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王珪、李靖

王珪、李靖原文解释

原文(一)

杜子美《送重表侄王评事》诗云〔2〕:“我之曾老姑〔3〕,尔之高祖母〔4〕。尔祖未显时〔5〕,归为尚书妇〔6〕。隋朝大业末〔7〕,房、杜俱交友〔8〕。长者来在门,荒年自糊口〔9〕。家贫无供给,客位但箕帚〔10〕。俄顷羞颇珍〔11〕,寂寥人散后。”云云。“上云天下乱〔12〕,宜与英俊厚〔13〕。向窃窥数公,经纶亦俱有〔14〕。次问最少年,虬髯十八九〔15〕。子等成大名,皆因此人手。下云风云合,龙虎一吟吼〔16〕。愿展丈夫雄,得辞儿女丑〔17〕。秦王时在坐〔18〕,真气惊户牖〔19〕。及乎贞观初,尚书践台斗〔20〕。夫人常肩舆〔21〕,上殿称万寿。至尊均嫂叔〔22〕,盛事垂不朽。”

翻译(一)

杜子美《送重表侄王评事》诗云:“我之曾老姑,尔之#guoxue666-com;祖母。尔祖未显时,归为尚书妇。隋朝大业末,房、杜俱交友。长者来在门,荒年自糊口。家贫无供给,客位但箕帚。俄顷羞颇珍,寂寥#-666aa;散后。”等等。“上云天下乱,宜与英俊厚。向窃窥数公,经纶亦俱有。次问最少年,虬髯十八九。子等成大名,皆因此#-666aa;手。下云风云#-666ff;,龙虎一吟吼。愿展丈夫雄,得辞儿女丑。秦王时在坐,真气惊户牖。及乎贞观初,尚书践台斗。夫#-666aa;常肩舆,上殿称万寿。至尊均嫂叔,盛事垂不朽。”

原文(二)

观此诗,疑指王珪。珪相唐太宗〔1〕,赠礼部尚书〔2〕。然细考其事,大不与史合。蔡絛《诗话》引《唐书·列女传》云〔3〕:“‘珪母卢氏,识房、杜必贵。’质之此诗,则珪母乃杜氏也。”《桐江诗话》云〔4〕:“不特不姓卢,乃珪之妻,非母也。”予按,《唐·列女传》元无此事,珪传末只云:“始隐居时,与房玄龄、杜如晦善,二人过其家,母李窥之,知其必贵。”蔡说妄云有传,又误以李为卢,皆不足辨。但唐高祖在位日,太子建成与秦王不睦,以权相倾。珪为太子中允〔5〕,说建成曰:“秦王功盖天下,中外归心,殿下但以长年〔6〕,位居东宫,无大功以镇服海内,今刘黑闼散亡之余〔7〕,宜自击之,以取功名。”建成乃请行。其后杨文干之事起〔8〕,高祖责以兄弟不睦,归罪珪等而流之。太宗即位,乃召还任用。久之,宴近臣于丹霄殿〔9〕,长孙无忌曰〔10〕:“王珪、魏徵,昔为仇雔,不谓今日得同此宴。”上曰:“珪、徵尽心所事,我故用之。”然则珪与太宗非素交,明矣。《唐书》载李氏事,亦采之小说〔11〕,恐未必然,而杜公称其祖姑事,不应不实。且太宗时宰相,别无姓王者。真不可晓也〔12〕

翻译(二)

看此诗,有可能指的是王珪。王珪为唐太宗时宰相,赠礼部尚书。但是仔细考证其事,与史实很不相符。蔡絛《西清诗话》引《唐书·列女传》说:“‘王珪之母卢氏,看出房玄龄、杜如晦必定显贵。’以此诗对证,则王珪之母应为杜氏。”《桐江诗话》说:“不但不姓卢,而且是王珪之妻,并非其母。”笔者按,两《唐书·列女传》并无此事,《新唐书·王珪传》末尾只说:“当初隐居时,与房玄龄、杜如晦友善,二#-666aa;过访其家,其母李氏冷眼旁观,知道此二#-666aa;必定显贵。”蔡絛胡说有传,又误以李氏为卢氏,都不值得#-666dd;辨。但唐#guoxue666-com;祖在位时,太子李建成与秦王世民不和,玩弄权术互相倾轧。王珪为太子中允,劝谏建成说:“秦王#-666ii;盖天下,得朝野内外之心,殿下您仅仅因为年长,位居东宫,没有大#-666ii;以镇#-666hh;海内,现在刘黑闼的残部,太子您应该亲自率兵去攻打,以立#-666ii;求名。”建成于是请求出征。其后发生了杨文干之事,高祖责怪兄弟不和,归罪于王珪等#-666aa;而处以流放。太宗即位,才召还任用。过了许久,太宗在丹霄殿宴请近臣,长孙无忌说:“王珪、魏徵,昔日是我们的仇人,不曾想今日能会同此宴。”太宗说:“王珪、魏徵昔日尽心事奉其主,所以我任用他们。”那么王珪和太宗并非旧交,这很清楚。《新唐书》记载李氏之事,也是从小说中取材,恐怕未必真就那么回事,但杜公称述其祖姑之事,不应该有误。而太宗时的宰相,另外也没有姓王的。真是弄不明白。

原文(三)

又有杜光庭《虬须客传》云,隋炀帝幸江都,命杨素留守西京,李靖以布衣往谒,窃其一妓,道遇异人,与俱至太原,因刘文静以见州将之子,言其真英主,倾家资与靖,使助创业之举,即太宗也。按,史载唐公击突厥,靖察有非常志,自囚上急变。后高祖定京师,将斩之而止,必无先识太宗之事。且炀帝在江都时,杨素死已十余年矣。此一传,大抵皆妄云。

翻译(三)

又有杜光庭《虬髯客传》说,隋炀帝行幸江都,命杨素留守西京,李靖以布衣身份前去拜谒,偷偷拐走了他一名妓女,在路上遇见#guoxue666-com;#-666aa;,和他一起到太原,通过刘文静见到州将之子,说他将是真正的英主,倾尽家财交给李靖,让他襄助创建大业之计,州将之子就是太宗。按,历史记载唐公李渊攻打突厥时,李靖察觉他有异常的志谋,就把自己锁起来要去告发紧急叛变。后来唐高祖平定京师,打算杀了李靖,后来又作罢,必定没有李靖先识太宗之事。并且隋炀帝在江都时,杨素已经死了十多年了。这篇传奇,大抵是虚妄的。

原文翻译

杜子美《送重表侄王评事》诗云:“我之曾老姑,尔之高祖母。尔祖未显时,归为尚书妇。隋朝大业末,房、杜俱交友。长者来在门,荒年自糊口。家贫无供给,客位但箕帚。俄顷羞颇珍,寂寥人散后。”云云。“上云天下乱,宜与英俊厚。向窃窥数公,经纶亦俱有。次问最少年,虬髯十八九。子等成大名,皆因此人手。下云风云合,龙虎一吟吼。愿展丈夫雄,得辞儿女丑。秦王时在坐,真气惊户牖。及乎贞观初,尚书践台斗。夫人常肩舆,上殿称万寿。至尊均嫂叔,盛事垂不朽。”

杜子美《送重表侄王评事》诗云:“我之曾老姑,尔之#guoxue666-com;祖母。尔祖未显时,归为尚书妇。隋朝大业末,房、杜俱交友。长者来在门,荒年自糊口。家贫无供给,客位但箕帚。俄顷羞颇珍,寂寥#-666aa;散后。”等等。“上云天下乱,宜与英俊厚。向窃窥数公,经纶亦俱有。次问最少年,虬髯十八九。子等成大名,皆因此#-666aa;手。下云风云#-666ff;,龙虎一吟吼。愿展丈夫雄,得辞儿女丑。秦王时在坐,真气惊户牖。及乎贞观初,尚书践台斗。夫#-666aa;常肩舆,上殿称万寿。至尊均嫂叔,盛事垂不朽。”

观此诗,疑指王珪。珪相唐太宗,赠礼部尚书。然细考其事,大不与史合。蔡絛《诗话》引《唐书·列女传》云:“‘珪母卢氏,识房、杜必贵。’质之此诗,则珪母乃杜氏也。”《桐江诗话》云:“不特不姓卢,乃珪之妻,非母也。”予按,《唐·列女传》元无此事,珪传末只云:“始隐居时,与房玄龄、杜如晦善,二人过其家,母李窥之,知其必贵。”蔡说妄云有传,又误以李为卢,皆不足辨。但唐高祖在位日,太子建成与秦王不睦,以权相倾。珪为太子中允,说建成曰:“秦王功盖天下,中外归心,殿下但以长年,位居东宫,无大功以镇服海内,今刘黑闼散亡之余,宜自击之,以取功名。”建成乃请行。其后杨文干之事起,高祖责以兄弟不睦,归罪珪等而流之。太宗即位,乃召还任用。久之,宴近臣于丹霄殿,长孙无忌曰:“王珪、魏徵,昔为仇雔,不谓今日得同此宴。”上曰:“珪、徵尽心所事,我故用之。”然则珪与太宗非素交,明矣。《唐书》载李氏事,亦采之小说,恐未必然,而杜公称其祖姑事,不应不实。且太宗时宰相,别无姓王者。真不可晓也。

看此诗,有可能指的是王珪。王珪为唐太宗时宰相,赠礼部尚书。但是仔细考证其事,与史实很不相符。蔡絛《西清诗话》引《唐书·列女传》说:“‘王珪之母卢氏,看出房玄龄、杜如晦必定显贵。’以此诗对证,则王珪之母应为杜氏。”《桐江诗话》说:“不但不姓卢,而且是王珪之妻,并非其母。”笔者按,两《唐书·列女传》并无此事,《新唐书·王珪传》末尾只说:“当初隐居时,与房玄龄、杜如晦友善,二#-666aa;过访其家,其母李氏冷眼旁观,知道此二#-666aa;必定显贵。”蔡絛胡说有传,又误以李氏为卢氏,都不值得#-666dd;辨。但唐#guoxue666-com;祖在位时,太子李建成与秦王世民不和,玩弄权术互相倾轧。王珪为太子中允,劝谏建成说:“秦王#-666ii;盖天下,得朝野内外之心,殿下您仅仅因为年长,位居东宫,没有大#-666ii;以镇#-666hh;海内,现在刘黑闼的残部,太子您应该亲自率兵去攻打,以立#-666ii;求名。”建成于是请求出征。其后发生了杨文干之事,高祖责怪兄弟不和,归罪于王珪等#-666aa;而处以流放。太宗即位,才召还任用。过了许久,太宗在丹霄殿宴请近臣,长孙无忌说:“王珪、魏徵,昔日是我们的仇人,不曾想今日能会同此宴。”太宗说:“王珪、魏徵昔日尽心事奉其主,所以我任用他们。”那么王珪和太宗并非旧交,这很清楚。《新唐书》记载李氏之事,也是从小说中取材,恐怕未必真就那么回事,但杜公称述其祖姑之事,不应该有误。而太宗时的宰相,另外也没有姓王的。真是弄不明白。

又有杜光庭《虬须客传》云,隋炀帝幸江都,命杨素留守西京,李靖以布衣往谒,窃其一妓,道遇异人,与俱至太原,因刘文静以见州将之子,言其真英主,倾家资与靖,使助创业之举,即太宗也。按,史载唐公击突厥,靖察有非常志,自囚上急变。后高祖定京师,将斩之而止,必无先识太宗之事。且炀帝在江都时,杨素死已十余年矣。此一传,大抵皆妄云。

又有杜光庭《虬髯客传》说,隋炀帝行幸江都,命杨素留守西京,李靖以布衣身份前去拜谒,偷偷拐走了他一名妓女,在路上遇见#guoxue666-com;#-666aa;,和他一起到太原,通过刘文静见到州将之子,说他将是真正的英主,倾尽家财交给李靖,让他襄助创建大业之计,州将之子就是太宗。按,历史记载唐公李渊攻打突厥时,李靖察觉他有异常的志谋,就把自己锁起来要去告发紧急叛变。后来唐高祖平定京师,打算杀了李靖,后来又作罢,必定没有李靖先识太宗之事。并且隋炀帝在江都时,杨素已经死了十多年了。这篇传奇,大抵是虚妄的。

扩展阅读

【注释】

〔1〕王珪(571—639):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)#-666aa;。唐太宗贞观初年拜侍中,与房玄龄、李靖、魏徵等同知国政,进爵郡公。后出为同州刺史,复召为礼部尚书。

〔2〕重表:#guoxue666-com;祖、曾祖以来的中表亲。王评事:指王砅,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)#-666aa;。王珪的玄孙;王珪妻杜氏,为杜甫之曾老姑(曾祖辈排行最末的女性长辈),故杜甫称王砅为重表侄。唐代宗大历五年(770),王砅奉使岭南,经潭州(今湖南长沙),杜甫作诗相送。

〔3〕曾(zēng):与自己相隔两代的亲属;上为曾祖,下为曾孙。老:排行最末者。

〔4〕高:曾祖的上一代。

〔5〕未显时:这是说曾祖姑出嫁是在王珪显达之前。

〔6〕归:嫁。尚书妇:唐太宗贞观八年(634),王珪召拜礼部尚书,故有此说。

〔7〕大业:隋炀帝杨广年号(605—618)。

〔8〕房、杜:房玄龄、杜如晦。

〔9〕长者来在门,荒年自糊口:这两句用西汉陈平的典故。《汉书·陈平传》:“家乃负郭穷巷,以席为门,然门外多长者车辙。”长者,显贵的#-666aa;

〔10〕家贫无供给,客位但箕帚:这两句的意思是,年荒贫困难以糊口,无以待客,仅能洒扫客位,尽恭敬之意而已。客位,待客之席位。箕帚,洒扫的工具。

〔11〕俄顷羞颇珍:据杜诗下文,家贫无供给,而俄顷有珍馐,原来是曾老姑卖掉头发换得。剪发以供肴馔,杜甫是借用《晋书·列女传》陶侃之母湛氏的典故,未必实有其事。俄顷,不一会儿。羞颇珍,珍馐罗列。

〔12〕上云:与下文“下云”连看,是“先说……”“后说……”的意思。此皆曾老姑之语。

〔13〕宜与英俊厚:应该深为结交天下英俊。

〔14〕经纶:治国安邦之材。《新唐书·王珪传》:“始,隐居时,与房玄龄、杜如晦善,母李尝曰:‘而必贵,然未知所与游者何如人,而试与偕来。’会玄龄等过其家,李窥大惊,敕具酒食,欢尽日,喜曰:‘二客公辅才,汝贵不疑。’”这里的“母李”即王珪之母李氏,但杜甫诗中的意思是说王珪的妻子杜氏(曾老姑),两者不一致。

〔15〕虬髯:史载唐太宗髯须卷曲如虬,此处即以代之。十八九:唐太宗起兵之时正当年少,而曾老姑乃能于此时辨识英主。

〔16〕下云风云#-666ff;,龙虎一吟吼:云生从龙,风生从虎。这里是比喻君臣遇#-666ff;

〔17〕愿展丈夫雄,得辞儿女丑:此为曾老姑寄厚望于夫君王珪,愿其奋发有为,勿效妇孺之辈。丑,同类,同辈。

〔18〕秦王:李世民。

〔19〕真气:帝王气象。户牖:门窗。

〔20〕台斗:台为三台星,斗为北斗,喻宰辅重臣。贞观初年,王珪历仕黄门侍郎、太子右庶子、侍中、礼部尚书等职。

〔21〕夫人:唐代命妇之制,王珪夫人为郡夫人。肩舆:由人抬着走的代步工具,类似今日巴蜀地区的“滑竿”。按,命妇朝谒,非特许尊荣不得乘肩舆。

〔22〕至尊均嫂叔:皇帝以“嫂”称王珪夫人,见朝廷恩眷之隆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相:侍中为门下省长官,与中书、尚书省长官同为宰相。

〔2〕赠:死后加封荣誉官衔。按,贞观八年王珪为礼部尚书,十三年(639)病逝,赠吏部尚书。

〔3〕蔡絛(tāo):兴化#-666kk;仙游(今福建仙游)#-666aa;。北宋后期权臣蔡京季子,官至龙图阁学士兼侍读,窃弄权柄,恣为奸利,靖康元年(1126)与其父同被流贬,死于贬所。有《西清诗话》《铁围山丛谈》。引文见蔡絛《西清诗话》卷上。诗话:评论诗歌、表达诗歌理论或记载诗#-666aa;故实的随笔式著作,是古代的文学批评方式之一,诗话创作盛于宋,不下数十家。按,其下引文,两《唐书·列女传》均不见记载。

〔4〕《桐江诗话》:宋代诗话,撰者不详,其书已佚。

〔5〕太子中允:东宫属官。

〔6〕殿下:对皇后、太子及诸王的敬称。

〔7〕刘黑闼(?—623):贝州漳南(今山东武城)#-666aa;。隋末参加李密瓦岗#-666kk;,后归窦建德。唐#guoxue666-com;祖武德六年(623)战败被杀。引文见《资治通鉴》卷一百九十。

〔8〕杨文干之事:武德七年(624),唐高祖李渊幸宜君仁智宫,留太子李建成留守京师。建成暗通庆州都督杨文干,欲以谋反。李渊大怒,命太子诣行在所予以拘#-666mm;,杨文干遂反。高祖命李世民讨伐,许以得胜还朝为太子。事平,高祖意改,仍令太子建成回京为留守,惟责以兄弟不睦,归罪于太子中允王珪、左卫率韦挺、天策兵曹杜淹,并流之巂州。

〔9〕丹霄殿:唐九成宫之殿名。

〔10〕长孙无忌(?—659):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随唐太宗定天下,以#-666ii;第一迁吏部尚书,封齐国公,图画凌烟阁,后与褚遂良同受遗诏辅政。高宗即位,进太尉。忤武则天,被诬谋反,贬死。

〔11〕小说:演述故事的杂著。

〔12〕真不可晓也:仇兆鳌《杜诗详注》:“以年数世次考之,则杜为珪妻,尚疑太早。此条记事,断属差误。……大抵人情好为夸大,每有子孙而自诬其祖宗者,此诗亦据王氏传闻之说,一时沿讹失考耳。”

【注释】

杜光庭(850—933):京兆杜陵(今陕西西安)#-666aa;。寓居处州缙云(今浙江缙云)。唐懿宗咸通年间,应举不中,入天台山为道士。僖宗时赐号广成先生。后入蜀依蜀帅王建,住成都玉局观。前蜀后主王衍即位,从其受道箓。不久解官,隐居青城山白云溪。杜光庭博学能诗文,道教著作尤多。

江都:今江苏扬州。隋炀帝时大筑宫苑,定为行都。

杨素(?—606):弘农华阴(今陕西华阴)#-666aa;。北周武帝时,与杨坚(隋文帝)深相结纳。入隋,以灭陈之#-666ii;封越国公。后任尚书左仆射,执掌朝政,拥立炀帝,官至司徒。

刘文静(568—619):武#-666ii;(今属陕西)#-666aa;。唐朝开国#-666ii;臣,封鲁国公。

唐公击突厥:唐公,即李渊,仕隋,袭封唐国公。隋炀帝大业十一年(615),李渊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,奉命迎击突厥,用奇兵以败之。

上急变:向朝廷告发谋反等危急事变。《旧唐书·李靖传》:“会#guoxue666-com;祖击突厥于塞外,靖察高祖,知有四方之志,因自锁上变,将诣江都,至长安,道塞不通而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