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明帝容谏原文解释
原文(一)
魏明帝时,少府杨阜上疏②,欲省宫人诸不见幸者,乃召御府吏③,问后宫人数。吏守旧令,对曰:“禁密,不得宣露。”阜怒,杖吏一百,数之曰:“国家不与九卿为密,反与小吏为密乎!”帝愈严惮之。
翻译(一)
魏明帝时,少府杨阜上奏,希望削减那些未被宠幸的宫女,于是召来御府小吏询问后宫#-666aa;数。御府吏拘泥旧令,回答说:“皇宫秘密,不能透露。”杨阜大怒,将其杖责一百,斥责说:“国家不和九卿#-666cc;有机密,反而和你这小吏#-666cc;有机密吗!”从此明帝更加敬畏杨阜。
原文(二)
房玄龄、高士廉问少府少监窦德素北门近有何营造①,德素以闻。太宗大怒,谓玄龄等曰:“君但知南牙耳②,北门小小营造,何预君事耶!”玄龄等拜谢。
翻译(二)
房玄龄、#guoxue666-com;士廉问少府少监窦德素北门近来有什么营建,德素向唐太宗报告。太宗大怒,对房玄龄等说:“你们只须知晓南衙三省的事,北门的小小营建,与你们什么相干?”房玄龄等叩头谢罪。
原文(三)
夫太宗之与明帝,不待比拟,观所以责玄龄之语,与夫严惮杨阜之事,不迨远矣。贤君一话一言,为后世法。惜哉!《魏史》以谓群臣直谏之言①,帝虽不能尽用,然皆优容之,虽非谊主,亦可谓有君人之量矣。
翻译(三)
唐太宗和魏明帝,谁是明君不须辞费,但看太宗斥责房玄龄的话,和魏明帝敬畏杨阜之事,两者差得太远了。英明君主的一言一行,都应是后世楷模。可惜啊!《三国志·魏书》说群臣直谏之言,明帝虽然不能尽数采纳,但是都很宽容他们,虽说算不上明君,也可称得上有君主的度量了。
原文 | 翻译 |
魏明帝时,少府杨阜上疏,欲省宫人诸不见幸者,乃召御府吏,问后宫人数。吏守旧令,对曰:“禁密,不得宣露。”阜怒,杖吏一百,数之曰:“国家不与九卿为密,反与小吏为密乎!”帝愈严惮之。 | 魏明帝时,少府杨阜上奏,希望削减那些未被宠幸的宫女,于是召来御府小吏询问后宫#-666aa;数。御府吏拘泥旧令,回答说:“皇宫秘密,不能透露。”杨阜大怒,将其杖责一百,斥责说:“国家不和九卿#-666cc;有机密,反而和你这小吏#-666cc;有机密吗!”从此明帝更加敬畏杨阜。 |
房玄龄、高士廉问少府少监窦德素北门近有何营造,德素以闻。太宗大怒,谓玄龄等曰:“君但知南牙耳,北门小小营造,何预君事耶!”玄龄等拜谢。 | 房玄龄、#guoxue666-com;士廉问少府少监窦德素北门近来有什么营建,德素向唐太宗报告。太宗大怒,对房玄龄等说:“你们只须知晓南衙三省的事,北门的小小营建,与你们什么相干?”房玄龄等叩头谢罪。 |
夫太宗之与明帝,不待比拟,观所以责玄龄之语,与夫严惮杨阜之事,不迨远矣。贤君一话一言,为后世法。惜哉!《魏史》以谓群臣直谏之言,帝虽不能尽用,然皆优容之,虽非谊主,亦可谓有君人之量矣。 | 唐太宗和魏明帝,谁是明君不须辞费,但看太宗斥责房玄龄的话,和魏明帝敬畏杨阜之事,两者差得太远了。英明君主的一言一行,都应是后世楷模。可惜啊!《三国志·魏书》说群臣直谏之言,明帝虽然不能尽数采纳,但是都很宽容他们,虽说算不上明君,也可称得上有君主的度量了。 |
扩展阅读
【注释】
①魏明帝:即曹叡(205—239),魏文帝曹丕长子,黄初七年(226)即位。
②杨阜:天水冀(今甘肃甘谷)#-666aa;。曹魏名臣。事见《三国志》本传。
③御府:官署名。管理宫廷金钱、衣#-666hh;、刀剑、玉器等。
【注释】
①#guoxue666-com;士廉(?—647):渤海蓨(今河北景县)#-666aa;。初仕隋,入唐,官至尚书右仆射,封申国公。少府少监:少府监副长官,佐理百工技巧之事。
②南牙:即南衙。唐代三省等政府机构设在皇城南,故称。按,以上事见唐王綝《魏郑公谏录·谏责房玄龄等》。
【注释】
①《魏史》:指《三国志·魏书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