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梦溪笔谈》 » 艺文二 > 欧阳文忠好推挽后学

欧阳文忠好推挽后学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欧阳文忠好推挽后学。王向note-name:王向1王向:字子直,今福建闽侯#-666aa;少时为三班奉职,勾当滁州一镇,时文忠守滁州,有书生为学子不行束脩note-name:束脩2束脩:束脩(xiū),交学费入学。,自往诣之,学子闭门不接。书生讼于向,向判其牒曰:“礼闻来学,不闻往教note-name:礼闻来学,不闻往教3礼闻来学,不闻往教:出自《礼记·曲礼》,依据礼法,学生应该登门拜师求教,做老师的不可以前往学生家中授课。。先生既已自屈,弟子宁不少高?盍二物以收威,岂两辞而造狱note-name:岂两辞而造狱4岂两辞而造狱:岂能双方各执一词而前来打官司。?”书生不直向判,径持牒以见欧公。公一阅,大称其才,遂为之延誉奖进,成就美名,卒为闻人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欧阳修喜欢提拔好学的后辈。王向少时任职三班奉职,掌管滁州一个镇的事务,当时欧阳修任职滁州知州,有一个教书的先生因为自己的学生不交学费入学,于是他便亲自前往学生的家里授课,学生却关起门来不接纳他。于是老师便向王向状告这个学生,王向在他的状书上写了判词:“依据礼法都是学生前来登门拜访求教老师,没听说过老师还要去学生家里授课的。先生既然已经屈尊前去,弟子又如何不怠慢老师呢?何不用刑罚来收回老师的威严,何必要各执一词而闹上公堂呢?”老师认为王向的判决并不公平,于是径直拿着自己的状书去拜见欧阳修。欧阳修看了判词,大加赞赏王向的才华,于是便为其散布名誉并且夸赞他进取,成就了他的#-666ii;名,最后成了一个有名气的#-666aa;

原文翻译

欧阳文忠好推挽后学。王向少时为三班奉职,勾当滁州一镇,时文忠守滁州,有书生为学子不行束脩,自往诣之,学子闭门不接。书生讼于向,向判其牒曰:“礼闻来学,不闻往教。先生既已自屈,弟子宁不少高?盍二物以收威,岂两辞而造狱?”书生不直向判,径持牒以见欧公。公一阅,大称其才,遂为之延誉奖进,成就美名,卒为闻人。

欧阳修喜欢提拔好学的后辈。王向少时任职三班奉职,掌管滁州一个镇的事务,当时欧阳修任职滁州知州,有一个教书的先生因为自己的学生不交学费入学,于是他便亲自前往学生的家里授课,学生却关起门来不接纳他。于是老师便向王向状告这个学生,王向在他的状书上写了判词:“依据礼法都是学生前来登门拜访求教老师,没听说过老师还要去学生家里授课的。先生既然已经屈尊前去,弟子又如何不怠慢老师呢?何不用刑罚来收回老师的威严,何必要各执一词而闹上公堂呢?”老师认为王向的判决并不公平,于是径直拿着自己的状书去拜见欧阳修。欧阳修看了判词,大加赞赏王向的才华,于是便为其散布名誉并且夸赞他进取,成就了他的#-666ii;名,最后成了一个有名气的#-666aa;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王向:字子直,今福建闽侯#-666aa;

〔2〕束脩:束脩(xiū),交学费入学。

〔3〕礼闻来学,不闻往教:出自《礼记·曲礼》,依据礼法,学生应该登门拜师求教,做老师的不可以前往学生家中授课。

〔4〕岂两辞而造狱:岂能双方各执一词而前来打官司。

下一篇:供奉班排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