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建有岁差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正月寅,二月卯,谓之“建1建:北斗的斗柄初昏(黄昏开始的时候)所指的方位。”,其说谓斗杓
2斗杓:斗杓(biāo),斗柄。所建,不必用此说。但春为寅、卯、辰
3春为寅、卯、辰:春季为三个月,一月、二月、三月。斗柄所指的方位所对应的是十二时辰中的寅、卯、辰,所以说春为寅、卯、辰。,夏为巳、午、未,理自当然,不须因斗建也。缘斗建有岁差
4岁差: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会对地球赤道带来微弱的影响,使得地轴围绕黄道轴做圆锥形运动,慢慢向西移动,大概26000年会环绕一周,使得春#-666dd;点以每年50.2角秒的速度向西移动,此现象被称为岁差。,盖古人未有岁差之法。《颛帝历》
5《颛帝历》:古时六历之一,秦朝统一之后,颁发于全国。:“冬至日宿牛初
6冬至日宿牛初:指的是冬至时太阳会停留在牛宿零度。。”今宿斗六度。古者正月斗杓建寅,今则正月建丑矣。又岁与岁合
7岁与岁合:将古时候和现在每年正月斗柄所指的方位作对比。,今亦差一辰
8一辰:一辰大概是30°,一天有十二个时辰。。《尧曲》
9《尧曲》:《尚书》的篇目之一,主要记述了唐尧的#-666ii;德和言行举止。曰:“日短星昴
10日短星昴:日短星昴(mǎo),冬至日时黄昏时刻昴宿在天顶。日短,白天最短的一天,也就是冬至日。。”今乃日短星东壁
11东壁:即壁宿。。此皆随岁差移也。

【翻译】
正月指的是寅,二月指的是卯,称为“建”,一般认为这是斗柄所指的方向,其实大可不必采用这种说法。不过春为寅、卯、辰,夏为巳、午、未,这是理所当然的,不用依据斗柄所指的方向来确认。因为斗柄所指的方向会有岁差,大概古时候的#-666aa;并不知道岁差之法。《颛帝历》:“冬至日宿牛初。”而今的冬至日太阳会停留在斗宿六度的地方。古时候的正月斗柄所指的位置在寅,而今正月斗柄所指的位置在丑。又将古时候和现在每年正月斗柄所指的方位作对比,现在的位置也相差了一个辰位。《尧曲》中说:“日短星昴。”而今冬至日时却是壁宿在天顶。这些都是因为岁差的缘故。
原文 | 翻译 |
正月寅,二月卯,谓之“建”,其说谓斗杓所建,不必用此说。但春为寅、卯、辰,夏为巳、午、未,理自当然,不须因斗建也。缘斗建有岁差,盖古人未有岁差之法。《颛帝历》:“冬至日宿牛初。”今宿斗六度。古者正月斗杓建寅,今则正月建丑矣。又岁与岁合,今亦差一辰。《尧曲》曰:“日短星昴。”今乃日短星东壁。此皆随岁差移也。 | 正月指的是寅,二月指的是卯,称为“建”,一般认为这是斗柄所指的方向,其实大可不必采用这种说法。不过春为寅、卯、辰,夏为巳、午、未,这是理所当然的,不用依据斗柄所指的方向来确认。因为斗柄所指的方向会有岁差,大概古时候的#-666aa;并不知道岁差之法。《颛帝历》:“冬至日宿牛初。”而今的冬至日太阳会停留在斗宿六度的地方。古时候的正月斗柄所指的位置在寅,而今正月斗柄所指的位置在丑。又将古时候和现在每年正月斗柄所指的方位作对比,现在的位置也相差了一个辰位。《尧曲》中说:“日短星昴。”而今冬至日时却是壁宿在天顶。这些都是因为岁差的缘故。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建:北斗的斗柄初昏(黄昏开始的时候)所指的方位。
〔2〕斗杓:斗杓(biāo),斗柄。
〔3〕春为寅、卯、辰:春季为三个月,一月、二月、三月。斗柄所指的方位所对应的是十二时辰中的寅、卯、辰,所以说春为寅、卯、辰。
〔4〕岁差: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会对地球赤道带来微弱的影响,使得地轴围绕黄道轴做圆锥形运动,慢慢向西移动,大概26000年会环绕一周,使得春#-666dd;点以每年50.2角秒的速度向西移动,此现象被称为岁差。
〔5〕《颛帝历》:古时六历之一,秦朝统一之后,颁发于全国。
〔6〕冬至日宿牛初:指的是冬至时太阳会停留在牛宿零度。
〔7〕岁与岁合:将古时候和现在每年正月斗柄所指的方位作对比。
〔8〕一辰:一辰大概是30°,一天有十二个时辰。
〔9〕《尧曲》:《尚书》的篇目之一,主要记述了唐尧的#-666ii;德和言行举止。
〔10〕日短星昴:日短星昴(mǎo),冬至日时黄昏时刻昴宿在天顶。日短,白天最短的一天,也就是冬至日。
〔11〕东壁:即壁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