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《谈丛》失实

《谈丛》失实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后山陈无己著《谈丛》六卷,高简有笔力,然所载国朝事,失于不考究,多爽其实,漫析数端于此。

翻译(一)

后山陈无己先生著《谈丛》六卷,深奥简雅有笔力,然而所记载的国朝史事,失于不加考究,大多不#-666ff;事实,在这里随便#-666dd;析几条。

原文(二)

其一云:“吕许公恶韩、富、范三公〔1〕,欲废之而不能,及西军罢〔2〕,尽用三公及宋莒公、夏英公于二府〔3〕,皆其仇也。吕既老,大事犹问,遂请出大臣行三边〔4〕,既建议,乃数出道者院宿〔5〕,范公奉使陕西〔6〕,宿此院,相见。”云云。案,吕公罢相,诏有同议大事之旨〔7〕,公辞,乃庆历三年三月,至九月致仕矣〔8〕。四年七月,富、范始奉使〔9〕,又三公入二府时,莒公自在外,英公拜枢密使而中辍〔10〕,后二年莒方复入〔11〕,安有五人同时之事!

翻译(二)

其一说:“吕许公厌恶韩魏公、富韩公、范文正公,想要罢免他们却不能够,等到和西夏的战争结束,朝廷用韩、富、范三公及宋莒公、夏英公任官于东、西二府,全是吕许公的政敌。吕许公年事已#guoxue666-com;,朝廷大事还征求他的意见,他就请求派大臣巡视三边,建议之后,他就几次出城去道者院夜宿,范文正公奉使陕西,夜宿此院,二#-666aa;相见。”如是云云。案,吕许公罢相,诏书有旨命其参与商议国家大事,吕公推辞,时在庆历三年三月,到九月就致仕了。四年七月,富韩公、范文正公才奉使巡边,另外三公进入东、西二府时,宋莒公在外地,夏英公拜枢密使而中止罢免,其后二年宋莒公才入朝,哪有五#-666aa;同时任职二府的事!

原文(三)

其二云:“杜正献、丁文简为河东宣抚,任布之子上书历诋执政,至云至于臣父亦出遭逢,谓其非德选也。杜戏丁曰:‘贤郎亦要牢笼。’丁深衔之。其后二公同在政府,苏子美进奏事作,杜避嫌不预,丁论以深文,子美坐废为民,杜亦罢去。一言之谑,贻祸如此。”案,杜公以执政使河东时,丁以学士为副。庆历四年十一月进奏狱起,杜在相位,五年正月罢,至五月,丁公方从翰林参知政事,安有深文论子美之说!且杜公重厚,当无以人父子为谑之理,丁公长者也,肯追仇一言陷贤士大夫哉!

翻译(三)

其二说:“杜正献、丁文简为河东宣抚使,任布之子上书遍诋执政大臣,甚至说自己的父亲也是因为机遇,意思是说不是靠贤德被选拔的。杜对丁开玩笑说:‘令郎也得好好笼络。’丁因此怀恨在心。后来二公同在政府,苏子美进奏院事件发生,杜正献公避嫌不参预处理此事,丁却苛刻地援引法令条文,苏子美因此被削职为民,杜正献公也被罢官。一句玩笑话,招来如此大祸。”案,杜公以执政身份出使河东时,丁以学士身份为副职。庆历四年十一月进奏院案发生,杜当时在相位,五年正月罢相,到五月,丁公才从翰林学士参知政事,哪有峻刻援引法令条文判处苏子美之说!况且杜公为#-666aa;厚重,必无拿他#-666aa;父子开玩笑的道理,丁公是忠厚长者,又岂会记一言之仇而陷害贤士大夫呢!

原文(四)

其三云:“张乖崖自成都召为参知政事,既至而脑疽作,求补外,乃知杭州而疾愈。上使中人往伺之,言且将召也。丁晋公以白金赂使者,还言如故,乃不召。”案,张两知成都,其初还朝为户部使、中丞,始知杭州。是时,丁方在侍从。其后自蜀知昇州,丁为三司使,岂有如前所书之事!

翻译(四)

其三说:“张乖崖自成都召还为参知政事,至京后脑疮发作,请求外补,于是出知杭州而脑疮痊愈。皇帝派宦官前往察看,意思是要召其回京。丁晋公用白金贿赂使者,回奏说脑疮如故,于是没有召还。”案,张乖崖两度出知成都,第一次自蜀还朝时为户部使、御史中丞,这才出知杭州。当时,丁才任侍从官。其后张自蜀地移知昇州,丁任三司使,哪有如前所记之事!

原文(五)

其四云:“乖崖在陈,闻晋公逐莱公,知祸必及己,乃延三大户与之博,出彩骰子胜其一坐,乃买田宅为归计以自污,晋公闻之,亦不害也。”案,张公以祥符六年知陈州,八年卒,后五年当天禧四年,寇公方罢相,旋坐贬,岂有所谓乖崖自污之事!

翻译(五)

其四说:“张乖崖在陈州,听说丁晋公排挤寇莱公,知道祸事必定波及自己,就请来三大户一起赌博,掷骰子赢了在座所有#-666aa;,于是购买田宅打算归隐林泉,用这种方式抹黑自己,晋公听说这事后,也就没有加害他。”案,张公在大中祥符六年知陈州,八年去世,其后五年在天禧四年时,寇公才罢相,随后被贬,哪有乖崖抹黑自己的事!

原文(六)

兹四者所系不细,乃诞漫如此。盖前辈不家藏国史,好事者肆意饰说为美听,疑若可信,故误入纪述。后山之书,必传于后世,惧诒千载之惑,予是以辨之。

翻译(六)

这四条所涉及的#-666aa;和事都不小,都如此荒诞随意。这是前辈家里没有收藏国史,喜欢多事的#-666aa;肆意添油加醋炫#-666aa;耳目,听起来似乎可信,故而误入纪述。陈后山的书,必定会流传后世,我担心会给千年以后的读者留下疑惑,所以作此辨正。

原文翻译

后山陈无己著《谈丛》六卷,高简有笔力,然所载国朝事,失于不考究,多爽其实,漫析数端于此。

后山陈无己先生著《谈丛》六卷,深奥简雅有笔力,然而所记载的国朝史事,失于不加考究,大多不#-666ff;事实,在这里随便#-666dd;析几条。

其一云:“吕许公恶韩、富、范三公,欲废之而不能,及西军罢,尽用三公及宋莒公、夏英公于二府,皆其仇也。吕既老,大事犹问,遂请出大臣行三边,既建议,乃数出道者院宿,范公奉使陕西,宿此院,相见。”云云。案,吕公罢相,诏有同议大事之旨,公辞,乃庆历三年三月,至九月致仕矣。四年七月,富、范始奉使,又三公入二府时,莒公自在外,英公拜枢密使而中辍,后二年莒方复入,安有五人同时之事!

其一说:“吕许公厌恶韩魏公、富韩公、范文正公,想要罢免他们却不能够,等到和西夏的战争结束,朝廷用韩、富、范三公及宋莒公、夏英公任官于东、西二府,全是吕许公的政敌。吕许公年事已#guoxue666-com;,朝廷大事还征求他的意见,他就请求派大臣巡视三边,建议之后,他就几次出城去道者院夜宿,范文正公奉使陕西,夜宿此院,二#-666aa;相见。”如是云云。案,吕许公罢相,诏书有旨命其参与商议国家大事,吕公推辞,时在庆历三年三月,到九月就致仕了。四年七月,富韩公、范文正公才奉使巡边,另外三公进入东、西二府时,宋莒公在外地,夏英公拜枢密使而中止罢免,其后二年宋莒公才入朝,哪有五#-666aa;同时任职二府的事!

其二云:“杜正献、丁文简为河东宣抚,任布之子上书历诋执政,至云至于臣父亦出遭逢,谓其非德选也。杜戏丁曰:‘贤郎亦要牢笼。’丁深衔之。其后二公同在政府,苏子美进奏事作,杜避嫌不预,丁论以深文,子美坐废为民,杜亦罢去。一言之谑,贻祸如此。”案,杜公以执政使河东时,丁以学士为副。庆历四年十一月进奏狱起,杜在相位,五年正月罢,至五月,丁公方从翰林参知政事,安有深文论子美之说!且杜公重厚,当无以人父子为谑之理,丁公长者也,肯追仇一言陷贤士大夫哉!

其二说:“杜正献、丁文简为河东宣抚使,任布之子上书遍诋执政大臣,甚至说自己的父亲也是因为机遇,意思是说不是靠贤德被选拔的。杜对丁开玩笑说:‘令郎也得好好笼络。’丁因此怀恨在心。后来二公同在政府,苏子美进奏院事件发生,杜正献公避嫌不参预处理此事,丁却苛刻地援引法令条文,苏子美因此被削职为民,杜正献公也被罢官。一句玩笑话,招来如此大祸。”案,杜公以执政身份出使河东时,丁以学士身份为副职。庆历四年十一月进奏院案发生,杜当时在相位,五年正月罢相,到五月,丁公才从翰林学士参知政事,哪有峻刻援引法令条文判处苏子美之说!况且杜公为#-666aa;厚重,必无拿他#-666aa;父子开玩笑的道理,丁公是忠厚长者,又岂会记一言之仇而陷害贤士大夫呢!

其三云:“张乖崖自成都召为参知政事,既至而脑疽作,求补外,乃知杭州而疾愈。上使中人往伺之,言且将召也。丁晋公以白金赂使者,还言如故,乃不召。”案,张两知成都,其初还朝为户部使、中丞,始知杭州。是时,丁方在侍从。其后自蜀知昇州,丁为三司使,岂有如前所书之事!

其三说:“张乖崖自成都召还为参知政事,至京后脑疮发作,请求外补,于是出知杭州而脑疮痊愈。皇帝派宦官前往察看,意思是要召其回京。丁晋公用白金贿赂使者,回奏说脑疮如故,于是没有召还。”案,张乖崖两度出知成都,第一次自蜀还朝时为户部使、御史中丞,这才出知杭州。当时,丁才任侍从官。其后张自蜀地移知昇州,丁任三司使,哪有如前所记之事!

其四云:“乖崖在陈,闻晋公逐莱公,知祸必及己,乃延三大户与之博,出彩骰子胜其一坐,乃买田宅为归计以自污,晋公闻之,亦不害也。”案,张公以祥符六年知陈州,八年卒,后五年当天禧四年,寇公方罢相,旋坐贬,岂有所谓乖崖自污之事!

其四说:“张乖崖在陈州,听说丁晋公排挤寇莱公,知道祸事必定波及自己,就请来三大户一起赌博,掷骰子赢了在座所有#-666aa;,于是购买田宅打算归隐林泉,用这种方式抹黑自己,晋公听说这事后,也就没有加害他。”案,张公在大中祥符六年知陈州,八年去世,其后五年在天禧四年时,寇公才罢相,随后被贬,哪有乖崖抹黑自己的事!

兹四者所系不细,乃诞漫如此。盖前辈不家藏国史,好事者肆意饰说为美听,疑若可信,故误入纪述。后山之书,必传于后世,惧诒千载之惑,予是以辨之。

这四条所涉及的#-666aa;和事都不小,都如此荒诞随意。这是前辈家里没有收藏国史,喜欢多事的#-666aa;肆意添油加醋炫#-666aa;耳目,听起来似乎可信,故而误入纪述。陈后山的书,必定会流传后世,我担心会给千年以后的读者留下疑惑,所以作此辨正。

扩展阅读

【注释】

后山陈无己:即陈师道(1053—1102),字无己,号后山居士,彭城(今江苏徐州)#-666aa;。年少时受业于曾巩。宋哲宗元祐二年(1087)起为徐州教授,除太学博士。因越境至南京见苏轼,罢为颍州教授。后以苏轼余#-666bb;被贬。元符三年(1100)召为秘书省正字。次年,扈从南郊,天寒无绵衣,寒疾卒。

#guoxue666-com;简:深奥而简要。笔力:文章的气势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吕许公:即吕夷简(979—1044),寿州(今安徽凤台)#-666aa;。宋真宗咸平三年(1000)进士,仁宗朝拜相,庆历元年(1041)封许国公。韩:指韩琦(1008—1075),相州安阳(今河南安阳)#-666aa;。宋仁宗天圣五年(1027)中进士,宝元年间西夏战事起,为陕西安抚使,久在兵间,#-666ii;勋卓著,与范仲淹并称“韩范”,嘉祐三年(1058)拜相。封魏国公。富:指富弼(1004—1083),洛阳#-666aa;。年少时为范仲淹、晏殊所知,宋仁宗时与韩琦同在中书省主政,至和二年(1055)拜相。#-666nn;宗时因反对变法,以韩国公致仕。范:指范仲淹。

〔2〕西#-666kk;罢:宋仁宗景祐五年(1038),#-666bb;项李元昊称帝建夏(西夏),其后宋、夏之间爆发三次大规模战争,宋皆惨败,至庆历四年(1044),宋、夏双方达成和议。

〔3〕宋莒公:即宋庠(996—1066),封莒国公。夏英公:即夏竦(985—1051),江州德安(今江西德安)人。宋仁宗时官至枢密使、同平章事,封英国公。有才智而尚权术,当世目为奸邪。二府:宋朝以中书门下掌政务,称东府;枢密院掌#-666kk;务,称西府;#-666ff;称二府。

〔4〕三边:边疆。此指范仲淹、富弼所治陕西、河东、河北边境。

〔5〕道者院:又名普安院。李濂《汴京遗迹志》:“道者院在郑门外五里,宋时所建。每岁中元节、十月朔,设大会道场,焚钱山,祭#-666kk;阵亡殁孤魂。”

〔6〕范公奉使陕西: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(庆历四年六月):“参知政事范仲淹为陕西、河东路宣抚使。”陕西,指陕西路。宋初置,治京兆府(今陕西西安),辖今陕、宁两省区长城以南秦岭以北,以及晋西南、豫西北、陇东南地区。

〔7〕诏有同议大事之旨: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(庆历三年三月):“吕夷简再辞位……罢相,为司徒、监修国史,军国大事与中书、枢密院同议。”

〔8〕致仕:退休。又称致事、致政,意思是交还官职,还禄位于君。

〔9〕富、范始奉使: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(庆历四年八月):“枢密副使富弼为河北宣抚使。”

〔10〕英公拜枢密使而中辍: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(庆历三年四月):“忠武节度使夏竦赴本镇。先是,以枢密使召竦于蔡州……前后言者#-666ff;十八疏,上乃罢竦而用衍代之。”

〔11〕后二年莒方复入:宋庠与宰相吕夷简论事不#-666ff;,出知扬州,徙郓州。庆历五年(1045),入为参知政事,拜右谏议大夫。

【注释】

杜正献、丁文简为河东宣抚: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(庆历二年三月):“命枢密使杜衍为河东宣抚使,翰林学士承旨丁度副之。”杜正献,即杜衍(978—1057)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#-666aa;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(1008)进士,庆历三年(1043)任枢密使,次年同平章事,支持范仲淹、富弼新政,为相百日而罢。封祁国公,谥正献。丁文简,即丁度(990—1053),祥符(今河南开封)#-666aa;。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(1011)进士,官至参知政事。谥文简。

任布:河南(今河南洛阳)#-666aa;。进士及第,宋真宗时官至枢密副使。

衔:怀恨。

苏子美:即苏舜钦(1008—1048),字子美。宋仁宗景祐二年(1035)进士,杜衍女婿。苏舜钦慷慨有大志,喜好古文,其诗与梅尧臣齐名,号为“梅苏”。进奏事作:庆历三年,苏舜钦以范仲淹举荐,授集贤校理、监进奏院,四年十一月,以出售废纸公钱为祀#-666nn;酒会,被劾“监守自盗”,削职为民。进奏院,官署名。负责接受诏敕及诸司符牒颁下诸州#-666kk;,接收各地上奏案牍状牒以奏御#-666dd;送诸司。

深文: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。

【注释】

张乖崖:即张詠(946—1015),自号乖崖子,濮州鄄城(今山东鄄城)#-666aa;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(980)进士,淳化五年(994)知成都,真宗咸平元年(998)召拜给事中,充户部使,改御史中丞,次年出知杭州,五年复知成都。真宗景德三年(1006)召还,因脑生疡疮,不能着冠巾,外任知昇州。大中祥符年间迁工部尚书,以疡疾剧,复知陈州。

脑疽:中医学病名。多由湿毒积热上壅所致。

#-666aa;:宦官。

丁晋公:即丁谓(966—1037)。

户部使:北宋初置,掌天下户口、税赋之籍等事。中丞:御史中丞,西汉始置。宋朝时为御史台长官。

昇州:治所在今江苏南京。

【注释】

陈:指陈州。在今河南周口一带。

莱公:即寇准,封莱国公。

三大户:职役名,即耆长。以百户为一团,每团以三家大户轮流充任耆长,维持治安等事。

旋坐贬:寇准罢相后,丁谓乘机倾陷,贬道州司马,再贬雷州司户参#-666kk;,死于贬所。

【注释】

诒(yí):遗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