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士择所从原文解释
原文(一)
汉自中平黄巾之乱①,天下震扰。士大夫莫不择所从,以为全身远害之计,然非豪杰不能也。
翻译(一)
汉朝自中平年间黄巾之乱以后,天下动荡。士大夫都谨慎选择追随对象,作为自我保全避免祸害的长远之计,但若非英雄豪杰则很难做到。
原文(二)
荀彧少时,以颍川四战之地〔1〕,劝父老亟避之,乡人多怀土不能去,彧独率宗族往冀州,袁绍待以上宾之礼。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,去而从曹操。其乡人留者,多为贼所杀。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,和洽独往荆州〔2〕,刘表以上客待之。洽曰:“所以不从本初〔3〕,避争地也。昏世之主,不可黩近〔4〕,久而不去,谗慝将兴〔5〕。”遂南之武陵〔6〕。其留者多为表所害。曹操牧兖州,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〔7〕。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〔8〕,率乡人欲避之,众皆以曹、张相亲,不然其言。柔举宗适河北,邈果叛操。郭嘉初见袁绍,谓其谋臣辛评等曰〔9〕:“智者审于量主,袁公多端寡要,好谋无决,难与共济大难,吾将更举以求主,子盍去乎?”评等曰:“袁氏今最强,去将何之?”嘉不复言,遂去依曹操。操召见,与论天下事。出曰:“真吾主也。”杜袭、赵俨、繁钦避乱荆州〔10〕,钦数见奇于表,袭曰:“所以俱来者,欲全身以待时耳。子若见能不已,非吾徒也。”及天子都许〔11〕,俨曰:“曹镇东必能济华夏〔12〕,吾知归矣。”遂诣操。河间邢颙在无终〔13〕,闻操定冀州,谓田畴曰〔14〕:“闻曹公法令严,民厌乱矣,乱极则平。请以身先。”遂装还乡里。畴曰:“颙,天民之先觉者也〔15〕。”孙策定丹阳〔16〕,吕范请暂领都督〔17〕,策曰:“子衡已有大众,岂宜复屈小职!”范曰:“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,欲济世务也。譬犹同舟涉海,一事不牢,即俱受其败,此亦范计,非但将军也。”策从之。周瑜闻策声问,便推结分好,及策卒权立,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,遂委心服事焉。诸葛亮在襄阳,刘表不能起,一见刘备,事之不疑。
翻译(二)
荀彧年轻时,认为颍川无险可守,易受攻击,劝告父老乡亲尽快离开此地,乡里#-666aa;多怀恋故土而不愿离去。荀彧#-666ll;自带着宗族的#-666aa;前往冀州,袁绍以上等宾客的礼遇相待。荀彧觉得袁绍终究不能成就大业,就离开他追随曹操。那些留在颍川的乡#-666aa;,多数被乱#-666kk;所杀。袁绍派遣使者去迎接汝南的士大夫,和洽却#-666ll;自前往荆州,刘表待以上等宾客之礼。和洽说:“之所以不追随袁本初,为的是避开纷争之地。乱世之主,不可过于接近,长时间不离开,就会出现坏人谗言。”于是南至武陵。那些留下的人大多被刘表所害。曹操为兖州牧,陈留太守张邈与他亲善。郡内士人#guoxue666-com;柔却认为张邈必定会趁机叛变,带着乡人要离开,众人都认为曹、张二人亲善,不同意他的说法。高柔带着家族的人前往河北,后来张邈果然反叛曹操。郭嘉初见袁绍,对他的谋臣辛评等人说:“智慧的人会慎重地考虑他的主公,袁公想法很多不得要领,喜好谋划而不能决断,很难和他一起#-666cc;渡难关,我要另做打算寻求值得追随的人,你们何不离去呢?”辛评等人说:“袁绍如今最强大,离开他又能到哪里去呢?”郭嘉不再多说,于是离开袁绍去投靠曹操。曹操召见,和他#-666cc;论天下大事。郭嘉出来后说:“这才真正是我的主公。”杜袭、赵俨、繁钦避乱荆州,繁钦多次在刘表面前展露奇才,杜袭说:“之所以一起到这里来,是想保全自己以等待时机。您如果这么不停地卖弄才华,就不是我们一类人。”等到天子定都许昌,赵俨说:“曹镇东必能安定天下,我知道归顺谁了。”于是投奔了曹操。河间邢颙在无终,听说曹操平定了冀州,对田畴说:“听说曹公法令严明,老百姓已经十#-666dd;厌恶战乱,乱到极点就会安定。让我先去投靠他。”于是整理行装回到乡里。田畴说:“邢颙,是先知先觉的贤士。”孙策平定丹阳,吕范请求暂领都督,孙策说:“子衡您已经有了大批人马,哪里能再让您屈任卑小的职位呢!”吕范说:“现在我舍弃自己的地盘而投靠将#-666kk;,是想拯济时世。譬如同船渡海,一件东西不牢固,全船的人都会受害,这也是为我自己考虑,并不仅仅是因为将#-666kk;。”孙策听从了他。周瑜听说了孙策的名声,就推诚结交,后来孙策去世孙权上位,周瑜认为孙权是可以与之#-666cc;成大业的,就一心为其效劳。诸葛亮在襄阳,刘表不能劝其出山,而一见到刘备,就毫不犹豫地为其效劳。
原文(三)
此诸人识见如是,安得困于乱世哉!
翻译(三)
这些#-666aa;有如此远见卓识,又怎会困于乱世呢!
原文 | 翻译 |
汉自中平黄巾之乱,天下震扰。士大夫莫不择所从,以为全身远害之计,然非豪杰不能也。 | 汉朝自中平年间黄巾之乱以后,天下动荡。士大夫都谨慎选择追随对象,作为自我保全避免祸害的长远之计,但若非英雄豪杰则很难做到。 |
荀彧少时,以颍川四战之地,劝父老亟避之,乡人多怀土不能去,彧独率宗族往冀州,袁绍待以上宾之礼。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,去而从曹操。其乡人留者,多为贼所杀。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,和洽独往荆州,刘表以上客待之。洽曰:“所以不从本初,避争地也。昏世之主,不可黩近,久而不去,谗慝将兴。”遂南之武陵。其留者多为表所害。曹操牧兖州,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。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,率乡人欲避之,众皆以曹、张相亲,不然其言。柔举宗适河北,邈果叛操。郭嘉初见袁绍,谓其谋臣辛评等曰:“智者审于量主,袁公多端寡要,好谋无决,难与共济大难,吾将更举以求主,子盍去乎?”评等曰:“袁氏今最强,去将何之?”嘉不复言,遂去依曹操。操召见,与论天下事。出曰:“真吾主也。”杜袭、赵俨、繁钦避乱荆州,钦数见奇于表,袭曰:“所以俱来者,欲全身以待时耳。子若见能不已,非吾徒也。”及天子都许,俨曰:“曹镇东必能济华夏,吾知归矣。”遂诣操。河间邢颙在无终,闻操定冀州,谓田畴曰:“闻曹公法令严,民厌乱矣,乱极则平。请以身先。”遂装还乡里。畴曰:“颙,天民之先觉者也。”孙策定丹阳,吕范请暂领都督,策曰:“子衡已有大众,岂宜复屈小职!”范曰:“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,欲济世务也。譬犹同舟涉海,一事不牢,即俱受其败,此亦范计,非但将军也。”策从之。周瑜闻策声问,便推结分好,及策卒权立,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,遂委心服事焉。诸葛亮在襄阳,刘表不能起,一见刘备,事之不疑。 | 荀彧年轻时,认为颍川无险可守,易受攻击,劝告父老乡亲尽快离开此地,乡里#-666aa;多怀恋故土而不愿离去。荀彧#-666ll;自带着宗族的#-666aa;前往冀州,袁绍以上等宾客的礼遇相待。荀彧觉得袁绍终究不能成就大业,就离开他追随曹操。那些留在颍川的乡#-666aa;,多数被乱#-666kk;所杀。袁绍派遣使者去迎接汝南的士大夫,和洽却#-666ll;自前往荆州,刘表待以上等宾客之礼。和洽说:“之所以不追随袁本初,为的是避开纷争之地。乱世之主,不可过于接近,长时间不离开,就会出现坏人谗言。”于是南至武陵。那些留下的人大多被刘表所害。曹操为兖州牧,陈留太守张邈与他亲善。郡内士人#guoxue666-com;柔却认为张邈必定会趁机叛变,带着乡人要离开,众人都认为曹、张二人亲善,不同意他的说法。高柔带着家族的人前往河北,后来张邈果然反叛曹操。郭嘉初见袁绍,对他的谋臣辛评等人说:“智慧的人会慎重地考虑他的主公,袁公想法很多不得要领,喜好谋划而不能决断,很难和他一起#-666cc;渡难关,我要另做打算寻求值得追随的人,你们何不离去呢?”辛评等人说:“袁绍如今最强大,离开他又能到哪里去呢?”郭嘉不再多说,于是离开袁绍去投靠曹操。曹操召见,和他#-666cc;论天下大事。郭嘉出来后说:“这才真正是我的主公。”杜袭、赵俨、繁钦避乱荆州,繁钦多次在刘表面前展露奇才,杜袭说:“之所以一起到这里来,是想保全自己以等待时机。您如果这么不停地卖弄才华,就不是我们一类人。”等到天子定都许昌,赵俨说:“曹镇东必能安定天下,我知道归顺谁了。”于是投奔了曹操。河间邢颙在无终,听说曹操平定了冀州,对田畴说:“听说曹公法令严明,老百姓已经十#-666dd;厌恶战乱,乱到极点就会安定。让我先去投靠他。”于是整理行装回到乡里。田畴说:“邢颙,是先知先觉的贤士。”孙策平定丹阳,吕范请求暂领都督,孙策说:“子衡您已经有了大批人马,哪里能再让您屈任卑小的职位呢!”吕范说:“现在我舍弃自己的地盘而投靠将#-666kk;,是想拯济时世。譬如同船渡海,一件东西不牢固,全船的人都会受害,这也是为我自己考虑,并不仅仅是因为将#-666kk;。”孙策听从了他。周瑜听说了孙策的名声,就推诚结交,后来孙策去世孙权上位,周瑜认为孙权是可以与之#-666cc;成大业的,就一心为其效劳。诸葛亮在襄阳,刘表不能劝其出山,而一见到刘备,就毫不犹豫地为其效劳。 |
此诸人识见如是,安得困于乱世哉! | 这些#-666aa;有如此远见卓识,又怎会困于乱世呢! |
扩展阅读
【注释】
①中平:汉灵帝刘宏年号(184—189)。
【注释】
〔1〕颍川:郡名。秦置,其地当今河南中南部。汉代治所在阳翟(今河南禹州),三国魏徙治许昌(今属河南),北魏治长社(今河南长葛)。唐废郡,称许州。四战之地:指四面平坦,无险可守,容易受攻击的地方。
〔2〕和洽:东汉末年汝南西平(今河南西平)#-666aa;。初依刘表,后随曹操,为丞相掾属。曹魏建立,授光禄勋,封侯。
〔3〕本初:即袁绍,字本初。
〔4〕黩(dú)近:狎近。
〔5〕谗慝(tè):邪恶奸佞。
〔6〕武陵:郡名。汉初改秦黔中郡为武陵郡,治义陵县(今湖南溆浦南)。
〔7〕陈留:郡名。汉置,治所在陈留县(今河南开封陈留镇)。张邈:东平寿张(今山东东平)#-666aa;。东汉末年为陈留太守。后归附曹操。曹操讨伐陶谦时,张邈与陈宫叛曹,迎吕布为兖州牧,吕布为曹操所败,又随吕布投奔刘备,全家被曹操所杀。
〔8〕#guoxue666-com;柔(174—263):陈留圉县(今河南杞县)#-666aa;。仕曹魏,官至司空、太尉,封侯。
〔9〕辛评(?—204):颍川阳翟(今河南禹州)人。
〔10〕杜袭:颍川定陵(今河南武阳)人。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。仕曹魏,官至尚书、太中大夫,封侯。赵俨(170—243):颍川阳翟人。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。仕曹魏,官至大司农、骠骑将#-666kk;、大司空等职,封侯。繁(pó)钦(?—218):东汉末颍川人。曾任丞相曹操之主簿。
〔11〕天子都许:建安元年(196),曹操迎汉献帝至许(今河南许昌),挟天子以令诸侯。
〔12〕曹镇东:即曹操。建安元年,曹操迁镇东将#-666kk;,袭爵费亭侯。华夏:初指中原地区,后来成为中国的代称。
〔13〕邢颙(?—223):东汉末年名士,仕曹魏,官至尚书仆射、太常,封关内侯。无终:县名。治所在今天津蓟州区。
〔14〕田畴(169—214):右北平无终人。曹操掾属。
〔15〕天民之先觉者: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天之生此民也,使先知觉后知,使先觉觉后觉也。予,天民之先觉者也,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。”
〔16〕丹阳:郡名。秦置鄣郡,汉武帝时改名。治所在宛陵(今安徽宣城宣州区)。
〔17〕吕范(?—228):字子衡,汝南细阳(今安徽太和)人。三国时吴国重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