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则明辨此之说,将奈何哉?子墨子言曰:“必立仪。”言而毋仪,譬犹运钧之上,而立朝夕者也,是非利害之辨,不可得而明知也。故言必有三表,何谓三表?子墨子言曰:“有本之者,有原之者,有用之者。”于何本之?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。于何原之?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,于何用之?废以为刑政,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。此所谓言有三表也。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,或以命为有,盖尝尚观于圣王之事?古者桀之所乱,汤受而治之;纣之所乱,武王受而治之。此世未易,民未渝,在于桀、纣,则天下乱;在于汤、武,则天下治。岂可谓有命哉!原文解释
原文(一)
然则明辨此之说,将奈何哉?子墨子言曰:“必立仪。”言而毋仪,譬犹运钧1钧:制陶用的转轮。之上,而立朝夕者也,是非利害之辨,不可得而明知也。故言必有三表
2表:此句中用为原则。,何谓三表?子墨子言曰:“有本之者,有原
3原:推断、考察。之者,有用之者。”于何本之?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。于何原之?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,于何用之?废
4废:通“发”,实施。以为刑政,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。此所谓言有三表也。
翻译(一)
既然这样,那么要明白察辨这种说法,将会怎样去做呢?墨子说道:“必须树立一个准则。”说话没有标准,好比在陶轮的上面,放立一个测量时间的仪器,就不可能弄明白是与非、利与害的辨别了。所以言论有三条标准,哪三条标准呢?墨子说:“有考察其本原的,有审度其事故的,有运用于实践的。”如何考察其本原?要向上溯源于古时圣王事迹。如何推究呢?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实。如何实践呢?把它用作刑法政令,从中看看国家百姓#-666aa;民的利益。这就是言论有三条标准的说法。

原文(二)
然而今之士君子,或以命为有,盖5盖:通“盍”,何不之意。尝尚观于圣王之事?古者桀之所乱,汤受而治之;纣之所乱,武王受而治之。此世未易,民未渝,在于桀、纣,则乱;在于汤、武,则天下治。岂可谓有命哉!
翻译(二)
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大夫、君子们,有#-666aa;认为命运是存在的,为什么不朝上看看圣王的事迹呢?古时候,夏桀使国政混乱,商汤接受天志并治理天下;商纣把国家搞乱,周武王接受天志而治理天下。这里社会没有改变,#-666aa;民没有变化,在夏桀、商纣时,天下混乱;而商汤、周武王时,天下却得到治理。这难道能说是有命吗?
原文 | 翻译 |
然则明辨此之说,将奈何哉?子墨子言曰:“必立仪。”言而毋仪,譬犹运钧之上,而立朝夕者也,是非利害之辨,不可得而明知也。故言必有三表,何谓三表?子墨子言曰:“有本之者,有原之者,有用之者。”于何本之?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。于何原之?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,于何用之?废以为刑政,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。此所谓言有三表也。 | 既然这样,那么要明白察辨这种说法,将会怎样去做呢?墨子说道:“必须树立一个准则。”说话没有标准,好比在陶轮的上面,放立一个测量时间的仪器,就不可能弄明白是与非、利与害的辨别了。所以言论有三条标准,哪三条标准呢?墨子说:“有考察其本原的,有审度其事故的,有运用于实践的。”如何考察其本原?要向上溯源于古时圣王事迹。如何推究呢?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实。如何实践呢?把它用作刑法政令,从中看看国家百姓#-666aa;民的利益。这就是言论有三条标准的说法。 |
然而今之士君子,或以命为有,盖尝尚观于圣王之事?古者桀之所乱,汤受而治之;纣之所乱,武王受而治之。此世未易,民未渝,在于桀、纣,则乱;在于汤、武,则天下治。岂可谓有命哉! |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大夫、君子们,有#-666aa;认为命运是存在的,为什么不朝上看看圣王的事迹呢?古时候,夏桀使国政混乱,商汤接受天志并治理天下;商纣把国家搞乱,周武王接受天志而治理天下。这里社会没有改变,#-666aa;民没有变化,在夏桀、商纣时,天下混乱;而商汤、周武王时,天下却得到治理。这难道能说是有命吗?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钧:制陶用的转轮。
〔2〕表:此句中用为原则。
〔3〕原:推断、考察。
〔4〕废:通“发”,实施。
〔5〕盖:通“盍”,何不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