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墨子》 » 兼爱(中) >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:“然!乃若兼则善矣,虽然,不…+

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:“然!乃若兼则善矣,虽然,不可行之物也。譬若挈太山越河、济也。”子墨子言:“是非其譬也。夫挈太山而越河、济,可谓毕劫有力矣,自古及今,未有能行之者也。况乎兼相爱、交相利,则与此异,古者圣王行之。”何以知其然?古者禹治天下,西为西河、渔窦,以泄渠、孙、皇之水;北为防原、泒,注后之邸、嘑池之窦,洒为底柱,凿为龙门,以利燕、代、胡、貉与西河之民;东方漏之陆,防孟诸之泽,洒为九浍,以楗东土之水,以利冀州之民。南为江、汉、淮、汝,东流之注五湖之处,以利荆、楚、於越与南夷之民。此言禹之事,吾今行兼矣。昔者文王之治西土,若日若月,乍光于四方,于西土。不为大国侮小国,不为众庶侮鳏寡,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。天屑临文王慈,是以老而无子者,有所得终其寿;连独无兄弟者,有所杂于生人之间;少失其父母者,有所放依而长。此文王之事,则吾今行兼矣。昔者武王将事泰山,隧传曰:“泰山,有道曾孙周王有事。大事既获,仁人尚作,以祗商夏、蛮夷丑貉。虽有周亲,不若仁人。万方有罪,维予一人。”此言武王之事,吾今行兼矣。 是故子墨子言曰:“今天下之君子,忠实欲天下之富,而恶其贫,欲天下之治,而恶其乱,当兼相爱、交相利。此圣王之法,天下之治道也,不可不务为也。”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然而今之士君子曰:“然!乃若兼则善矣,虽然,不可行之物也。譬若挈太山越河、济也。”子墨子言:“是非其譬也。夫挈太山而越河、济,可谓毕劫有力矣,自古及今,未有能行之者也。况乎兼相爱、交相利,则与此异,古者圣王行之。”何以知其然?古者禹治,西为西河、渔窦,以泄渠、孙、皇之水;北为防原、泒,注后note-name:注解[1]1注解[1]: “后”为“召”之误。之邸、嘑池之窦,洒为底note-name:注解[2]2注解[2]: “底”为“厎”之误。柱,凿为龙门,以利燕、代、胡、貉与西河之民;东方漏之note-name:注解[3]3注解[3]: “之”为“大”之误。陆,防孟诸之泽,洒为九浍,以楗东土之水,以利冀州之民。南为江、汉、淮、汝,东流之注五湖之处,以利荆、楚、於越与南夷之民。此言禹之事,吾今行兼矣。昔者之治西土,若日若月,乍光于四方,于西土。不为大国侮小国,不为众庶侮鳏寡,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。天屑临慈,是以老而无子者,有所得终其寿;连note-name:注解[4]4注解[4]: “连”为“矜”之假借字,病。独无兄弟者,有所杂于生人之间;少失其父母者,有所放依而长。此文王之事,则吾今行兼矣。昔者武王将事泰山,隧note-name:注解[5]5注解[5]: “隧”疑为“遂”字之误,于是。传曰:“泰山,有道曾孙周王有事。大事既获,仁人尚作,以note-name:祗6祗:拯救。商夏、蛮夷丑貉。虽有周亲,不若仁人。万方有罪,维予一人。”此言武王之事,吾今行兼矣。

翻译(一)

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大夫、君子们说:“话是不错!兼爱固然是好的,但它是不可实行的事。就像要举起泰山越过黄河、济水一样。”墨子说道:“这个比喻不恰当。举起泰山而越过黄河、济水,可以说是力大无比了,但自古及今,没有#-666aa;能做得到。而兼相爱,交相利与此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,它们是可执行的,古时的圣王就曾做到过。”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?古时大禹治理天下,西边疏通了西河、渔窦,用来排泄渠水、孙水和皇水;北边疏通防水、原水、泒水,使之注入召之邸和滹沱河,在黄河中的厎柱山#-666dd;流,凿开龙门以有利于燕、代、胡、貉与西河地区的#-666aa;民;东边穿泄大陆的迂水,拦入孟诸泽,#-666dd;为九条河,以此限制东土的洪水,用来利于冀州的#-666aa;民。南边疏通长江、汉水、淮河、汝水,使之东流入海,以此灌注五湖之地,以利于荆、楚、吴越和南夷的人民。这是大禹确实实行过的兼爱的事,我们今天也应该实行兼爱啊。从前周文王治理西土,好像日月经天,射出的光辉照耀四方和西周大地。他不倚仗大国而欺侮小国,不倚仗人多而欺侮鳏寡孤#-666ll;,不倚仗强暴势力而掠夺农夫的粮食牲畜。上天眷顾文王的慈爱,所以让年老无子的人,有人供养以享天年;孤苦无兄弟的人可以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,有所作为;幼小无父母的孤儿,也能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。这是文王实行的兼爱的事。我们现在也应当实行兼爱这件事。从前周武王将行巡祭祀泰山,传记记载说:“泰山啊!有道的曾孙周王有祭事。伐纣的大事已经有收获,那批仁人崇尚作为,用以拯救商夏遗民及四方少数民族。即使是至亲,也不如仁人。万方之人有罪,由我一人承当。”这是周武王实行的兼爱的事,我们今天也应当实行它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原文(二)

是故子墨子言曰:“今天下之君子,忠实欲天下之富,而恶其贫,欲天下之治,而恶其乱,当兼相爱、交相利。此圣王之法,天下之治道也,不可不务为也。”

翻译(二)

所以墨子说道:“现在天下的君子,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,而讨厌天下贫穷,希望天下被治理好,而讨厌天下混乱,那就应当同时相爱、交互得利。这是圣王的法则,是天下的大治,也是我们不可不努力去做的事啊。”

原文翻译

然而今之士君子曰:“然!乃若兼则善矣,虽然,不可行之物也。譬若挈太山越河、济也。”子墨子言:“是非其譬也。夫挈太山而越河、济,可谓毕劫有力矣,自古及今,未有能行之者也。况乎兼相爱、交相利,则与此异,古者圣王行之。”何以知其然?古者禹治,西为西河、渔窦,以泄渠、孙、皇之水;北为防原、泒,注后之邸、嘑池之窦,洒为底柱,凿为龙门,以利燕、代、胡、貉与西河之民;东方漏之陆,防孟诸之泽,洒为九浍,以楗东土之水,以利冀州之民。南为江、汉、淮、汝,东流之注五湖之处,以利荆、楚、於越与南夷之民。此言禹之事,吾今行兼矣。昔者之治西土,若日若月,乍光于四方,于西土。不为大国侮小国,不为众庶侮鳏寡,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。天屑临慈,是以老而无子者,有所得终其寿;连独无兄弟者,有所杂于生人之间;少失其父母者,有所放依而长。此文王之事,则吾今行兼矣。昔者武王将事泰山,隧传曰:“泰山,有道曾孙周王有事。大事既获,仁人尚作,以祗商夏、蛮夷丑貉。虽有周亲,不若仁人。万方有罪,维予一人。”此言武王之事,吾今行兼矣。

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大夫、君子们说:“话是不错!兼爱固然是好的,但它是不可实行的事。就像要举起泰山越过黄河、济水一样。”墨子说道:“这个比喻不恰当。举起泰山而越过黄河、济水,可以说是力大无比了,但自古及今,没有#-666aa;能做得到。而兼相爱,交相利与此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,它们是可执行的,古时的圣王就曾做到过。”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?古时大禹治理天下,西边疏通了西河、渔窦,用来排泄渠水、孙水和皇水;北边疏通防水、原水、泒水,使之注入召之邸和滹沱河,在黄河中的厎柱山#-666dd;流,凿开龙门以有利于燕、代、胡、貉与西河地区的#-666aa;民;东边穿泄大陆的迂水,拦入孟诸泽,#-666dd;为九条河,以此限制东土的洪水,用来利于冀州的#-666aa;民。南边疏通长江、汉水、淮河、汝水,使之东流入海,以此灌注五湖之地,以利于荆、楚、吴越和南夷的人民。这是大禹确实实行过的兼爱的事,我们今天也应该实行兼爱啊。从前周文王治理西土,好像日月经天,射出的光辉照耀四方和西周大地。他不倚仗大国而欺侮小国,不倚仗人多而欺侮鳏寡孤#-666ll;,不倚仗强暴势力而掠夺农夫的粮食牲畜。上天眷顾文王的慈爱,所以让年老无子的人,有人供养以享天年;孤苦无兄弟的人可以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,有所作为;幼小无父母的孤儿,也能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。这是文王实行的兼爱的事。我们现在也应当实行兼爱这件事。从前周武王将行巡祭祀泰山,传记记载说:“泰山啊!有道的曾孙周王有祭事。伐纣的大事已经有收获,那批仁人崇尚作为,用以拯救商夏遗民及四方少数民族。即使是至亲,也不如仁人。万方之人有罪,由我一人承当。”这是周武王实行的兼爱的事,我们今天也应当实行它。

是故子墨子言曰:“今天下之君子,忠实欲天下之富,而恶其贫,欲天下之治,而恶其乱,当兼相爱、交相利。此圣王之法,天下之治道也,不可不务为也。”

所以墨子说道:“现在天下的君子,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,而讨厌天下贫穷,希望天下被治理好,而讨厌天下混乱,那就应当同时相爱、交互得利。这是圣王的法则,是天下的大治,也是我们不可不努力去做的事啊。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: “后”为“召”之误。

〔2〕: “底”为“厎”之误。

〔3〕: “之”为“大”之误。

〔4〕: “连”为“矜”之假借字,病。

〔5〕: “隧”疑为“遂”字之误,于是。

〔6〕:拯救。

下一篇:孟尝君待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