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皇甫湜正闰论

皇甫湜正闰论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晋、魏以来,正、闰之说纷纷,前人论之多矣。盖以宋继晋,则至陈而无所终;由隋而推之,为周为魏,则上无所起。故司马公于《通鉴》取南朝承晋讫于陈亡,然后系之隋开皇九年,姑藉其年以纪事,无所抑扬也

翻译(一)

晋朝、元魏以来,正统、非正统之论众说纷纭,前#-666aa;论此很多。如果以刘宋为正统接替晋朝,那么到陈朝就接不下去了;由隋朝往上推,是北周,是元魏,则前无所继。所以司马公在《资治通鉴》里的做法是以南朝承接晋朝一直到陈朝灭亡,然后系年为隋朝开皇九年,只是姑且借其年号来记载史事,无所偏重。

原文(二)

唯皇甫湜之论不然,曰:“晋之南迁,与平王避戎之事同〔1〕。而元魏种实匈奴〔2〕,自为中国之位号〔3〕。谓之灭邪11晋实未改〔4〕。谓之禅耶11已无所传。而往之著书者有帝元〔5〕,今之为录者皆闰晋〔6〕,失之远矣。晋为宋,宋为齐,齐为梁,江陵之灭则为周矣〔7〕。陈氏自树而夺〔8〕,无容于言。故自唐推而上,唐受之隋,隋得之周,周取之梁,推梁而上以至于尧、舜,为得天下统。则陈僭于南,元闰于北,其不昭昭乎!”〔9〕此说亦有理。然予复考之,灭梁江陵者,魏文帝也〔10〕,时岁在甲戌,又三年丁丑,周乃代魏〔11〕,不得云“江陵之灭则为周”也。

翻译(二)

#-666ll;皇甫湜的说法不是这样,他说:“晋朝的南渡,和周平王避犬戎的史事相同。而元魏本为匈奴种族,自个儿建立中国国号。要说晋朝灭绝了吧,它并没有被元魏取代。要说它被替代了吧,又没有继其正统的朝代。而以往修史者还有晋帝纪年,现在修史者视晋朝为非正统,错得太离谱了。晋后为宋,宋后为齐,齐后为梁,梁朝江陵之灭则为北周。陈霸先自己扶植萧梁后而夺其国,无须辞费。所以自唐朝上推,唐朝接替隋朝,隋朝接替北周,北周取得梁朝政权,从梁朝上推一直可到尧、舜,这是继承了天下的正统。那么陈朝在南方僭称帝号,元魏在北方也并非正统,这不清清楚楚嘛!”这种说法也有道理。但是我又细加考证,在江陵灭亡梁朝的,是西魏恭帝,时间是在甲戌年,又过了三年岁次丁丑,北周才取代西魏,不能说“梁朝江陵之灭则为北周”。

原文翻译

晋、魏以来,正、闰之说纷纷,前人论之多矣。盖以宋继晋,则至陈而无所终;由隋而推之,为周为魏,则上无所起。故司马公于《通鉴》取南朝承晋讫于陈亡,然后系之隋开皇九年,姑藉其年以纪事,无所抑扬也。

晋朝、元魏以来,正统、非正统之论众说纷纭,前#-666aa;论此很多。如果以刘宋为正统接替晋朝,那么到陈朝就接不下去了;由隋朝往上推,是北周,是元魏,则前无所继。所以司马公在《资治通鉴》里的做法是以南朝承接晋朝一直到陈朝灭亡,然后系年为隋朝开皇九年,只是姑且借其年号来记载史事,无所偏重。

唯皇甫湜之论不然,曰:“晋之南迁,与平王避戎之事同。而元魏种实匈奴,自为中国之位号。谓之灭邪11晋实未改。谓之禅耶11已无所传。而往之著书者有帝元,今之为录者皆闰晋,失之远矣。晋为宋,宋为齐,齐为梁,江陵之灭则为周矣。陈氏自树而夺,无容于言。故自唐推而上,唐受之隋,隋得之周,周取之梁,推梁而上以至于尧、舜,为得天下统。则陈僭于南,元闰于北,其不昭昭乎!”此说亦有理。然予复考之,灭梁江陵者,魏文帝也,时岁在甲戌,又三年丁丑,周乃代魏,不得云“江陵之灭则为周”也。

#-666ll;皇甫湜的说法不是这样,他说:“晋朝的南渡,和周平王避犬戎的史事相同。而元魏本为匈奴种族,自个儿建立中国国号。要说晋朝灭绝了吧,它并没有被元魏取代。要说它被替代了吧,又没有继其正统的朝代。而以往修史者还有晋帝纪年,现在修史者视晋朝为非正统,错得太离谱了。晋后为宋,宋后为齐,齐后为梁,梁朝江陵之灭则为北周。陈霸先自己扶植萧梁后而夺其国,无须辞费。所以自唐朝上推,唐朝接替隋朝,隋朝接替北周,北周取得梁朝政权,从梁朝上推一直可到尧、舜,这是继承了天下的正统。那么陈朝在南方僭称帝号,元魏在北方也并非正统,这不清清楚楚嘛!”这种说法也有道理。但是我又细加考证,在江陵灭亡梁朝的,是西魏恭帝,时间是在甲戌年,又过了三年岁次丁丑,北周才取代西魏,不能说“梁朝江陵之灭则为北周”。

扩展阅读

【注释】

正闰:正统和非正统。因为闰为农历一年十二个月以外的,故有非正常之义。古#-666aa;认为历代王朝的继承有#-666ff;法与不#-666ff;法之#-666dd;#-666ff;法者谓之正统或正位,不合法者谓之非正统或闰位。

魏:此指北魏(386—534),鲜卑拓跋氏所建政权。孝文帝时改拓跋姓为元,故亦称“元魏”。以其在三国曹魏之后,又称“后魏”。

宋:此指南朝宋(420—479)。

至陈而无所终:陈霸先取代梁朝,建陈(557—589),后为隋所灭。隋朝开国皇帝杨坚,初仕于北周,官至相国,封隋国公,于581年取代北周称帝。从隋朝看,上继北周而非陈朝,故云“陈无所终”。

为周为魏,则上无所起:隋朝上推为北周(557—581)。北周继西魏而来,西魏自北魏#-666dd;裂而来。386年,鲜卑族拓跋珪据盛乐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),建北魏,其前无所继,故云“上无所起”。

南朝(420—589):东晋以后,汉族先后在长江以南建立了宋、齐、梁、陈四朝,均定都建康(今江苏南京),史称“南朝”,与“北朝”(北魏、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北周)合称为“南北朝”,是我国历史上的大#-666dd;裂时期。

无所抑扬:《资治通鉴》卷六十九:“臣光曰:……臣愚诚不足以识前代之正闰,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,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。虽华夏仁暴,大小强弱,或时不同,要皆与古之列国无异,岂得#-666ll;尊奖一国谓之正统,而其余皆为僭伪哉!若以自上相授受者为正邪,则陈氏何所受?拓跋氏何所受?若以居中夏者为正邪,则刘、石、慕容、苻、姚、赫连所得之土,皆五帝、三王之旧都也。若以有道德者为正邪,则蕞尔之国,必有令主,三代之季,岂无僻王!是以正闰之论,自古及今,未有能通其义,确然使#-666aa;不可移夺者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〔1〕平王避戎:前771年,犬戎攻破镐京(今陕西西安),周幽王被杀。幽王之子平王即位,东迁洛邑(今河南洛阳),以避犬戎。

〔2〕元魏种实匈奴:元魏为鲜卑族拓跋珪所建。鲜卑族本为东胡一支,西汉初年居于辽东,东汉时移于匈奴故地。元魏,即北魏。孝文帝时改拓跋为元,故称元魏。

〔3〕自为中国之位号:指其以“魏”为号,取其有“#guoxue666-com;大”之义,且为“#-666nn;州上国”之名。

〔4〕晋实未改:东晋为刘裕所代,时在420年。北魏#-666dd;裂为东、西魏,时在534年。

〔5〕帝元:晋帝的纪年。

〔6〕闰晋:以晋为非正统。

〔7〕江陵之灭则为周矣:侯景之乱,梁武帝萧衍饿死,第三子萧纲立为帝,不久侯景杀萧纲,自立为汉帝。梁武帝七子萧绎镇守江陵,派兵击败侯景,在江陵自立为帝,史称西梁或后梁。554年,西魏应萧衍之孙萧詧之请,攻下江陵,杀萧绎,立萧詧。此后,西梁在西魏、北周辅翼之下,延祚三十余年。隋文帝开皇七年(587)废其帝号。故洪迈在下文否定其说。

〔8〕陈氏自树而夺:萧绎死后,萧衍之侄萧渊明在北齐扶植下于建康即位,陈霸先杀萧渊明,另立萧方智,总摄#-666kk;国大事,封陈公,进爵王,后废梁称帝,建立陈朝。

〔9〕按,以上文字见皇甫湜《东晋元魏帝正闰论》。

〔10〕魏文帝:指西魏文帝元宝炬(?—551),北魏孝文帝之孙。按,西魏灭萧绎在554年,魏恭帝时,岁次甲戌。

〔11〕周乃代魏:557年,岁次丁丑,宇文觉废西魏自立,建北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