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梦溪笔谈》 » 人事一 > 张谔约仕至县令则致仕而归

张谔约仕至县令则致仕而归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武昌张谔note-name:张谔1张谔:唐朝#-666aa;士。好学能议论,常自约仕至县令则致仕而归,后登进士第,除中允。谔于所居营一舍,榜为“中允亭”,以志素约也。后谔稍稍进用,数年间为集贤校理、直舍人院、检正中书五房公事、判司农寺。皆要官,权任渐重,无何坐事夺数官,归武昌,未几捐馆note-name:捐馆2捐馆:去世。一种委婉的说法。,遂终于太子中允。岂非前定?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武昌#-666aa;张谔好学而且喜欢发表意见,自己曾经给自己约定做官做到县令的时候便辞官回乡,后来登进士第,授予中允职位。张谔在自己的房舍处又营造了一间房子,并题为“中允亭”,以此来昭示之前的约定。后来张谔逐渐被提拔重用,几年间便做了集贤校理、直舍#-666aa;院、检正中书五房公事、同判司农寺。都是要职,权力也慢慢地加重,没多久又因事而被罢免了这些官职,回到了武昌,没过多长时间他便去世了,于是其最终的官位是太子中允。这难道不是冥冥之中所注定的吗?

原文翻译

武昌张谔好学能议论,常自约仕至县令则致仕而归,后登进士第,除中允。谔于所居营一舍,榜为“中允亭”,以志素约也。后谔稍稍进用,数年间为集贤校理、直舍人院、检正中书五房公事、判司农寺。皆要官,权任渐重,无何坐事夺数官,归武昌,未几捐馆,遂终于太子中允。岂非前定?

武昌#-666aa;张谔好学而且喜欢发表意见,自己曾经给自己约定做官做到县令的时候便辞官回乡,后来登进士第,授予中允职位。张谔在自己的房舍处又营造了一间房子,并题为“中允亭”,以此来昭示之前的约定。后来张谔逐渐被提拔重用,几年间便做了集贤校理、直舍#-666aa;院、检正中书五房公事、同判司农寺。都是要职,权力也慢慢地加重,没多久又因事而被罢免了这些官职,回到了武昌,没过多长时间他便去世了,于是其最终的官位是太子中允。这难道不是冥冥之中所注定的吗?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张谔:唐朝#-666aa;士。

〔2〕捐馆:去世。一种委婉的说法。

下一篇:许怀德之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