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之滕,馆于上宫。有业屦于牖上,馆人求之弗得。或问之曰:“若是乎从者之也?”曰:“子以是为窃屦来与?”曰:“殆非也。夫子之设科也,往者不追,来者不拒。苟以是心至,斯受之而已矣。”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孟子之滕,馆于上宫。有业屦1于牖上,馆人求之弗得。或问之曰:“若是乎从者之也2?”曰:“子以是为窃屦来与?”曰:“殆非也。夫子之设科也,往者不追,来者不拒。苟以是心至,斯受之而已矣。”
【翻译】
孟子到了滕国,住在上宫。有一双没有织成的鞋放在窗台上,旅馆中#-666aa;去取,却不见了。有#-666aa;便问孟子说:“跟随您的#-666aa;,连这样的东西也藏起来吗!?”孟子说:“你以为他们是为了偷鞋而来的吗?”答道:“大概不是的。(不过)您老人家开设的课程,(对学生的态度是)已去的不追问,将来的不拒绝,只要他们怀着追求真理的心而来,便也就接受了(,那难免良莠不齐呢)。”
原文 | 翻译 |
孟子之滕,馆于上宫。有业屦1于牖上,馆人求之弗得。或问之曰:“若是乎从者之也2?”曰:“子以是为窃屦来与?”曰:“殆非也。夫子之设科也,往者不追,来者不拒。苟以是心至,斯受之而已矣。” | 孟子到了滕国,住在上宫。有一双没有织成的鞋放在窗台上,旅馆中#-666aa;去取,却不见了。有#-666aa;便问孟子说:“跟随您的#-666aa;,连这样的东西也藏起来吗!?”孟子说:“你以为他们是为了偷鞋而来的吗?”答道:“大概不是的。(不过)您老人家开设的课程,(对学生的态度是)已去的不追问,将来的不拒绝,只要他们怀着追求真理的心而来,便也就接受了(,那难免良莠不齐呢)。”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业屦:未织成的鞋。
〔2〕若是乎从者之廋也:廋,音sōu,隐藏,藏匿。逢彬按,这句话《孟子译注》译为:“像这样,是跟随您的#-666aa;把它藏起来了吧?”恐非。其实这一类的句子都是感叹句。“若是乎”“如此乎”有的在前,如:“若是乎,贤者之无益于国也!”(《孟子·告子下》)“如此乎礼之急也。”(《礼记·礼运》)有的在后,如:“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!”(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)“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?”(《庄子·杂篇·让王》)。详见杨逢彬《孟子新注新译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