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地险

地险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古今言地险者,以谓函秦宅关河之胜〔1〕,齐负海岱〔2〕,赵、魏据大河〔3〕,晋表里河山〔4〕,蜀有剑门、瞿唐之阻〔5〕,楚国方城以为城,汉水以为池〔6〕,吴长江万里〔7〕,兼五湖之固〔8〕,皆足以立国;唯宋、卫之郊〔9〕,四通五达,无一险可恃。然东汉之末,袁绍跨有青、冀、幽、并四州〔10〕,韩遂、马腾辈分据关中〔11〕,刘璋擅蜀〔12〕,刘表居荆州〔13〕,吕布盗徐〔14〕,袁术包南阳、寿春〔15〕,孙策取江东〔16〕,天下形胜尽矣;曹操晚得兖州〔17〕,倔强其间,终之夷群雄,覆汉祚〔18〕

翻译(一)

古往今来谈论地势险要的,都说秦国地处函谷关和黄河之形胜,齐国背负泰山面临大海,赵国、魏国据有大河之险,晋国表里山河,蜀国有剑门、瞿塘险阻,楚国以方城为城墙,汉水为护城河,吴国有万里长江,又占据太湖之险固,都足以凭借天然险阻建立国家;唯有宋、卫两国,四通八达,没有一处天险可以凭恃。然而东汉末年,袁绍兼有青、冀、幽、并四州,韩遂、马腾之辈#-666dd;据关中,刘璋占据蜀地,刘表据守荆州,吕布盗取徐州,袁术包揽南阳、寿春,孙策取得江东,天下险要之地瓜#-666dd;净尽;曹操后来才得到兖州,崛起于群雄之间,最终剿平各路#-666aa;马,颠覆汉朝江山。

原文(二)

议者尚以为操挟天子以自重,故能成功。而唐僖、昭之时〔1〕,方镇擅地〔2〕,王氏有赵百年〔3〕,罗洪信在魏〔4〕,刘仁恭在燕〔5〕,李克用在河东〔6〕,王重荣在蒲〔7〕,朱宣、朱瑾在兖、郓〔8〕,时溥在徐〔9〕,王敬武在淄、青〔10〕,杨行密在淮南〔11〕,王建在蜀〔12〕,天子都长安〔13〕,凤翔、邠、华三镇鼎立为梗〔14〕,李茂贞、韩建皆尝劫迁乘舆〔15〕;而朱温区区以汴、宋、亳、颍截然中居〔16〕,及其得志,乃与操等。以在德不在险为言〔17〕,则操、温之德又可见矣。

翻译(二)

谈论者还认为曹操挟持天子以自重,所以能够成#-666ii;。然而唐僖宗、昭宗之时,藩镇割据,王氏据有赵地百余年,罗弘信据魏地,刘仁恭据燕地,李克用据河东,王重荣据蒲州,朱瑄、朱瑾据兖、郓诸州,时溥据徐州,王敬武据淄、青等州,杨行密据淮南,王建据蜀,天子端居长安,凤翔、邠、华三镇鼎立拱卫,李茂贞、韩建都曾劫持迁徙天子;而朱温以区区汴、宋、亳、颍诸州巍然居中,后来他如愿篡唐,竟与曹操相当。要说立国兴邦关键在于勤修德政,而不在于山川之险的话,那么曹操、朱温的德行如何又是不难想见的。

原文翻译

古今言地险者,以谓函秦宅关河之胜,齐负海岱,赵、魏据大河,晋表里河山,蜀有剑门、瞿唐之阻,楚国方城以为城,汉水以为池,吴长江万里,兼五湖之固,皆足以立国;唯宋、卫之郊,四通五达,无一险可恃。然东汉之末,袁绍跨有青、冀、幽、并四州,韩遂、马腾辈分据关中,刘璋擅蜀,刘表居荆州,吕布盗徐,袁术包南阳、寿春,孙策取江东,天下形胜尽矣;曹操晚得兖州,倔强其间,终之夷群雄,覆汉祚。

古往今来谈论地势险要的,都说秦国地处函谷关和黄河之形胜,齐国背负泰山面临大海,赵国、魏国据有大河之险,晋国表里山河,蜀国有剑门、瞿塘险阻,楚国以方城为城墙,汉水为护城河,吴国有万里长江,又占据太湖之险固,都足以凭借天然险阻建立国家;唯有宋、卫两国,四通八达,没有一处天险可以凭恃。然而东汉末年,袁绍兼有青、冀、幽、并四州,韩遂、马腾之辈#-666dd;据关中,刘璋占据蜀地,刘表据守荆州,吕布盗取徐州,袁术包揽南阳、寿春,孙策取得江东,天下险要之地瓜#-666dd;净尽;曹操后来才得到兖州,崛起于群雄之间,最终剿平各路#-666aa;马,颠覆汉朝江山。

议者尚以为操挟天子以自重,故能成功。而唐僖、昭之时,方镇擅地,王氏有赵百年,罗洪信在魏,刘仁恭在燕,李克用在河东,王重荣在蒲,朱宣、朱瑾在兖、郓,时溥在徐,王敬武在淄、青,杨行密在淮南,王建在蜀,天子都长安,凤翔、邠、华三镇鼎立为梗,李茂贞、韩建皆尝劫迁乘舆;而朱温区区以汴、宋、亳、颍截然中居,及其得志,乃与操等。以在德不在险为言,则操、温之德又可见矣。

谈论者还认为曹操挟持天子以自重,所以能够成#-666ii;。然而唐僖宗、昭宗之时,藩镇割据,王氏据有赵地百余年,罗弘信据魏地,刘仁恭据燕地,李克用据河东,王重荣据蒲州,朱瑄、朱瑾据兖、郓诸州,时溥据徐州,王敬武据淄、青等州,杨行密据淮南,王建据蜀,天子端居长安,凤翔、邠、华三镇鼎立拱卫,李茂贞、韩建都曾劫持迁徙天子;而朱温以区区汴、宋、亳、颍诸州巍然居中,后来他如愿篡唐,竟与曹操相当。要说立国兴邦关键在于勤修德政,而不在于山川之险的话,那么曹操、朱温的德行如何又是不难想见的。

扩展阅读

【注释】

〔1〕函秦:泛指关中地区。关:这里指函谷关,位于今河南灵宝西南,路在谷中,深险如函,故名。秦国在此置关,又称“秦关”。河:黄河。

〔2〕齐:齐国,其地在今山东泰山以北。海:大海。岱:泰山。

〔3〕赵:赵国,在今河北南部、山西北部一带。魏:魏国,在今河南北部、陕西东部、山西西南及河北南部一带。

〔4〕晋表里河山:晋国在今山西大部、河北西南,地跨黄河两岸,外有大河,内有#guoxue666-com;山(太行),故云表里河山。

〔5〕蜀:先秦时期古国名,后为秦所灭,置蜀郡,其地在今四川盆地。剑门:在今四川剑阁北,大剑山峭壁中断,两崖相嵌,其形似门,故名,蜀汉诸葛亮在此置关。瞿唐:长江三峡之首,今作瞿塘,又名广溪峡、夔峡。两崖峻峭对峙,中贯长江,地当入蜀水路之门户。

〔6〕楚国方城以为城,汉水以为池:语出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。楚国,在今湖北一带。方城,春秋时期楚国北方的长城,起于方城(今属河南),故名。汉水,汉江。长江最大支流。

〔7〕吴:在今淮、泗以南至太湖以东地区,后被越国所灭。

〔8〕五湖:古今说法不一。先秦时期专指太湖。

〔9〕宋:在今河南东部及鲁、苏、皖三省之间。卫:在今河南、河北、山东交界一带。

〔10〕袁绍(?—202):汝南汝阳(今河南商水)#-666aa;。东汉末年北方割据#-666kk;阀,官渡之战败于曹操,病死。幽:幽州。汉代的幽州为武帝所置十三州之一,历代沿置,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。并(bīng):并州,古九州之一(据《周礼》)。汉置并州,历代沿置,在今山西一带。

〔11〕韩遂(?—215):凉州金城(今甘肃兰州)#-666aa;。东汉末年割据#-666kk;阀。马腾(?—212):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)#-666aa;。东汉末年割据#-666kk;阀。关中:关中地区。东至函谷关,南至武关,西至散关,北至萧关,故名“关中”,陕西渭河流域一带。

〔12〕刘璋:江夏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。东汉末年益州牧,后降于刘备。

〔13〕刘表(142—208):汉宗室。东汉末为镇南将军、荆州牧,据地千里,称雄一方。

〔14〕吕布(?—198):九原(今内蒙古包头)人。东汉末年群雄之一,以勇武知名,后败于曹操,被处死。盗徐:建安元年(196),吕布打败刘备,袭夺徐州,自称徐州牧,故称“盗徐”。

〔15〕袁术(?—199):汝南汝阳(今河南商水)人。袁绍弟,东汉末年割据军阀。建安二年(197)在寿春僭号称帝,天下群起而攻之,众叛亲离,呕血而死。南阳:秦置郡,在今河南南阳、湖北襄阳一带,治所南阳(今河南南阳)。寿春:今安徽寿县。

〔16〕孙策(175—200):吴郡富春(今浙江杭州)人。孙权之兄,三国东吴政权奠基者。江东:长江下游芜湖至南京一段为西南—东北流向,此段以东的长江南岸地区古称江东,又称江南或江左(古时叙地理坐北朝南,故以东为左,以西为右)。

〔17〕曹操(155—220):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。汉末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杰出诗人。建安元年(196)迎汉献帝至许,挟天子以令诸侯,位至丞相、大将军,封魏王。其子曹丕代汉称帝,追尊为魏武帝。

〔18〕祚(zuò):皇位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僖:即唐僖宗李儇,懿宗第五子。昭:即唐昭宗李晔,懿宗第七子。

〔2〕方镇擅地:安史之乱以后,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,割据自主,朝廷难以节制。方镇,掌握兵权、镇守一方的#-666kk;事长官,唐朝为节度使。

〔3〕王氏有赵百年:唐德宗建中四年(783),成德节度使王武俊称赵王,朝廷加封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王武俊死后,子孙相继为节度使,直至唐亡(907),前后历时百余年。

〔4〕罗洪信在魏:罗弘信(836—898),魏州贵乡(今河北大名)#-666aa;。唐僖宗光启四年(888)为魏博节度使。死后,其子罗绍威继之,直至唐亡。

〔5〕刘仁恭在燕:刘仁恭(?—914),深州(今属河北)#-666aa;。唐昭宗乾宁二年(895)为卢龙节度使。唐亡,其子刘守光夺位自立,随后称帝,建号大燕,不久灭亡。

〔6〕李克用(856—908):沙陀族,赐姓李,新城(今山西雁门北)#-666aa;。以平黄巢之#-666ii;为河东节度使,唐亡,以复兴之名与后梁朱温争雄,次年病死。其子李存勖建立后唐。河东:唐方镇名。治今山西太原。

〔7〕王重荣(?—887):太原祁县(今山西祁县)人。唐僖宗广明元年(880)知河中留后,随后为河中节度使。蒲:蒲州,又为河中府(治今山西永济)。

〔8〕朱瑄(?—897):宋州(今安徽砀山)人。唐僖宗中和二年(882)为天平#-666kk;节度使,乾宁四年(897)被杀。朱瑾(867—918):朱瑄从弟,唐僖宗光启二年(886)为泰宁节度使。郓:郓州,今山东郓城。

〔9〕时溥(?—893):徐州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唐僖宗中和元年(881)为感化#-666kk;节度使(领徐、濠等州),景福元年(893)被杀。

〔10〕王敬武(?—889):青州(今属山东)人。唐僖宗中和二年(882)为平卢节度使(领淄、青诸州)。死后,其子王师范继之。淄:淄州,今山东淄博。

〔11〕杨行密(852—905):庐州#-666ff;肥(今安徽长丰)人。五代吴国建立者。唐昭宗景福元年(892)为淮南节度使,后进封吴王。死后,其子杨渥继之。淮南:唐方镇名。治扬州(今属江苏)。

〔12〕王建(847—918):许州舞阳(今河南舞阳)人。唐昭宗大顺二年(891)为剑南西川(治今四川成都)节度使,唐亡自立,建前蜀。

〔13〕长安:汉、唐都城,今陕西西安。

〔14〕凤翔:唐方镇名。治凤翔(今属陕西)。邠(bīn):邠宁,唐方镇名。治邠州(今陕西彬县)。华:同华节度使,晚唐时为华州防御史。华州,今陕西华阴。

〔15〕李茂贞、韩建皆尝劫迁乘舆:李茂贞(856—924),深州博野(今河北博野)人。官至凤翔节度使,封郡王,唐昭宗景福年间,与朝廷多次发生军事冲突。韩建(855—912),许州长社(今河南长葛)人。官至镇国军节度使,与李茂贞等相勾结,称兵犯阙,乾宁三年(896)七月,挟持昭宗至华州。乘舆,代指天子。

〔16〕朱温(852—912):宋州砀山(今安徽砀山)人。因镇压黄巢有#-666ii;,僖宗赐名“全忠”,升任节度使,进封梁王。天祐元年(904)弑昭宗,立哀帝。天祐四年(907)代唐称帝,建后梁。汴(biàn):汴州,治今河南开封。宋:宋州,治今河南商丘。亳(bó):亳州,今属安徽。颍:颍州,治今安徽阜阳。

〔17〕在德不在险:语出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。意思是君主治国安邦,靠的是勤修德政,而不是山川险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