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蔡君谟帖

蔡君谟帖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蔡君谟一帖云:“襄昔之为谏臣,与今之为词臣,一也。为谏臣有言责,世人自见疏,今无是焉,世人见亲。襄之于人,未始异之,而人之观故有以异也。”观此帖,乃知昔时居台谏者,为人所疏如此。今则反是。方为此官时,其门挥汗成雨,一徙他局,可张爵罗,风俗偷薄甚矣

翻译(一)

蔡君谟有一帖:“襄昔日为谏臣,今日为词臣,本是一样的。担任谏臣有言事的职责,世#-666aa;主动疏远我,今日没有言责,世#-666aa;亲近我了。我对待他#-666aa;,并无变化,而他人看我却因此而有所不同。”看了此帖,才知道过去的谏官,被人如此疏远。如今则正好相反。在任谏官时,其府第门前熙来攘往挥汗如雨,一旦改任其他职位,则门可罗雀,这世风太过凉薄了。

原文(二)

又有送荔枝与昭文相公一帖云〔1〕:“襄再拜〔2〕,宿来伏惟台候起居万福〔3〕。闽中荔枝〔4〕,唯陈家紫号为第一,辄献左右〔5〕,以伸野芹之诚〔6〕,幸赐收纳,谨奉手状上闻〔7〕,不宣〔8〕。襄上昭文相公阁下〔9〕。”是时,侍从与宰相往还〔10〕,其礼盖如是。今之不情苛礼〔11〕,吁可厌哉!

翻译(二)

又有一份送荔枝给昭文相公的帖子说:“襄再拜,一向念及您的起居平安万福。闽中荔枝,唯有陈家紫号称第一,即此敬奉,以表芹献之诚,还望收下,谨奉手状呈告,不宣。襄谨上昭文相公阁下。”当时,侍从官和宰相往来,其礼节大约如此。如今那些虚饰不诚苛求礼数的做法,唉,真是可厌啊!

原文翻译

蔡君谟一帖云:“襄昔之为谏臣,与今之为词臣,一也。为谏臣有言责,世人自见疏,今无是焉,世人见亲。襄之于人,未始异之,而人之观故有以异也。”观此帖,乃知昔时居台谏者,为人所疏如此。今则反是。方为此官时,其门挥汗成雨,一徙他局,可张爵罗,风俗偷薄甚矣。

蔡君谟有一帖:“襄昔日为谏臣,今日为词臣,本是一样的。担任谏臣有言事的职责,世#-666aa;主动疏远我,今日没有言责,世#-666aa;亲近我了。我对待他#-666aa;,并无变化,而他人看我却因此而有所不同。”看了此帖,才知道过去的谏官,被人如此疏远。如今则正好相反。在任谏官时,其府第门前熙来攘往挥汗如雨,一旦改任其他职位,则门可罗雀,这世风太过凉薄了。

又有送荔枝与昭文相公一帖云:“襄再拜,宿来伏惟台候起居万福。闽中荔枝,唯陈家紫号为第一,辄献左右,以伸野芹之诚,幸赐收纳,谨奉手状上闻,不宣。襄上昭文相公阁下。”是时,侍从与宰相往还,其礼盖如是。今之不情苛礼,吁可厌哉!

又有一份送荔枝给昭文相公的帖子说:“襄再拜,一向念及您的起居平安万福。闽中荔枝,唯有陈家紫号称第一,即此敬奉,以表芹献之诚,还望收下,谨奉手状呈告,不宣。襄谨上昭文相公阁下。”当时,侍从官和宰相往来,其礼节大约如此。如今那些虚饰不诚苛求礼数的做法,唉,真是可厌啊!

扩展阅读

【注释】

蔡君谟:即蔡襄(1012—1067),字君谟,北宋兴化#-666kk;仙游(今福建仙游)#-666aa;。宋仁宗天圣八年(1030)进士,历官知谏院、龙图阁直学士、翰林学士、三司使、端明殿学士,是宋代书法名家。帖:柬帖,简短的信札。

谏臣:执掌谏诤之责的臣子。

词臣:文学侍从之臣,职掌制诰诏令撰述的翰林学士之类。

台谏:御史台官与谏官#-666ff;称。台,御史台,负责纠察弹劾非法的官员。谏,谏院,掌侍从规谏。

爵罗:捕鸟雀的罗网。爵,通“雀”。

偷薄:风俗浇薄,不敦厚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昭文相公:指名臣文彦博(1006—1097),宋仁宗至和二年(1055),文彦博再度为同平章事、昭文馆大学士。昭文,昭文馆,唐置,宋承唐制,以首相兼昭文馆大学士,监修国史。相公,汉魏以来,拜相者必封公,故有相公之称。

〔2〕再拜:一拜而又拜,表示恭敬,常用于书信开头或结尾。

〔3〕伏惟:下对上的敬辞。意为念及,想到。台候:敬辞。用于问候对方的寒暖起居。

〔4〕闽中:郡名。秦置。后指代福建。

〔5〕左右:对#-666aa;不直称其名,而称其左右,以示尊敬。

〔6〕野芹:《列子·杨朱》篇“献芹”的典故。有个#-666aa;觉得野芹味道非常美,极力向乡里富豪推荐,富豪一尝,味道苦涩难受。后来用以谦称礼品菲薄。

〔7〕手状:谒见时的名帖,因为多为亲笔书写,故称。

〔8〕不宣:朋友之间书信末尾用语。不再啰嗦的意思。

〔9〕阁下:对他#-666aa;的敬称,多用于书信。古时三公开阁,郡守亦有阁,故以“阁下”为显贵者之敬称,后来平民相称也可用之。

〔10〕侍从:侍从官。北宋前期,观文殿、资政殿、龙图阁诸殿阁大学士、学士、直学士,均为侍从官。元丰改制以后,翰林学士、给事中、六部尚书也属侍从之臣。

〔11〕不情:不出于真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