具膳餐饭,适口充肠。饱饫烹宰,饥厌糟糠。亲戚故旧,老少异粮。原文解释
具膳餐饭,适口充肠。
饱饫烹宰,饥厌糟糠。
亲戚故旧,老少异粮。
【#-666dd;段注释】
具:准备。膳:饭食,一般指肉食。餐:吃,食用。适口:适#-666ff;口味。充肠:充饥,填饱肚子。
饱饫烹宰:不挨饿的#-666aa;鸡鸭鱼肉才能使其满足。饫,满足。烹(pēng):指在煎或者炸的基础上,烹上调味清汁的一种烹饪手法。具体#-666dd;为两种:一种是以鸡、鸭、鱼、肉类为主料;一种是以蔬菜为主料。这里是指鲜美的肉食。
饥厌糟糠:饥饿的#-666aa;糟糠食物就可以令他满足。厌,满足。糟糠:指用来充饥的粗糙食物,后多用糟糠来形容贫困时#-666cc;患难的妻子。糟,指酒渣。糠,指谷子的外壳。
亲戚故旧,老少异粮:要区#-666dd;亲戚故旧中老者和少年的食物。亲戚,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的#-666aa;。故旧,故交,老朋友。
【翻译】
平时一日三餐的饭菜,要适#-666ff;口味、填饱肚肠即可。
吃饱的时候,就是有鲜美的肉食也无法引起食欲;饿肚子的时候,即使再粗糙的食物也能让#-666aa;满足。
款待亲戚朋友时,给老#-666aa;和孩子的饭菜应当有所不同。
【解读】
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,古#-666aa;在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后,学会了使用火,并萌发了“饮食”的概念,不过此时的“饮食”只是活下去的必要手段,还远远称不上文化。历经了#-666nn;农、黄帝两个时期后,古#-666aa;发明了菜锅、饭灶,拥有了炊具、盛器,学会了蒸盐、煮酒,饮食文化产生的物质条件日渐成熟。到了夏、商、周,特别是周代,饮食文化逐渐成形,日渐兴盛。随后,经过了两千余年的发展,最终形成了今天这般博大恢宏的气象。
中国饮食文化根植于本土,自然具备着本土化的特征。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宽广,民族成#-666dd;复杂,因此饮食有时节、区域之#-666dd;;又由于它与中国传统中医医理相结#-666ff;,所以还产生了#-666ll;特的药膳文化;同时,中国的饮食还与文学、美学相结#-666ff;,无论是在菜品本身的色、香、味方面,抑或在菜名的择选上,都精雕细琢,力求展现饮食的艺术魅力。
饮食虽有艺术的#guoxue666-com;度,但创造饮食文化的古#-666aa;却有着健康的饮食主张。一般说来,日常饭菜不必太过精致,口味适中,饭量得当即可。如果是宴请亲戚朋友,或是举办大型宴会,饮食安排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做出适时的调整。
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庞杂,可以从中单#-666ll;析出餐具文化、食材文化、烹饪文化、菜系文化等众多支系文化。
中国很早就发明了盛器,这些盛器涵盖了各色金属、玉石、陶瓷等材质,囊括了碗、杯、盘、壶、罐、盆等形制,何时使用、何种摆放都有讲究;在食品材质上有“山”“海”“禽”“草”四种;在烹饪技法上有炒、爆、炸、烹、溜、煎等数十种之多;在菜系上#-666dd;川、粤、湘、鲁、浙、徽、闽、淮扬等八大菜系,此外还有皇家御膳的“宫廷”菜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