。等到皇帝从月宫归来后,却只记得仙乐的一半,于是便试着用笛子将其吹奏出来并加以记录。当时正逢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献了一本《婆罗门曲》,和仙乐的曲调相似,于是便将在月宫听到的乐曲作为没有节拍的序曲,用杨敬述所进献的乐曲当作有节拍的曲调,而又重新命名为《霓裳羽衣曲》。”

原文(二)
诸说各不同。今蒲中逍遥楼楣上有唐人横书9蒲,横书:蒲,地名,今山西永济市;横书,横行写的字。,类梵字,相传是《霓裳》谱,字训不通,莫知是非。或谓今燕部
10燕部:唐宋时期的音乐部类之一。有《献仙音曲》,乃其遗声。然《霓裳》本谓之道调法曲,今《献仙音》乃小石调耳。未知孰是。
翻译(二)
各种说法都不相同。而今蒲州逍遥楼的门楣上还有唐#-666aa;横行所书写的文字,类似于梵文,相传是《霓裳》谱,只是因为看不懂这种字体,所以不知道真假。又有#-666aa;说现在的燕乐中还有《献仙音曲》,乃是《霓裳羽衣曲》的遗声。只是《霓裳羽衣曲》本属于道家的法曲,而今的《献仙音曲》乃是小石调。不知道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。
原文 | 翻译 |
《霓裳羽衣曲》,刘禹锡诗云:“三乡陌上望仙山,归作《霓裳羽衣曲》。”又王建诗云:“听风听水作《霓裳》。”白乐天诗注云:“开元中,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造。”郑嵎《津阳门诗》注云:“叶法善尝引上入月宫,闻仙乐。及上归,但记其半,遂于笛中写之。会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《婆罗门曲》,与其声调相符,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,用敬述所进为其腔,而名《霓裳羽衣曲》。” | 《霓裳羽衣曲》,刘禹锡诗中说:“三乡陌上望仙山,归作《霓裳羽衣曲》。”又有王建诗中说:“听风听水作《霓裳》。”白居易的诗中有注解说:“开元中,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造。”郑嵎的《津阳门诗》又注解说:“叶法善曾经指引着皇帝进入月宫,听到了仙乐。等到皇帝从月宫归来后,却只记得仙乐的一半,于是便试着用笛子将其吹奏出来并加以记录。当时正逢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献了一本《婆罗门曲》,和仙乐的曲调相似,于是便将在月宫听到的乐曲作为没有节拍的序曲,用杨敬述所进献的乐曲当作有节拍的曲调,而又重新命名为《霓裳羽衣曲》。” |
诸说各不同。今蒲中逍遥楼楣上有唐人横书,类梵字,相传是《霓裳》谱,字训不通,莫知是非。或谓今燕部有《献仙音曲》,乃其遗声。然《霓裳》本谓之道调法曲,今《献仙音》乃小石调耳。未知孰是。 | 各种说法都不相同。而今蒲州逍遥楼的门楣上还有唐#-666aa;横行所书写的文字,类似于梵文,相传是《霓裳》谱,只是因为看不懂这种字体,所以不知道真假。又有#-666aa;说现在的燕乐中还有《献仙音曲》,乃是《霓裳羽衣曲》的遗声。只是《霓裳羽衣曲》本属于道家的法曲,而今的《献仙音曲》乃是小石调。不知道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。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《霓裳羽衣曲》:唐朝时期的乐曲名,本名为《婆罗门曲》,经过唐玄宗润色后而改名为《霓裳羽衣曲》。
〔2〕刘禹锡:字梦得,洛阳#-666aa;,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。
〔3〕王建:字仲初,今河南许昌#-666aa;,唐朝后期诗人。
〔4〕白乐天:白居易,字乐天,今陕西渭南#-666aa;,唐朝著名诗人。»
〔5〕杨敬述:开元年间的羽林大将#-666kk;。
〔6〕郑嵎:郑嵎(yú),字宾先,唐宣宗时期的进士。
〔7〕叶法善:唐朝初期的道士。
〔8〕散序:很多乐器次第发声而又没有节拍的序曲。因为没有节拍,所以也没有伴舞。
〔9〕蒲,横书:蒲,地名,今山西永济市;横书,横行写的字。
〔10〕燕部:唐宋时期的音乐部类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