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小贞、大贞

小贞、大贞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人君居尊位,倒持太阿,政令有所不行,德泽有所不下,身为寄坐,受人指麾,危亡之形,且立至矣。故《易》有“屯其膏,小,贞吉;大,贞凶”之戒,谓当以渐而正之。说者多引鲁昭公、高贵乡公为比。予谓此自系一时国家之隆替、君身之祸福,盖有刚决而得志、隐忍而危亡者,不可一概论也。

翻译(一)

君主居于尊位,倒持利剑以柄授#-666aa;,政令不能推行,德泽不能布施,身处客位,受#-666aa;摆布,危急覆亡的形势,说到就到。所以《周易》有“屯其膏,小,贞吉;大,贞凶”的警戒,说的是应当一点一点慢慢纠正。议论者大多引用鲁昭公、#guoxue666-com;贵乡公作例子。我认为这一点自是取决于国家的一时兴衰、君主的祸福,有刚强果决而实现目的、隐忍待变而招致危亡的,不可一概而论。

原文(二)

汉宣帝之诛霍禹〔1〕,和帝之诛窦宪〔2〕,威宗之诛梁冀〔3〕,魏孝庄之诛尔朱荣〔4〕,刚决而得志者也。鲁昭公之讨季氏,齐简公之谋田常〔5〕,高贵乡公之讨司马昭,晋元帝之征王敦〔6〕,唐文宗之谋宦者〔7〕,潞王之徙石敬瑭〔8〕,汉隐帝之杀郭威〔9〕,刚决而失者也。若齐郁林王知鸾之异志〔10〕,欲取之而不能;汉献帝知曹操之不臣〔11〕,欲图之而不果;唐昭宗知朱温之必篡,欲杀之而不克〔12〕—皆翻以及亡,虽欲小正之,岂可得也!

翻译(二)

汉宣帝诛霍禹,和帝诛窦宪,威宗诛梁冀,元魏孝庄帝诛尔朱荣,这都是刚强果决而实现目的的例子。鲁昭公讨伐季氏,齐简公谋划驱逐田常,曹魏#guoxue666-com;贵乡公讨伐司马昭,晋元帝征讨王敦,唐文宗谋诛宦官,后唐潞王移徙石敬瑭,汉隐帝诛杀郭威,这些都是刚强果决却不幸失败的例子。至于像南齐郁林王明知萧鸾有篡位之心,想要拿下他却不能够;汉献帝明知曹操不守臣道,想要除掉他却没能成#-666ii;;唐昭宗明知朱温必定篡逆,想要诛杀他却做不到—这都反而导致了自身的灭亡,即使想要渐进地改变形势,又怎能办到呢!

原文翻译

人君居尊位,倒持太阿,政令有所不行,德泽有所不下,身为寄坐,受人指麾,危亡之形,且立至矣。故《易》有“屯其膏,小,贞吉;大,贞凶”之戒,谓当以渐而正之。说者多引鲁昭公、高贵乡公为比。予谓此自系一时国家之隆替、君身之祸福,盖有刚决而得志、隐忍而危亡者,不可一概论也。

君主居于尊位,倒持利剑以柄授#-666aa;,政令不能推行,德泽不能布施,身处客位,受#-666aa;摆布,危急覆亡的形势,说到就到。所以《周易》有“屯其膏,小,贞吉;大,贞凶”的警戒,说的是应当一点一点慢慢纠正。议论者大多引用鲁昭公、#guoxue666-com;贵乡公作例子。我认为这一点自是取决于国家的一时兴衰、君主的祸福,有刚强果决而实现目的、隐忍待变而招致危亡的,不可一概而论。

汉宣帝之诛霍禹,和帝之诛窦宪,威宗之诛梁冀,魏孝庄之诛尔朱荣,刚决而得志者也。鲁昭公之讨季氏,齐简公之谋田常,高贵乡公之讨司马昭,晋元帝之征王敦,唐文宗之谋宦者,潞王之徙石敬瑭,汉隐帝之杀郭威,刚决而失者也。若齐郁林王知鸾之异志,欲取之而不能;汉献帝知曹操之不臣,欲图之而不果;唐昭宗知朱温之必篡,欲杀之而不克—皆翻以及亡,虽欲小正之,岂可得也!

汉宣帝诛霍禹,和帝诛窦宪,威宗诛梁冀,元魏孝庄帝诛尔朱荣,这都是刚强果决而实现目的的例子。鲁昭公讨伐季氏,齐简公谋划驱逐田常,曹魏#guoxue666-com;贵乡公讨伐司马昭,晋元帝征讨王敦,唐文宗谋诛宦官,后唐潞王移徙石敬瑭,汉隐帝诛杀郭威,这些都是刚强果决却不幸失败的例子。至于像南齐郁林王明知萧鸾有篡位之心,想要拿下他却不能够;汉献帝明知曹操不守臣道,想要除掉他却没能成#-666ii;;唐昭宗明知朱温必定篡逆,想要诛杀他却做不到—这都反而导致了自身的灭亡,即使想要渐进地改变形势,又怎能办到呢!

扩展阅读

【注释】

倒持太阿:倒持宝剑,比喻把权柄交付他#-666aa;,反受其害。太阿,春秋时楚王命欧冶子、干将铸龙渊、泰阿、工布三柄宝剑,楚王持泰阿,率众击破敌#-666kk;

寄坐:客位。喻地位不稳且无实权。

“屯其膏”几句:《屯》卦“九五”爻辞。意思是:草木萌发时遇雨之润泽,雨水小则吉祥,雨水滂沱则凶。

鲁昭公:见卷六第17则。#guoxue666-com;贵乡公:即曹髦(241—260),曹丕孙,封高贵乡公。司马师废曹芳,立曹髦为帝。司马师死,司马昭继为大将#-666kk;,专断朝政。曹髦不甘坐受废辱,自率亲随数百#-666aa;谋诛司马昭,反被杀害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汉宣帝之诛霍禹:《汉书·霍禹传》:“(霍禹谋反事发)显、禹、广汉等捕得。禹要斩,显及诸女昆弟皆弃市。唯#-666ll;霍后废处昭台宫。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。”

〔2〕和帝之诛窦宪:参看卷三第12则。

〔3〕威宗之诛梁冀:详卷三第12则相关注释。威宗,汉桓帝刘志(132—167),章帝曾孙,庙号威宗。

〔4〕魏孝庄:即北魏孝庄帝元子攸(507—530),献文帝拓跋弘之孙。尔朱荣:北魏北秀容(今山西朔州)#-666aa;。契胡族。武泰元年(528)起兵,立孝庄帝元子攸,受封太原王,进位太师,加天柱大将#-666kk;,居外藩而挟制朝廷,为#-666aa;残忍凶暴。永安三年(530)洛阳入谒时,庄帝伏兵于明光殿杀之。

〔5〕齐简公之谋田常:详卷六第8则相关注释。田常,汉文帝时避帝讳,改田恒为田常。

〔6〕晋元帝之征王敦:详卷八第6则相关注释。

〔7〕唐文宗之谋宦者:详卷一第20则相关注释。

〔8〕潞王:即李从珂(885—936),五代后唐末代皇帝。长兴四年(933)晋封潞王,次年废闵帝自立。石敬瑭(892—942):后唐明宗女婿,为河东节度使。与李从珂君臣猜忌,清泰三年(936)诏移镇天平,石敬瑭不受命,引契丹兵灭后唐。

〔9〕汉隐帝:即刘承祐(931—951),五代后汉#guoxue666-com;祖刘知远之子。乾祐元年(948)即位后,不甘大权旁落,猜忌诛杀权臣,引发郭威叛乱。谥号隐。郭威(904—954):后汉时为邺都留守,起兵反,杀隐帝,废后汉建后周。

〔10〕齐郁林王:即萧昭业(473—494),南朝齐武帝萧赜孙。永明十一年(493)即位,疑尚书令萧鸾有篡位之心,拟出之于西州,反被废杀。鸾:即萧鸾(452—498),齐高帝萧道成侄。受齐武帝遗诏辅政,先后废杀郁林王萧昭业、海陵王萧昭文,自立为帝,是为齐明帝。

〔11〕汉献帝:即刘协(181—234),汉灵帝中子,东汉末代皇帝。中平六年(189)即位,建安元年(196)被挟持至许都,不甘为傀儡,暗传衣带诏于车骑将#-666kk;董承等#-666aa;以诛曹操,事泄,董承等被夷三族。

〔12〕唐昭宗知朱温之必篡,欲杀之而不克:《旧唐书·昭宗纪》:“(天祐元年八月,朱全忠令朱友恭等)弑昭宗于椒殿。自帝迁洛,李克用、李茂贞、西川王建、襄阳赵匡凝知全忠篡夺之谋,连盟举义,以兴复为辞。而帝英杰不群,全忠方事西讨,虑变起于中,故害帝以绝人望。”朱温,赐名朱全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