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俗语有所本

俗语有所本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俗语谓钱一note-name:贯1贯:用绳索穿钱,一千钱为一贯。畸:零头,余数。有畸曰千一、千二,米一note-name:石2石:十斗为一石。有畸曰石一、石二,长一丈有畸曰丈一、丈二之类。按,《考工记》note-name:《考工记》3《考工记》:《周礼》篇名。述百工之事。:“note-name:殳4殳:殳(shū),兵器名。以竹木制作。长寻有四尺。”note-name:注5注:此谓《周礼》郑玄注。云:“八尺曰寻,殳长丈二。”《史记·张仪传》“尺一之note-name:檄6檄:檄(xí),用以征召、晓喻、申讨的官方文书。”,汉淮南王安note-name:淮南王安7淮南王安:即刘安(前179—前122),汉文帝侄子,袭父封为淮南王。好文学,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#-666aa;,编成《淮南子》一书。书:刘安《上书谏伐南越》。丈一之组:原文为“丈二之组”。组,印绶。书云“丈一之组”,《匈奴传》“尺一牍note-name:尺一牍8尺一牍:汉制,诏书写于一尺一寸长的木版上,称尺一牍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汉遗单于书,以尺一牍。””,《后汉》“尺一诏书”note-name:《后汉》“尺一诏书”9《后汉》“尺一诏书”:《后汉书·陈蕃列传》:“尺一选举,委尚书三公。”李贤注:“尺一,谓板长尺一,以写诏书也。”,唐“城南去天尺五note-name:城南去天尺五10城南去天尺五:杜甫《赠韦七赞善》:“尔家最近魁三象,时论同归尺五天。”原注:“俚语曰:城南韦杜,去天尺五。”恭维韦氏门第#guoxue666-com;贵。”之类,然则亦有所本云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俗语说钱一贯多叫千一、千二,米一石多叫石一、石二,长一丈多叫丈一、丈二之类。按,《考工记》说:“殳长寻又四尺。”郑玄注:“八尺为一寻,殳长丈二。”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说“尺一之檄”,西汉淮南王刘安《上书谏伐南越》说“丈二之组”,《汉书·匈奴传》说“尺一牍”,《后汉书》说“尺一诏书”,唐代谣谚“城南去天尺五”之类,如此说来也是有根据的。

原文翻译

俗语谓钱一贯有畸曰千一、千二,米一石有畸曰石一、石二,长一丈有畸曰丈一、丈二之类。按,《考工记》:“殳长寻有四尺。”注云:“八尺曰寻,殳长丈二。”《史记·张仪传》“尺一之檄”,汉淮南王安书云“丈一之组”,《匈奴传》“尺一牍”,《后汉》“尺一诏书”,唐“城南去天尺五”之类,然则亦有所本云。

俗语说钱一贯多叫千一、千二,米一石多叫石一、石二,长一丈多叫丈一、丈二之类。按,《考工记》说:“殳长寻又四尺。”郑玄注:“八尺为一寻,殳长丈二。”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说“尺一之檄”,西汉淮南王刘安《上书谏伐南越》说“丈二之组”,《汉书·匈奴传》说“尺一牍”,《后汉书》说“尺一诏书”,唐代谣谚“城南去天尺五”之类,如此说来也是有根据的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:用绳索穿钱,一千钱为一贯。畸:零头,余数。

〔2〕:十斗为一石。

〔3〕《考工记》:《周礼》篇名。述百工之事。

〔4〕:殳(shū),兵器名。以竹木制作。

〔5〕:此谓《周礼》郑玄注。

〔6〕:檄(xí),用以征召、晓喻、申讨的官方文书。

〔7〕淮南王安:即刘安(前179—前122),汉文帝侄子,袭父封为淮南王。好文学,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#-666aa;,编成《淮南子》一书。书:刘安《上书谏伐南越》。丈一之组:原文为“丈二之组”。组,印绶。

〔8〕尺一牍:汉制,诏书写于一尺一寸长的木版上,称尺一牍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汉遗单于书,以尺一牍。”

〔9〕《后汉》“尺一诏书”:《后汉书·陈蕃列传》:“尺一选举,委尚书三公。”李贤注:“尺一,谓板长尺一,以写诏书也。”

〔10〕城南去天尺五:杜甫《赠韦七赞善》:“尔家最近魁三象,时论同归尺五天。”原注:“俚语曰:城南韦杜,去天尺五。”恭维韦氏门第#guoxue666-com;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