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战国自取亡

战国自取亡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秦以关中之地,日夜东猎六国,百有余年,悉禽灭之。虽云得地利,善为兵,故四世有胜,以予考之,实六国自有以致之也。

翻译(一)

秦国凭借关中的地理优势,接连不断向东攻袭六国,经过一百多年,把六国全部消灭了。虽说是占据地利,善于用兵,故而百战百胜,但据我考察,实际上是六国自取灭亡。

原文(二)

韩、燕弱小,置不足论。彼四国者,魏以惠王而衰〔1〕,齐以闵王而衰〔2〕,楚以怀王而衰〔3〕,赵以孝成王而衰〔4〕,皆本于好兵贪地之故。魏承文侯、武侯之后〔5〕,表里山河,大于三晋〔6〕,诸侯莫能与之争。而惠王数伐韩、赵,志吞邯郸,挫败于齐,军覆子死,卒之为秦所困,国日以蹙〔7〕,失河西七百里,去安邑而都大梁〔8〕,数世不振,讫于殄国〔9〕。闵王承威、宣之后〔10〕,山东之建国莫强焉〔11〕。而狃于伐宋之利〔12〕,南侵楚,西侵三晋,欲并二周为天子〔13〕,遂为燕所屠。虽赖田单之力〔14〕,得复亡城,子孙沮气,孑孑自保,终堕秦计,束手为虏。怀王贪商於六百里〔15〕,受诈张仪,失其名都,丧其甲士,不能取偿,身遭囚辱以死。赵以上党之地〔16〕,代韩受兵〔17〕,利令智昏,轻用民死,同日坑于长平者过四十万,几于社稷为墟,幸不即亡,终以不免。此四国之君,苟为保境睦邻,畏天自守,秦虽强大,岂能加我哉!

翻译(二)

韩、燕两国弱小,置而不论。其余四国,魏国因惠王而衰落,齐国因闵王而衰落,楚国因怀王而衰落,赵国因孝成王而衰落,都是因为喜欢战争贪图土地的缘故。魏国上承文侯、武侯之后,以山河天险为屏障,在三晋当中最为强大,诸侯不能与之相争。而魏惠王多次攻伐韩、赵两国,想要吞并邯郸,最后被齐国打败,全#-666kk;覆没太子身死,最后被秦国困扰,国势一天天削弱,丢失黄河以西七百里土地,被迫离开安邑而移都大梁,几代不振,最后灭了国。齐闵王上承威王、宣王之后,崤山以东所建诸侯国没有比它更强大的。而贪图攻伐宋国之利,南侵楚国,西侵三晋,想要吞并两个周国自己做天子,最后被燕国屠戮。虽然依靠田单的力量,得以收复失去的城池,但子孙沮弱不振,孤单自保,终于中了秦国的计谋,束手就擒。楚怀王贪图商於六百里土地,遭受张仪欺诈,丢失了名城,丧失了精兵,却不能取得商於之地,身遭囚#-666mm;侮辱而死。赵国因为想得到上#-666bb;,替韩国抵抗秦#-666kk;,利令智昏,轻率地使民众赴死,一日之内被秦#-666kk;坑杀在长平的#-666aa;超过四十万,社稷几乎成为废墟,幸而没有立即灭亡,但最终还是不免。此四国之君,若能守卫边境睦邻友好,敬畏天命守护国家,秦国即使再强大,又能把我怎么样呢!

原文翻译

秦以关中之地,日夜东猎六国,百有余年,悉禽灭之。虽云得地利,善为兵,故四世有胜,以予考之,实六国自有以致之也。

秦国凭借关中的地理优势,接连不断向东攻袭六国,经过一百多年,把六国全部消灭了。虽说是占据地利,善于用兵,故而百战百胜,但据我考察,实际上是六国自取灭亡。

韩、燕弱小,置不足论。彼四国者,魏以惠王而衰,齐以闵王而衰,楚以怀王而衰,赵以孝成王而衰,皆本于好兵贪地之故。魏承文侯、武侯之后,表里山河,大于三晋,诸侯莫能与之争。而惠王数伐韩、赵,志吞邯郸,挫败于齐,军覆子死,卒之为秦所困,国日以蹙,失河西七百里,去安邑而都大梁,数世不振,讫于殄国。闵王承威、宣之后,山东之建国莫强焉。而狃于伐宋之利,南侵楚,西侵三晋,欲并二周为天子,遂为燕所屠。虽赖田单之力,得复亡城,子孙沮气,孑孑自保,终堕秦计,束手为虏。怀王贪商於六百里,受诈张仪,失其名都,丧其甲士,不能取偿,身遭囚辱以死。赵以上党之地,代韩受兵,利令智昏,轻用民死,同日坑于长平者过四十万,几于社稷为墟,幸不即亡,终以不免。此四国之君,苟为保境睦邻,畏天自守,秦虽强大,岂能加我哉!

韩、燕两国弱小,置而不论。其余四国,魏国因惠王而衰落,齐国因闵王而衰落,楚国因怀王而衰落,赵国因孝成王而衰落,都是因为喜欢战争贪图土地的缘故。魏国上承文侯、武侯之后,以山河天险为屏障,在三晋当中最为强大,诸侯不能与之相争。而魏惠王多次攻伐韩、赵两国,想要吞并邯郸,最后被齐国打败,全#-666kk;覆没太子身死,最后被秦国困扰,国势一天天削弱,丢失黄河以西七百里土地,被迫离开安邑而移都大梁,几代不振,最后灭了国。齐闵王上承威王、宣王之后,崤山以东所建诸侯国没有比它更强大的。而贪图攻伐宋国之利,南侵楚国,西侵三晋,想要吞并两个周国自己做天子,最后被燕国屠戮。虽然依靠田单的力量,得以收复失去的城池,但子孙沮弱不振,孤单自保,终于中了秦国的计谋,束手就擒。楚怀王贪图商於六百里土地,遭受张仪欺诈,丢失了名城,丧失了精兵,却不能取得商於之地,身遭囚#-666mm;侮辱而死。赵国因为想得到上#-666bb;,替韩国抵抗秦#-666kk;,利令智昏,轻率地使民众赴死,一日之内被秦#-666kk;坑杀在长平的#-666aa;超过四十万,社稷几乎成为废墟,幸而没有立即灭亡,但最终还是不免。此四国之君,若能守卫边境睦邻友好,敬畏天命守护国家,秦国即使再强大,又能把我怎么样呢!

扩展阅读

【注释】

禽:“擒”的古字。

四世有胜:或作“百战百胜”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魏以惠王而衰:魏惠王(前400—前319),又称梁惠王。于前344年召集逢泽之会,自称为王;后与齐#-666kk;战于马陵,大败,主帅庞涓战死,太子申被俘。

〔2〕齐以闵王而衰:齐闵王(?—前284),又作齐湣王,齐国国君。即位之后,先后打败强国楚、秦,吞并宋国,自称东帝。前284年,燕国大将乐毅率领五国联#-666kk;攻破齐国,陷临淄,齐湣王出逃莒城,被杀。

〔3〕楚以怀王而衰:楚怀王(?—前296),楚国国君。信任靳尚及幸姬郑袖,疏远屈原,国政腐败,先后为秦、齐所败。后中张仪之计,入秦国被扣留,死于秦。

〔4〕赵以孝成王而衰:赵孝成王(?—前245),赵国国君。长平之战中秦国反间计,以赵括替代老将廉颇,大败。

〔5〕文侯:即魏文侯(?—前396),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。用李悝为相,吴起为将,奖励耕战,兴修水利,使魏国一举成为强国。武侯:即魏武侯(?—前370),魏国国君,魏文侯之子。

〔6〕三晋:春秋末年,晋国被韩、赵、魏三家卿大夫所#-666dd;,各立为国,史称三晋。

〔7〕蹙(cù):缩小,减削。

〔8〕安邑:魏国前期都城,在今山西夏县。大梁:今河南开封。

〔9〕殄(tiǎn):灭绝。

〔10〕威:即齐威王(?—前320),齐国国君。即位后大力改革,国势日强。大败魏#-666kk;,迫使魏惠王至徐州觐见,互尊为王。又在国都临淄门外稷下广置学宫,招揽学者。宣:即齐宣王(?—前301),齐威王之子。

〔11〕山东:战国、秦、汉时,称崤山以东为山东。建国:封立诸侯王国。

〔12〕狃(niǔ):贪图。

〔13〕二周:战国末期,周王室#-666dd;裂为西周和东周两个小国,亡于秦。

〔14〕田单:战国齐#-666aa;。燕国攻齐,仅莒、即墨二城未克,即墨守将战死,城中#-666aa;推田单为将军,田单用反间计,使燕国撤换名将乐毅,用火牛阵大破燕军,收复失地,以#-666ii;封安平君。后为齐王所忌,去齐赴赵,拜为赵相(见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)。

〔15〕商於(wū):地名。在今陕西商洛至河南淅川一带。张仪说楚怀王绝齐亲秦,秦愿以商於之地六百里献楚。

〔16〕#-666bb;:地名。又名上地,先属韩,后属赵。在今山西长治。

〔17〕代韩受兵:秦国攻韩,上#-666bb;危急,韩国乃以上#-666bb;献赵,由此引发秦赵长平(故城在今山西#guoxue666-com;平西北)之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