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墨子》 » 明鬼 > 今执无鬼者曰:“夫众人耳目之请,岂足以断疑哉?奈何…+

今执无鬼者曰:“夫众人耳目之请,岂足以断疑哉?奈何其欲为高君子于天下,而有复信众之耳目之请哉!”子墨子曰:“若以众之耳目之请,以为不足信也,不以断疑,不识若昔者三代圣王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者,足以为法乎?”故于此乎自中人以上皆曰:“若昔者三代圣王,足以为法矣。”若苟昔者三代圣王足以为法,然则姑尝上观圣王之事:昔者武王之攻殷诛纣也,使诸侯分其祭,曰:“使亲者受内祀,疏者受外祀。”故武王必以鬼神为有,是故攻殷伐纣,使诸侯分其祭;若鬼神无有,则武王何祭分哉!非惟武王之事为然也,故圣王其赏也必于祖,其僇也必于社。赏于祖者何也?告分之均也;僇于社者何也?告听之中也。 非惟若书之说为然也,且惟昔者虞、夏、商、周三代之圣王,其始建国营都日,必择国之正坛,置以为宗庙;必择木之修茂者,立以为菆位;必择国之父兄慈孝贞良者,以为祝宗;必择六畜之胜腯肥倅毛,以为牺牲,珪璧琮璜,称财为度;必择五谷之芳黄,以为酒醴粢盛,故酒醴粢盛与岁上下也。故古圣王治天下也,故必先鬼神而后人者,此也。故曰:官府选效,必先祭器、祭服毕藏于府,祝宗有司毕立于朝,牺牲不与昔聚群。故古者圣王之为政若此。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今执无鬼者曰:“夫众人耳目之请,岂足以断疑哉?奈何其欲为高君子于,而有复信众之耳目之请哉!”子墨子曰:“若以众之耳目之请,以为不足信也,不以断疑,不识若昔者三代圣王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者,足以为法乎?”故于此乎自中人以上皆曰:“若昔者三代圣王,足以为法矣。”若苟昔者三代圣王足以为法,然则姑尝上观圣王之事:昔者武王之攻殷诛纣也,使诸侯分其祭,曰:“使亲者受内祀,疏者受外祀。”故武王必以鬼神为有,是故攻殷伐纣,使诸侯分其祭;若鬼神无有,则武王何祭分哉!非惟武王之事为然也,故圣王其赏也必于祖,其僇note-name:注解[1]1注解[1]: “僇”通“戮”,杀。也必于社。赏于祖者何也?告分之均也;僇于社者何也?告听之中也。

翻译(一)

现在持无#-666nn;论的#-666aa;说:“一般#-666aa;所耳闻目见的情况,难道就可以用来决断疑问吗?哪有希望成为天下#guoxue666-com;士的#-666aa;?”墨子说:“如果认为一般人所耳闻目见的实情不足以相信,不能以此断定疑惑,那么,就不能审知从前几代圣王尧、舜、禹、汤、周、周武王,他们是否足以作为法则?”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自中等资质以上的都会说:“从前几代的圣王,足够可以作为法则了。”假若从前几代的圣王足以作为法则,那么姑且试着回顾一下圣王的行事:从前周武王攻伐殷商诛杀纣王,使诸侯#-666dd;掌众#-666nn;的祭祀,说:“同姓诸祭祀侯祖庙,异姓诸侯祭祀本国的山川。”所以说武王认为鬼#-666nn;是存在的,所以攻殷伐纣,使诸侯#-666dd;主祭祀;如果鬼神不存在,那么武王又何必多此一举,让诸侯祭祀呢!不仅武王的事是这样,古代圣王进行赏赐,一定在祖庙,实行刑戮,则一定在社坛。在祖庙行赏是为什么呢?是告诉祖先行赏公平;在社庙行戮是为什么呢?是告诉社坛处理得公允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原文(二)

非惟若书之说为然也,且惟昔者虞、夏、商、周三代之圣王,其始建国营都日,必择国之正坛,置以为宗庙;必择木之修茂者,立以为菆note-name:注解[2]2注解[2]: “菆”同“丛”。丛位,犹“丛社”。位;必择国之父兄慈孝贞良者,以为祝宗;必择六畜之胜腯肥倅毛,以为牺牲,珪璧琮璜,称财为度;必择五谷之芳黄,以为酒醴粢盛,故酒醴粢盛与岁上下note-name:与岁上下3与岁上下:随年成好坏而有所增减。也。故古圣王治天下也,故必先鬼神而后人者,此也。故曰:官府选效note-name:选效4选效:犹为“僎效”,具备。,必先祭器、祭服毕藏于府,祝宗有司毕立于朝,牺牲不与昔聚群。故古者圣王之若此。

翻译(二)

不仅这一记载说的是这样,而且从前夏、商、周三代的圣王,他们建立国家营建都城的时候,必定要选择国内正中地带,建立宗庙;还必定选择树木#guoxue666-com;大茂盛的地方,立为丛社;必定要选择国内父兄辈慈祥、孝顺、正直、善良的#-666aa;,充作祭祀的太祝和宗伯;必定要选择六畜中能胜任肥壮纯色之选者,作为祭祀品,摆设珪、璧、琮、璜等玉器,也要求#-666ff;乎要求和礼仪制度;还要选择五谷中气香色黄的,用作供祭的酒醴粢盛,因而酒醴粢盛随年成好坏而增减。所以古代的圣王治理天下,一定是先鬼#-666nn;#-666aa;民。所以说:官府置备供具,必定以祭品祭#-666hh;为先,使尽藏于府库之中,太祝、太宗等官吏都于朝廷就位,选为祭品的牲畜不跟昔日的畜群关在一起。古代的圣王就是如此施政的。

原文翻译

今执无鬼者曰:“夫众人耳目之请,岂足以断疑哉?奈何其欲为高君子于,而有复信众之耳目之请哉!”子墨子曰:“若以众之耳目之请,以为不足信也,不以断疑,不识若昔者三代圣王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者,足以为法乎?”故于此乎自中人以上皆曰:“若昔者三代圣王,足以为法矣。”若苟昔者三代圣王足以为法,然则姑尝上观圣王之事:昔者武王之攻殷诛纣也,使诸侯分其祭,曰:“使亲者受内祀,疏者受外祀。”故武王必以鬼神为有,是故攻殷伐纣,使诸侯分其祭;若鬼神无有,则武王何祭分哉!非惟武王之事为然也,故圣王其赏也必于祖,其僇也必于社。赏于祖者何也?告分之均也;僇于社者何也?告听之中也。

现在持无#-666nn;论的#-666aa;说:“一般#-666aa;所耳闻目见的情况,难道就可以用来决断疑问吗?哪有希望成为天下#guoxue666-com;士的#-666aa;?”墨子说:“如果认为一般人所耳闻目见的实情不足以相信,不能以此断定疑惑,那么,就不能审知从前几代圣王尧、舜、禹、汤、周、周武王,他们是否足以作为法则?”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自中等资质以上的都会说:“从前几代的圣王,足够可以作为法则了。”假若从前几代的圣王足以作为法则,那么姑且试着回顾一下圣王的行事:从前周武王攻伐殷商诛杀纣王,使诸侯#-666dd;掌众#-666nn;的祭祀,说:“同姓诸祭祀侯祖庙,异姓诸侯祭祀本国的山川。”所以说武王认为鬼#-666nn;是存在的,所以攻殷伐纣,使诸侯#-666dd;主祭祀;如果鬼神不存在,那么武王又何必多此一举,让诸侯祭祀呢!不仅武王的事是这样,古代圣王进行赏赐,一定在祖庙,实行刑戮,则一定在社坛。在祖庙行赏是为什么呢?是告诉祖先行赏公平;在社庙行戮是为什么呢?是告诉社坛处理得公允。

非惟若书之说为然也,且惟昔者虞、夏、商、周三代之圣王,其始建国营都日,必择国之正坛,置以为宗庙;必择木之修茂者,立以为菆位;必择国之父兄慈孝贞良者,以为祝宗;必择六畜之胜腯肥倅毛,以为牺牲,珪璧琮璜,称财为度;必择五谷之芳黄,以为酒醴粢盛,故酒醴粢盛与岁上下也。故古圣王治天下也,故必先鬼神而后人者,此也。故曰:官府选效,必先祭器、祭服毕藏于府,祝宗有司毕立于朝,牺牲不与昔聚群。故古者圣王之若此。

不仅这一记载说的是这样,而且从前夏、商、周三代的圣王,他们建立国家营建都城的时候,必定要选择国内正中地带,建立宗庙;还必定选择树木#guoxue666-com;大茂盛的地方,立为丛社;必定要选择国内父兄辈慈祥、孝顺、正直、善良的#-666aa;,充作祭祀的太祝和宗伯;必定要选择六畜中能胜任肥壮纯色之选者,作为祭祀品,摆设珪、璧、琮、璜等玉器,也要求#-666ff;乎要求和礼仪制度;还要选择五谷中气香色黄的,用作供祭的酒醴粢盛,因而酒醴粢盛随年成好坏而增减。所以古代的圣王治理天下,一定是先鬼#-666nn;#-666aa;民。所以说:官府置备供具,必定以祭品祭#-666hh;为先,使尽藏于府库之中,太祝、太宗等官吏都于朝廷就位,选为祭品的牲畜不跟昔日的畜群关在一起。古代的圣王就是如此施政的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: “僇”通“戮”,杀。

〔2〕: “菆”同“丛”。丛位,犹“丛社”。

〔3〕与岁上下:随年成好坏而有所增减。

〔4〕选效:犹为“僎效”,具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