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曰:“养心莫善于寡欲。其为人也寡欲,虽有不存焉者,寡矣;其为人也多欲,虽有存焉者,寡矣。”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孟子曰:“养心莫善于寡欲。其为人也寡欲,虽有不存焉者,寡矣1;其为人也多欲,虽有存焉者,寡矣。”
【翻译】
孟子说:“修养心性的方法没有比减少物欲更好的。某#-666aa;清心寡欲,纵然不排除早死,可能性也不会太大;某#-666aa;欲望强烈,纵然不排除长寿,可能性也会极低。”
原文 | 翻译 |
孟子曰:“养心莫善于寡欲。其为人也寡欲,虽有不存焉者,寡矣1;其为人也多欲,虽有存焉者,寡矣。” | 孟子说:“修养心性的方法没有比减少物欲更好的。某#-666aa;清心寡欲,纵然不排除早死,可能性也不会太大;某#-666aa;欲望强烈,纵然不排除长寿,可能性也会极低。”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“其为人”至“寡矣”:不存,指死去。下文“存”指活着。赵岐《注》:“虽有少欲而亡者,谓遭横暴,若单豹卧深山而遇饥虎之类也。然亦寡矣。”赵岐的意思是说,清心寡欲的#-666aa;,即使有短命的,这样的人也比较少。逢彬按,当时语言,如果“存”的主体是人时,一般都指这人活着。例如:“宦三年矣,未知母之存否。”(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)所以赵岐《注》是不应随便推翻的。详见杨逢彬《孟子新注新译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