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上下四方

上下四方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上下四方不可穷竟,正、杂、《庄》《列》、释氏之寓言,曼衍不能说也。

翻译(一)

上下四方不可穷尽,各类经典、杂著、《庄子》《列子》、佛教寓言,散漫流衍无法言说。

原文(二)

《列子》:“商汤问于夏革曰:‘上下八方有极尽乎11’革曰:‘不知也。’汤固问,革曰:‘无则无极,有则有尽,朕何以知之11然无极之外,复无无极;无尽之中,复无无尽。无极复无无极,无尽复无无尽,朕是以知其无极无尽也,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,焉知天地之表,不有大天地者乎!’”

翻译(二)

《列子》:“商汤问夏革说:‘天地八方有尽头吗?’夏革回答说:‘不知道。’商汤坚持追问,夏革说:‘虚空自是无限,实有也是没有穷尽。我怎么知道这道理的呢?没有极限之外,更是连没有极限都没有;没有穷尽之中,更是连没有穷尽都没有。没有极限再加上没有没有极限,没有穷尽再加上没有没有穷尽,我因此知道它是没有极限没有穷尽的,而不知道它们是有极限有穷尽的。焉知天地之外,没有比天地更大的存在呢!”

原文(三)

《大集经》:“‘风住何处11’曰:‘风住虚空。’又问:‘虚空为何所住11’答言:‘虚空住于至处。’又问:‘至处复何所住11’答言:‘至处何所住者,不可宣说。何以故11远离一切诸处所故,一切处所所不摄故,非数非称不可量故,是故至处无有住处。’”二家说,如是而已。

翻译(三)

《大集经》:“问:‘风住在何处?’回答说:‘风住在虚空。’又问:‘虚空又住在哪里?’回答说:‘虚空住在所至之处。’又问:‘所至之处又住在哪里?’回答说:‘所至之处住在哪里,这无法言说。为什么呢?因为它远离所有的地方,所有的地方都统摄不了它,无法用数量和名称进行度量,所以所至之处没有住处。’”两家的说法,大抵如此。

原文翻译

上下四方不可穷竟,正、杂、《庄》《列》、释氏之寓言,曼衍不能说也。

上下四方不可穷尽,各类经典、杂著、《庄子》《列子》、佛教寓言,散漫流衍无法言说。

《列子》:“商汤问于夏革曰:‘上下八方有极尽乎11’革曰:‘不知也。’汤固问,革曰:‘无则无极,有则有尽,朕何以知之11然无极之外,复无无极;无尽之中,复无无尽。无极复无无极,无尽复无无尽,朕是以知其无极无尽也,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,焉知天地之表,不有大天地者乎!’”

《列子》:“商汤问夏革说:‘天地八方有尽头吗?’夏革回答说:‘不知道。’商汤坚持追问,夏革说:‘虚空自是无限,实有也是没有穷尽。我怎么知道这道理的呢?没有极限之外,更是连没有极限都没有;没有穷尽之中,更是连没有穷尽都没有。没有极限再加上没有没有极限,没有穷尽再加上没有没有穷尽,我因此知道它是没有极限没有穷尽的,而不知道它们是有极限有穷尽的。焉知天地之外,没有比天地更大的存在呢!”

《大集经》:“‘风住何处11’曰:‘风住虚空。’又问:‘虚空为何所住11’答言:‘虚空住于至处。’又问:‘至处复何所住11’答言:‘至处何所住者,不可宣说。何以故11远离一切诸处所故,一切处所所不摄故,非数非称不可量故,是故至处无有住处。’”二家说,如是而已。

《大集经》:“问:‘风住在何处?’回答说:‘风住在虚空。’又问:‘虚空又住在哪里?’回答说:‘虚空住在所至之处。’又问:‘所至之处又住在哪里?’回答说:‘所至之处住在哪里,这无法言说。为什么呢?因为它远离所有的地方,所有的地方都统摄不了它,无法用数量和名称进行度量,所以所至之处没有住处。’”两家的说法,大抵如此。

扩展阅读

【注释】

正:正经,儒家经典。杂:杂著。《庄》:即《庄子》,道家经典,战国时庄周及其后学所著,今存内篇七,外篇十五,杂篇十一,#-666cc;三十三篇。唐代崇奉道教,尊庄子为南华真#-666aa;,称其书为《南华真经》。《列》:即《列子》,道家经典,旧题战国列御寇著,可能是魏晋时期#-666aa;托名的伪书,唐代尊其为《冲虚真经》,宋代则称《冲虚至德真经》。释氏:佛姓释迦的略称,用以指佛家。

【注释】

“商汤问于夏革曰”几句:语出《列子·汤问》。夏革,商汤的贤臣。有则有尽,《列子集释》引陶鸿庆注释:“‘有则有尽’下‘有’字亦当作‘无’。‘有则无尽’者,即公孙龙所谓‘有物不尽’,惠施所谓‘一尺之棰,日取其半,万世不竭’,西儒所谓‘物质不灭’也。下文‘无极之外,复无无极,无尽之中,复无无尽’,即承此言。”朕,我。先秦称朕,无贵贱之#-666dd;,至秦始皇才用为皇帝的专称。

【注释】

《大集经》:佛经名,全称为《大方等大集经》,引文见卷二十三《虚空目#-666dd;中净目品第五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