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穆天子传》 » 卷六 > 官人之[缺字]是丘+[缺字]其皮,是曰[缺字]皮+…+

官人之[缺字]是丘。[缺字]其皮,是曰[缺字]皮。[缺字]其脯,是曰[缺字]脯。天子饮于漯水之上,官人膳鹿,献之。天子美之,是曰甘。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官人note-name:之1之:往,到……去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行不知所之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。”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帝嗟慨久之。”[缺字]:似作“膳”字。檀本作“地”字,陈逢衡作“膳”字。[缺字]是丘 。[缺字]note-name:[缺字]2[缺字]:似作“取”字。檀本作“献”字,陈逢衡作“用”字。其皮 ,是曰[缺字]note-name:[缺字]3[缺字]:似作“白鹿”。檀本作“丘”字,陈逢衡作“白鹿之”三字。皮 。[缺字]note-name:[缺字]4[缺字]:似作“膳”字。檀本作“献”字,陈逢衡作“食”字。其脯 ,是曰[缺字]note-name:[缺字]5[缺字]:似作“白鹿”。檀本作“丘”字,陈逢衡作“白鹿之”三字。檀萃云:“丘皮、丘脯,盖随所献之处而名为皮丘、脯丘也,但语倒耳。”陈逢衡云:“‘是曰[缺字]皮’‘是曰[缺字]脯’,犹下文‘是曰盛门’‘是曰壶[img alt="生僻字_古文自编7299号"]/pic/texts/x6wzc-uizz.png[/img]’‘是曰哀次’之例。其空方不知是何字,檀必以字实之,凿矣。无已则当云:‘用其皮,是曰白鹿之皮;食其脯,是曰白鹿之脯’,尚可望文生义,若作‘丘皮’‘丘脯’,真不可解。”“‘官#-666aa;’以下至‘是曰[缺字]脯’二十字,俱当在‘官人膳鹿’后。”案,此应指官人至五鹿丘以猎物做膳食,白鹿剥皮制脯以备用。脯(fǔ):肉干。脯 。天子饮于漯水note-name:漯水6漯水:漯(tà)水,又名“漯河”,古黄河支流。郭璞注:“漯水,今济阴漯阴县。音沓。”王贻樑云:“漯水,又名‘漯川’‘濕水’。源出今河南浚县西南,东北流经濮阳而入今山东范县地,又过莘县、聊城、禹城、滨县、沾化而入海。其在今山东境内故河道与今徙骇河大致相#-666ff;。”穆王宴饮处当在漯河濮阳段。案,《水经注》卷十三“漯水”在燕代之地,非此。之上 ,官人膳鹿note-name:膳鹿7膳鹿:膳(shàn)鹿,烹调鹿肉。膳,烹调食物。《周礼·天官·庖#-666aa;》:“凡用禽献,春行羔豚膳膏香(指牛脂),夏行腒[img alt="生僻字_古文自编7300号"]/pic/texts/x6wzc-ux00.png[/img]膳膏臊(指犬膏)。”刘师培云:“此官人盖旅次掌食之人。”献之note-name:献之8献之:将做好的鹿肉献给穆天子。“献之”后本有“天子”二字,洪本删。 。天子美之,是曰甘note-name:是曰甘9是曰甘:穆天子认为鹿肉味道很美,就把此地命名为“甘”。郭璞注:“自此以上,皆因鹿以名所在地,用纪之也。今元城县东郭有五鹿墟,晋文公所乞食于野#-666aa;处者也。”檀萃云:“‘是曰甘’者,谓甘丘也。注引‘五鹿’‘乞食’者,应在上文‘是曰五鹿’之下。”陈逢衡云:“‘是曰甘’者,是赞美此鹿膳,檀云谓‘甘丘’,误。”依上下文,“甘”当为地名,却未必是“甘丘”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馆舍官吏来到这个山丘做饭。剥下鹿皮,叫做白鹿皮。把鹿肉做成肉干,叫做白鹿脯。穆天子在漯水之上宴饮,馆舍官吏做好鹿肉,献给穆天子。穆天子认为鹿肉味道很美,就把此地命名为“甘”。

原文翻译

官人之[缺字]是丘 。[缺字]其皮 ,是曰[缺字]皮 。[缺字]其脯 ,是曰[缺字]脯 。天子饮于漯水之上 ,官人膳鹿 ,献之 。天子美之,是曰甘 。

馆舍官吏来到这个山丘做饭。剥下鹿皮,叫做白鹿皮。把鹿肉做成肉干,叫做白鹿脯。穆天子在漯水之上宴饮,馆舍官吏做好鹿肉,献给穆天子。穆天子认为鹿肉味道很美,就把此地命名为“甘”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:往,到……去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行不知所之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。”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帝嗟慨久之。”[缺字]:似作“膳”字。檀本作“地”字,陈逢衡作“膳”字。

〔2〕[缺字]:似作“取”字。檀本作“献”字,陈逢衡作“用”字。

〔3〕[缺字]:似作“白鹿”。檀本作“丘”字,陈逢衡作“白鹿之”三字。

〔4〕[缺字]:似作“膳”字。檀本作“献”字,陈逢衡作“食”字。

〔5〕[缺字]:似作“白鹿”。檀本作“丘”字,陈逢衡作“白鹿之”三字。檀萃云:“丘皮、丘脯,盖随所献之处而名为皮丘、脯丘也,但语倒耳。”陈逢衡云:“‘是曰[缺字]皮’‘是曰[缺字]脯’,犹下文‘是曰盛门’‘是曰壶生僻字_古文自编7299号’‘是曰哀次’之例。其空方不知是何字,檀必以字实之,凿矣。无已则当云:‘用其皮,是曰白鹿之皮;食其脯,是曰白鹿之脯’,尚可望文生义,若作‘丘皮’‘丘脯’,真不可解。”“‘官#-666aa;’以下至‘是曰[缺字]脯’二十字,俱当在‘官人膳鹿’后。”案,此应指官人至五鹿丘以猎物做膳食,白鹿剥皮制脯以备用。脯(fǔ):肉干。

〔6〕漯水:漯(tà)水,又名“漯河”,古黄河支流。郭璞注:“漯水,今济阴漯阴县。音沓。”王贻樑云:“漯水,又名‘漯川’‘濕水’。源出今河南浚县西南,东北流经濮阳而入今山东范县地,又过莘县、聊城、禹城、滨县、沾化而入海。其在今山东境内故河道与今徙骇河大致相#-666ff;。”穆王宴饮处当在漯河濮阳段。案,《水经注》卷十三“漯水”在燕代之地,非此。

〔7〕膳鹿:膳(shàn)鹿,烹调鹿肉。膳,烹调食物。《周礼·天官·庖#-666aa;》:“凡用禽献,春行羔豚膳膏香(指牛脂),夏行腒生僻字_古文自编7300号膳膏臊(指犬膏)。”刘师培云:“此官人盖旅次掌食之人。”

〔8〕献之:将做好的鹿肉献给穆天子。“献之”后本有“天子”二字,洪本删。

〔9〕是曰甘:穆天子认为鹿肉味道很美,就把此地命名为“甘”。郭璞注:“自此以上,皆因鹿以名所在地,用纪之也。今元城县东郭有五鹿墟,晋文公所乞食于野#-666aa;处者也。”檀萃云:“‘是曰甘’者,谓甘丘也。注引‘五鹿’‘乞食’者,应在上文‘是曰五鹿’之下。”陈逢衡云:“‘是曰甘’者,是赞美此鹿膳,檀云谓‘甘丘’,误。”依上下文,“甘”当为地名,却未必是“甘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