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六十四种恶口

六十四种恶口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《大集经》note-name:《大集经》2《大集经》:全称《大方等大集经》,本则所载,见《大集经》卷第八《海慧菩萨品》。《大集经》所列,#-666cc;五十三种,不足六十四之数,本则所列为五十二种,且与经文有出入。业:佛学术语。一切善恶思想行为,善者为“善业”,恶者为“恶业”。载六十四种恶口之业,曰粗语note-name:粗语3粗语:粗恶之言语,或指粗浅之教说。软语note-name:软语4软语:经文作“浊语”。非时note-name:非时5非时:佛教戒律,自晨至正午为“时”,正午以后为“非时”。语、妄语note-name:妄语6妄语:又作故妄语、虚妄语、虞诳语、妄舌。特指以欺#-666aa;为目的而作的虚妄语,为五戒、十戒、十恶之一。note-name:漏7漏:流注漏泄之意,烦恼的异称。语、大语、高语、轻语、破语note-name:破语8破语:用以破斥他#-666aa;主张之言语。、不了语、note-name:散9散:心意散乱。语、低语、仰语、错语、恶语、note-name:畏10畏:怖畏,恐惧害怕。语、吃语、note-name:诤11诤:因意见冲突而互以言论决胜负。语、note-name:谄12谄:为欺瞒他#-666aa;而故作娇态,曲顺人情。语、诳语note-name:诳语13诳语:以种种手段迷惑他#-666aa;之言语。经文于“诳语”之前有“调语”。、恼语、怯语、邪语note-name:邪语14邪语:由贪、瞋、痴所生之不正之言语。、罪语、哑语note-name:哑语15哑语:表示佛法真理时难以言语表达时的用语。、入语、烧语、地语、狱语note-name:地语、狱语16地语、狱语:经文作“地狱语”。、虚语、note-name:慢17慢:恃己而凌他。语、不爱语、说罪咎语、失语、别离语、利害语note-name:利害语18利害语:经文作“利恶语”。两舌语note-name:两舌语19两舌语:在两者之间搬弄是非,挑拨离间,破坏彼此之和#-666ff;无义语note-name:无义语20无义语:无益的话。、无护语、note-name:喜21喜:心中适悦之相。语、狂语、杀语、note-name:害22害:对于他#-666aa;为恶意损害之精#-666nn;作用。语、note-name:系23系:系缚使之不得自由之意。语、闲语note-name:闲语24闲语:经文作“闭语”。note-name:缚25缚:烦恼。烦恼能系缚#-666aa;,使其不得自在,故名。语、打语、歌语、非法语、自赞叹语、说他过语、说三宝语note-name:说三宝语26说三宝语:经文作“谤三宝语”。三宝,佛、法、僧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《大集经》记载了六十四种恶口罪业,是粗语、浊语、非时语、妄语、漏语、大语、#guoxue666-com;语、轻语、破语、不了语、散语、低语、仰语、错语、恶语、畏语、吃语、诤语、谄语、诳语、恼语、怯语、邪语、罪语、哑语、入语、烧语、地狱语、虚语、慢语、不爱语、说罪咎语、失语、别离语、利恶语、两舌语、无义语、无护语、喜语、狂语、杀语、害语、系语、闭语、缚语、打语、歌语、非法语、自赞叹语、说他过语、谤三宝语。

原文翻译

《大集经》载六十四种恶口之业,曰粗语、软语、非时语、妄语、漏语、大语、高语、轻语、破语、不了语、散语、低语、仰语、错语、恶语、畏语、吃语、诤语、谄语、诳语、恼语、怯语、邪语、罪语、哑语、入语、烧语、地语、狱语、虚语、慢语、不爱语、说罪咎语、失语、别离语、利害语、两舌语、无义语、无护语、喜语、狂语、杀语、害语、系语、闲语、缚语、打语、歌语、非法语、自赞叹语、说他过语、说三宝语。

《大集经》记载了六十四种恶口罪业,是粗语、浊语、非时语、妄语、漏语、大语、#guoxue666-com;语、轻语、破语、不了语、散语、低语、仰语、错语、恶语、畏语、吃语、诤语、谄语、诳语、恼语、怯语、邪语、罪语、哑语、入语、烧语、地狱语、虚语、慢语、不爱语、说罪咎语、失语、别离语、利恶语、两舌语、无义语、无护语、喜语、狂语、杀语、害语、系语、闭语、缚语、打语、歌语、非法语、自赞叹语、说他过语、谤三宝语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恶口:言辞粗鄙,故视为恶,其恶从口而生,故称为恶口。

〔2〕《大集经》:全称《大方等大集经》,本则所载,见《大集经》卷第八《海慧菩萨品》。《大集经》所列,#-666cc;五十三种,不足六十四之数,本则所列为五十二种,且与经文有出入。业:佛学术语。一切善恶思想行为,善者为“善业”,恶者为“恶业”。

〔3〕粗语:粗恶之言语,或指粗浅之教说。

〔4〕软语:经文作“浊语”。

〔5〕非时:佛教戒律,自晨至正午为“时”,正午以后为“非时”。

〔6〕妄语:又作故妄语、虚妄语、虞诳语、妄舌。特指以欺#-666aa;为目的而作的虚妄语,为五戒、十戒、十恶之一。

〔7〕:流注漏泄之意,烦恼的异称。

〔8〕破语:用以破斥他#-666aa;主张之言语。

〔9〕:心意散乱。

〔10〕:怖畏,恐惧害怕。

〔11〕:因意见冲突而互以言论决胜负。

〔12〕:为欺瞒他#-666aa;而故作娇态,曲顺人情。

〔13〕诳语:以种种手段迷惑他#-666aa;之言语。经文于“诳语”之前有“调语”。

〔14〕邪语:由贪、瞋、痴所生之不正之言语。

〔15〕哑语:表示佛法真理时难以言语表达时的用语。

〔16〕地语、狱语:经文作“地狱语”。

〔17〕:恃己而凌他。

〔18〕利害语:经文作“利恶语”。

〔19〕两舌语:在两者之间搬弄是非,挑拨离间,破坏彼此之和#-666ff;

〔20〕无义语:无益的话。

〔21〕:心中适悦之相。

〔22〕:对于他#-666aa;为恶意损害之精#-666nn;作用。

〔23〕:系缚使之不得自由之意。

〔24〕闲语:经文作“闭语”。

〔25〕:烦恼。烦恼能系缚#-666aa;,使其不得自在,故名。

〔26〕说三宝语:经文作“谤三宝语”。三宝,佛、法、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