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齐民要术》 > 柰、林檎第三十九 > 第2节

柰、林檎第三十九 第2节原文解释

《晋宫阁簿》说:“秋天有白柰。”

《西京杂记》说:“ ( 上林苑中)有紫柰,绿柰。”

另外还有素柰、朱柰。

《广志》说:“里琴,像赤柰。”

柰、林檎不种,但栽之。 种之虽生,而味不佳。

取栽如压桑法。 此果根不浮秽,栽故难求,是以须压也。

又法: 于树旁数尺许掘坑,泄其根头,则生栽矣。凡树栽者,皆然矣。

栽如桃李法。

林檎树以正月、二月中,翻斧斑驳椎之,则饶子。

作柰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39号法: 拾烂柰,内瓮中,盆#-666ff;口,勿令蝇入。六七日许,当大烂,以酒淹,痛抨之,令如粥状。下水,更抨,以罗漉去皮、子。良久,清澄,泻去汁,更下水,复抨如初,嗅看无臭气乃止。泻去汁,置布于上,以灰饮汁,如作米粉法。汁尽,刀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18号,大如梳掌,于日中曝干,研作末,便成。甜酸得所,芳香非常也。

作林檎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39号法: 林檎赤熟时,擘破,去子、心、蒂,日晒令干。或磨或捣,下细绢筛;粗者更磨捣,以细尽为限。以方寸匕投于碗水中,即成美浆。不去蒂则大苦,#-666ff;子则不度夏,留心则大酸。若干噉者,以林檎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39号一升,和米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39号二升,味正调适。

作柰脯法: 柰熟时,中破,曝干,即成矣。

【注释】

柰: 即苹果。 林檎: 即沙果,也叫花红。《广志》的“里琴”,即林檎,古又名“来禽”。

此下疑有脱文,因为在瓮中吸去水#-666dd;、割成薄片又拿出来很不方便,这时该倾倒在大盆中沉淀,做上项操作就很方便。下文说“如作米粉法”,卷五《种红蓝花栀子》“作米粉法”正是“贮出淳汁,着大盆中”,然后再澄清、去水、吸湿、刀割“如梳(掌)”。所以,这下面宜有“贮出,着大盆中,清澄”,而被脱漏。

见卷五《种红蓝花栀子》“作米粉法”。

“刀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18号”,各本讹作“刀郦”或“力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18号”、“刀剔”,《王氏农书·百谷谱七·柰林檎》引《要术》作“刀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18号”,是。

“米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39号”,各本均作“米面”,米面不能生吃,《种枣》“酸枣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39号法”有“远行用和米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39号”,《种梅杏》“杏李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39号法”有“及和米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39号”,据改。

【翻译】

柰和林檎都不用种子种,而只是用栽子栽。种的虽然也能成活生长,但果实的味道不好。

取得栽子的方法,可以采用像桑枝一样的压条法。这两种果树近地面的侧根难得发生根蘖苗,所以天然的树栽难得,必须采用压条的方法取得树栽。

还有一个取栽的方法: 在离开树旁几尺的地方掘个坑下去,(切断侧根,)露出根头,(促使伤口萌发不定芽,)长成根蘖苗,就可以切取来作新栽了。凡是不易取栽的树,都可以采用这个办法。

移栽的方法和桃李一样。

林檎树在正月、二月里,用斧背花花驳驳地在树上搥打,会多结果实。

作柰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41号的方法: 拾得烂柰,放入瓮子里,用盆子把瓮口盖严,不要让苍蝇进去。六七天后,便会大烂,倒进酒去淹没着,用力搅拌抨击,让它成为稀粥那样。加水,再用力抨击,拿筛罗漉去果皮和籽子。过了很久,澄清之后,倒去上面的清汁,又加水,再像原先一样的抨击,一直到嗅着没有臭气才停手。(然后倒出来在大盆里盛着,让它澄清。)再倒去上面的清汁,用布盖在上面,(布上)加灰使吸去水液,像作米粉的做法。水液吸干了,用刀划成像梳把的薄片,在太阳底下晒干,研成粉末,便成#-666ii;了。这种柰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41号,甜酸#-666ff;适,又很芳香,不是寻常的东西。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
下一篇:种柿第四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