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墨子》 » 耕柱 > 子墨子怒耕柱子+耕柱子曰:“我毋俞于人乎?”子墨子…+

子墨子怒耕柱子。耕柱子曰:“我毋俞于人乎?”子墨子曰:“我将上大行,驾骥与羊,子将谁驱?”耕柱子曰:“将驱骥也。”子墨子曰:“何故驱骥也?”耕柱子曰:“骥足以责。”子墨子曰:“我亦以子为足以责。”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:“鬼神孰与圣人明智?”子墨子曰:“鬼神之明智于圣人,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。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,而陶铸之于昆吾;是使翁难雉乙卜于白若之龟,曰:‘鼎成三足而方,不炊而自烹,不举而自臧,不迁而自行。以祭于昆吾之虚,上乡!’乙又言兆之由曰:‘飨矣!逢逢白云,一南一北,一西一东,九鼎既成,迁于三国。’夏后氏失之,殷人受之;殷人失之,周人受之。夏后殷周之相受也,数百岁矣。使圣人聚其良臣,与其桀相而谋,岂能智数百岁之后哉?而鬼神智之。是故曰,鬼神之明智于圣人也,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。”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子墨子怒耕柱子。耕柱子曰:“我毋note-name:俞1俞:通“愈”,胜过。于人乎?”子墨子曰:“我将上大行,驾骥与note-name:羊2羊:疑为“牛”之误。,子将谁驱?”耕柱子曰:“将驱骥也。”子墨子曰:“何故驱骥也?”耕柱子曰:“骥足以责。”子墨子曰:“我亦以子为足以责。”

翻译(一)

墨子对耕柱子很生气。耕柱子说:“我难道没有胜过别#-666aa;的地方吗?”墨子问道:“我将要上太行山去,驾车的有良马和牛,你将驱赶哪一种呢?”耕柱子说:“我将驱赶骏马。”墨子问道:“为什么驱赶骏马呢?”耕柱子回答道:“良马足以担当重任。”墨子说道:“我也认为你足以担当重任。”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原文(二)

巫马子谓子墨子曰:“鬼神孰与圣人明智?”子墨子曰:“鬼神之明智于圣人,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。昔者夏后开note-name:夏后开3夏后开:即夏启,汉代#-666aa;避景帝(刘启)讳而改。折金:采金,指开发金属矿藏。使蜚廉折金于山川,而陶铸之于昆吾;是使翁难雉乙卜于白若之龟note-name:雉字衍。白4雉字衍。白:百的声借字。,曰:‘鼎成三足而方,不炊而自烹,不举而自note-name:臧5臧:通“藏”。,不迁而自行。以祭于昆吾之note-name:虚6虚:同“墟”。上乡note-name:上乡7上乡:即“尚飨”,祭祀之辞。!’乙又言兆之由曰:‘飨矣!逢逢note-name:逢逢8逢逢:通“蓬蓬”。白云,一南一北,一西一东,九鼎既成,迁于三国。’夏后氏失之,殷人受之;殷人失之,周人受之。夏后殷周之相受也,数百岁矣。使圣人聚其良臣,与其note-name:桀9桀:同“杰”。相而谋,岂能note-name:智10智:通“知”。数百岁之后哉?而鬼神智之。是故曰,鬼神之明智于圣人也,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。”

翻译(二)

巫马子问墨子:“鬼#-666nn;与圣#-666aa;相比,哪个更明智呢?”墨子答道:“鬼#-666nn;比圣#-666aa;明智,就好像耳聪目明的#-666aa;比聋子、瞎子明智一样。从前夏启命令蜚廉在山上开发金属矿藏,在昆吾铸了鼎;于是叫卜人翁难乙,用百灵的龟占卜,卜辞道:‘鼎铸成了,三足而方,不用生火它自己会煮熟,不用抬走自己会隐藏,不用迁移它自己会行走。用它在昆吾之墟祭祀,请鬼#-666nn;享用。翁难乙又念了卦兆,说:‘鬼神已经享用了。蓬蓬白云,一会儿南北,一会儿西东。九鼎已经铸成#-666ii;了,将要三代相传。’后来夏后氏失掉了它,殷人接受了它;殷人失掉了,周人又接受了它。夏、商、周三代互相接受九鼎,已经好几百年了。假使有一位圣人聚集他的贤臣,和他杰出的宰相#-666cc;同谋划,哪能知道几百年以后的事呢?但是,鬼神却能够知道。因此说,鬼神比圣人明智,就好像耳聪目明的人比聋盲明智一样。”

原文翻译

子墨子怒耕柱子。耕柱子曰:“我毋俞于人乎?”子墨子曰:“我将上大行,驾骥与羊,子将谁驱?”耕柱子曰:“将驱骥也。”子墨子曰:“何故驱骥也?”耕柱子曰:“骥足以责。”子墨子曰:“我亦以子为足以责。”

墨子对耕柱子很生气。耕柱子说:“我难道没有胜过别#-666aa;的地方吗?”墨子问道:“我将要上太行山去,驾车的有良马和牛,你将驱赶哪一种呢?”耕柱子说:“我将驱赶骏马。”墨子问道:“为什么驱赶骏马呢?”耕柱子回答道:“良马足以担当重任。”墨子说道:“我也认为你足以担当重任。”

巫马子谓子墨子曰:“鬼神孰与圣人明智?”子墨子曰:“鬼神之明智于圣人,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。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,而陶铸之于昆吾;是使翁难雉乙卜于白若之龟,曰:‘鼎成三足而方,不炊而自烹,不举而自臧,不迁而自行。以祭于昆吾之虚,上乡!’乙又言兆之由曰:‘飨矣!逢逢白云,一南一北,一西一东,九鼎既成,迁于三国。’夏后氏失之,殷人受之;殷人失之,周人受之。夏后殷周之相受也,数百岁矣。使圣人聚其良臣,与其桀相而谋,岂能智数百岁之后哉?而鬼神智之。是故曰,鬼神之明智于圣人也,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。”

巫马子问墨子:“鬼#-666nn;与圣#-666aa;相比,哪个更明智呢?”墨子答道:“鬼#-666nn;比圣#-666aa;明智,就好像耳聪目明的#-666aa;比聋子、瞎子明智一样。从前夏启命令蜚廉在山上开发金属矿藏,在昆吾铸了鼎;于是叫卜人翁难乙,用百灵的龟占卜,卜辞道:‘鼎铸成了,三足而方,不用生火它自己会煮熟,不用抬走自己会隐藏,不用迁移它自己会行走。用它在昆吾之墟祭祀,请鬼#-666nn;享用。翁难乙又念了卦兆,说:‘鬼神已经享用了。蓬蓬白云,一会儿南北,一会儿西东。九鼎已经铸成#-666ii;了,将要三代相传。’后来夏后氏失掉了它,殷人接受了它;殷人失掉了,周人又接受了它。夏、商、周三代互相接受九鼎,已经好几百年了。假使有一位圣人聚集他的贤臣,和他杰出的宰相#-666cc;同谋划,哪能知道几百年以后的事呢?但是,鬼神却能够知道。因此说,鬼神比圣人明智,就好像耳聪目明的人比聋盲明智一样。”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:通“愈”,胜过。

〔2〕:疑为“牛”之误。

〔3〕夏后开:即夏启,汉代#-666aa;避景帝(刘启)讳而改。折金:采金,指开发金属矿藏。

〔4〕雉字衍。白:百的声借字。

〔5〕:通“藏”。

〔6〕:同“墟”。

〔7〕上乡:即“尚飨”,祭祀之辞。

〔8〕逢逢:通“蓬蓬”。

〔9〕:同“杰”。

〔10〕:通“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