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曰:“圣人,百世之师也,伯夷、柳下惠是也。故闻伯夷之风者,顽夫廉,懦夫有立志;闻柳下惠之风者,薄夫敦,鄙夫宽。奋乎百世之上,百世之下,闻者莫不兴起也。非圣人而能若是乎?——而况于亲炙之者乎?” 孟子曰:“仁也者,人也。合而言之,道也。” 孟子曰:“孔子之去鲁,曰:‘迟迟吾行也,去父母国之道也。’去齐,接淅而行——去他国之道也。” 孟子曰:“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,无上下之交也。”原文解释
原文(一)
孟子曰:“圣人,百世之师也,伯夷、柳下惠是也。故闻伯夷之风者,顽夫廉,懦夫有立志;闻柳下惠之风者,薄夫敦,鄙夫宽。奋乎百世之上,百世之下,闻者莫不兴起也。非圣人而能若是乎?——而况于亲炙之者乎?”
翻译(一)
孟子说:“圣#-666aa;是百代的老师,伯夷和柳下惠便是这样。所以听到伯夷风操的#-666aa;,贪得无厌的#-666aa;也清廉起来了,懦弱的人也想着要#-666ll;立不移了;听到柳下惠风操的人,刻薄的人也厚道起来了,#-666ee;襟狭小的人也宽大起来了。他们在百代以前发奋有为,而百代之后,听到的人没有不奋发鼓舞的。不是圣人,能够像这样吗?(百代以后还能如此,)何况是亲自接受熏陶的人呢?”
原文(二)
孟子曰:“仁也者,人也1。合而言之,道也。”
翻译(二)
孟子说:“‘仁’的意思就是‘#-666aa;’,‘#-666aa;’和‘仁’#-666ff;起来说,就是‘道’。””
原文(三)
孟子曰:“孔子之去鲁,曰:‘迟迟吾行也,去父母国之道也。’去齐,接淅而行——去他国之道也。”
翻译(三)
孟子说:“孔子离开鲁国,说:‘我们慢慢走吧,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。’离开齐国,便不等把米淘完沥干就走——这是离开别国的态度。
原文(四)
孟子曰:“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2,无上下之交也。”
翻译(四)
孟子说:“孔子被困在陈国、蔡国之间,是由于与两国君臣没有交往的缘故。”
原文 | 翻译 |
孟子曰:“圣人,百世之师也,伯夷、柳下惠是也。故闻伯夷之风者,顽夫廉,懦夫有立志;闻柳下惠之风者,薄夫敦,鄙夫宽。奋乎百世之上,百世之下,闻者莫不兴起也。非圣人而能若是乎?——而况于亲炙之者乎?” | 孟子说:“圣#-666aa;是百代的老师,伯夷和柳下惠便是这样。所以听到伯夷风操的#-666aa;,贪得无厌的#-666aa;也清廉起来了,懦弱的人也想着要#-666ll;立不移了;听到柳下惠风操的人,刻薄的人也厚道起来了,#-666ee;襟狭小的人也宽大起来了。他们在百代以前发奋有为,而百代之后,听到的人没有不奋发鼓舞的。不是圣人,能够像这样吗?(百代以后还能如此,)何况是亲自接受熏陶的人呢?” |
孟子曰:“仁也者,人也1。合而言之,道也。” | 孟子说:“‘仁’的意思就是‘#-666aa;’,‘#-666aa;’和‘仁’#-666ff;起来说,就是‘道’。”” |
孟子曰:“孔子之去鲁,曰:‘迟迟吾行也,去父母国之道也。’去齐,接淅而行——去他国之道也。” | 孟子说:“孔子离开鲁国,说:‘我们慢慢走吧,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。’离开齐国,便不等把米淘完沥干就走——这是离开别国的态度。 |
孟子曰:“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2,无上下之交也。” | 孟子说:“孔子被困在陈国、蔡国之间,是由于与两国君臣没有交往的缘故。”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仁也者,人也:古音“仁”与“#-666aa;”相同;《中庸》也说:“仁者,人也。”
〔2〕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:君子指孔子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在陈绝粮,从者病,莫能兴。”即是此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