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大曲伊、凉

大曲伊、凉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今乐府所传大曲,皆出于唐,而以州名者五,伊、凉、note-name:熙2熙:即熙州,治所在今甘肃临洮。石:此州应是与伊、凉诸州相邻近者,不详何地。渭:即渭州,治所在今甘肃陇西。、石、渭也。凉州今转为梁州note-name:凉州今转为梁州3凉州今转为梁州:凉州为唐代教坊大曲,由此大曲摘“遍”改编的小令,称《凉州令》,宋代以后讹为《梁州令》。,唐人已多误用,其实从西凉府note-name:西凉府4西凉府:宋初,改凉州为西凉府。来也。凡此诸曲,唯伊、凉最著,唐诗词称之极多,聊纪十数联,以资谈助。如:“老去将何散旅愁,新教小玉唱《伊州》note-name:老去将何散旅愁,新教小玉唱《伊州》5老去将何散旅愁,新教小玉唱《伊州》:语出白居易《伊州》。小玉,#-666nn;仙侍女名。这里指侍女。。”“求守管弦声款逐,侧商调里唱《伊州》note-name:求守管弦声款逐,侧商调里唱《伊州》6求守管弦声款逐,侧商调里唱《伊州》:语出王建《宫词一百首》(五十六)。款逐,缓缓相随。侧商调,古琴调之一。。”“钿蝉金雁皆零落,一曲《伊州》泪万行note-name:钿蝉金雁皆零落,一曲《伊州》泪万行7钿蝉金雁皆零落,一曲《伊州》泪万行:语出温庭筠《弹筝#-666aa;》。钿蝉,筝饰。亦借指筝。金雁,筝柱。斜列有如雁行,故用为美称。。”“公子邀欢月满楼,双成揭调唱《伊州》note-name:公子邀欢月满楼,双成揭调唱《伊州》8公子邀欢月满楼,双成揭调唱《伊州》:语出#guoxue666-com;骈《赠歌者二首》(其二)。邀欢,寻欢。双成,西王母侍女名,代指美女。揭调,高亢的调子。。”“赚杀唱歌楼上女,《伊州》误作《石州》声note-name:赚杀唱歌楼上女,《伊州》误作《石州》声9赚杀唱歌楼上女,《伊州》误作《石州》声:语出施肩吾《望骑马郎》。赚杀,赢得。。”“胡部笙歌西部头,梨园弟子和《凉州》note-name:胡部笙歌西部头,梨园弟子和《凉州》10胡部笙歌西部头,梨园弟子和《凉州》:胡部笙歌西部头,梨园弟子和(hè)《凉州》,语出王昌龄《殿前曲》。胡部,唐代掌管胡乐的机构,也指胡乐。西部头,原诗作“西殿头”。梨园弟子,唐玄宗曾选乐工三百#-666aa;,宫女数百人,于梨园亲自教授乐曲,号为皇帝梨园弟子。后世戏班故称梨园,也尊唐玄宗为祖师爷。和,应和,跟着唱。。”“唱得《凉州》意外声,旧人空数米嘉荣note-name:唱得《凉州》意外声,旧人空数米嘉荣11唱得《凉州》意外声,旧人空数米嘉荣:语出刘禹锡《与歌者米嘉荣》。空数,原诗为“唯数”。米嘉荣,西域歌者。。”“《霓裳》奏罢唱《梁州》,红袖斜翻翠黛愁note-name:《霓裳》奏罢唱《梁州》,红袖斜翻翠黛愁12《霓裳》奏罢唱《梁州》,红袖斜翻翠黛愁:语出白居易《宅西有流水墙下构小楼临玩之时颇有幽趣因命歌酒聊以自娱#-666ll;醉独吟偶题五绝句》(其四)。《霓裳》,即《霓裳羽衣曲》。曲本自西凉,原名《婆罗门曲》,经唐玄宗改编增饰并配上歌词和舞蹈,改为《霓裳羽衣曲》。杨贵妃善为霓裳羽衣舞,当时宫中多奏此乐。。”“行人夜上西城宿,听唱《凉州》双管逐note-name:行人夜上西城宿,听唱《凉州》双管逐13行人夜上西城宿,听唱《凉州》双管逐:语出李益《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》(其一)。。”“丞相新裁别离曲,声声飞出旧《梁州》note-name:丞相新裁别离曲,声声飞出旧《梁州》14丞相新裁别离曲,声声飞出旧《梁州》:语出熊孺登《奉和兴元郑相公早春送杨侍郎》。。”“只愁拍尽《凉州》杖,画出风雷是拨声note-name:只愁拍尽《凉州》杖,画出风雷是拨声15只愁拍尽《凉州》杖,画出风雷是拨声:语出张祜《王家琵琶》。《凉州》杖,原诗作“凉州破”,凉州大曲的第三段。破,大曲后半部,其节拍变其悠长而为急促繁碎,故称。拨,拨弦的工具。。”“一曲《凉州》今不清,边风萧飒动江城note-name:一曲《凉州》今不清,边风萧飒动江城16一曲《凉州》今不清,边风萧飒动江城:语出张乔《宴边将》。今不清,原诗作“金石清”。金石,指乐声。。”“满眼由来是旧人,那堪更奏《梁州曲》note-name:满眼由来是旧人,那堪更奏《梁州曲》17满眼由来是旧人,那堪更奏《梁州曲》:语出#guoxue666-com;骈《宴犒蕃#-666kk;有感》。。”“昨夜蕃军报国仇,沙州都护破梁州note-name:昨夜蕃军报国仇,沙州都护破梁州18昨夜蕃军报国仇,沙州都护破梁州:语出薛逢《凉州词》。沙州,东晋前凉时置,治所在今甘肃敦煌。都护,汉朝置西域都护,唐朝于边境地区置都护府,长官为都护。梁州,原诗作“凉州”。。”“边将皆承主恩泽,无人解道取凉州note-name:边将皆承主恩泽,无人解道取凉州19边将皆承主恩泽,无人解道取凉州:语出张籍《凉州词》。解道,知道,能够。。”皆王建、张祜、刘禹锡、王昌龄、高骈、温庭筠note-name:温庭筠20温庭筠:温庭筠(812?—870?),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)#-666aa;。屡举进士不中,沉沦下僚。其人相貌奇丑,人称“温锺馗”,而才思敏捷,文情绮丽,工为辞章,与李商隐并称“温李”,是晚唐一大家。张籍(766?—830):和州乌江(今安徽和县)人。唐德宗贞元十五年(799)进士,历官太常寺太祝、水部员外郎、国子司业等。颇得韩愈称扬,朝野名士多与之交游。家贫,有眼疾,孟郊呼其为“穷瞎张太祝”。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,并称张王乐府。、张籍诸人诗也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现在乐府所传大曲,都出自唐代,而以州命名的大曲有五个,伊州、凉州、熙州、石州、渭州。凉州现在变成了梁州,唐代已有许多误用,实际上是从西凉府来的。在这些大曲里,唯有伊州、凉州最是突出,唐代诗词提到的极多,姑且记下十几联,以作谈资。如:“老去将何散旅愁,新教小玉唱《伊州》。”“求守管弦声款逐,侧商调里唱《伊州》。”“钿蝉金雁皆零落,一曲《伊州》泪万行。”“公子邀欢月满楼,双成揭调唱《伊州》。”“赚杀唱歌楼上女,《伊州》误作《石州》声。”“胡部笙歌西部头,梨园弟子和《凉州》。”“唱得《凉州》意外声,旧#-666aa;空数米嘉荣。”“《霓裳》奏罢唱《梁州》,红袖斜翻翠黛愁。”“行#-666aa;夜上西城宿,听唱《凉州》双管逐。”“丞相新裁别离曲,声声飞出旧《梁州》。”“只愁拍尽凉州杖,画出风雷是拨声。”“一曲《凉州》今不清,边风萧飒动江城。”“满眼由来是旧#-666aa;,那堪更奏《梁州曲》。”“昨夜蕃#-666kk;报国仇,沙州都护破梁州。”“边将皆承主恩泽,无人解道取凉州。”这些都是王建、张祜、刘禹锡、王昌龄、#guoxue666-com;骈、温庭筠、张籍等人的诗。

原文翻译

今乐府所传大曲,皆出于唐,而以州名者五,伊、凉、熙、石、渭也。凉州今转为梁州,唐人已多误用,其实从西凉府来也。凡此诸曲,唯伊、凉最著,唐诗词称之极多,聊纪十数联,以资谈助。如:“老去将何散旅愁,新教小玉唱《伊州》。”“求守管弦声款逐,侧商调里唱《伊州》。”“钿蝉金雁皆零落,一曲《伊州》泪万行。”“公子邀欢月满楼,双成揭调唱《伊州》。”“赚杀唱歌楼上女,《伊州》误作《石州》声。”“胡部笙歌西部头,梨园弟子和《凉州》。”“唱得《凉州》意外声,旧人空数米嘉荣。”“《霓裳》奏罢唱《梁州》,红袖斜翻翠黛愁。”“行人夜上西城宿,听唱《凉州》双管逐。”“丞相新裁别离曲,声声飞出旧《梁州》。”“只愁拍尽《凉州》杖,画出风雷是拨声。”“一曲《凉州》今不清,边风萧飒动江城。”“满眼由来是旧人,那堪更奏《梁州曲》。”“昨夜蕃军报国仇,沙州都护破梁州。”“边将皆承主恩泽,无人解道取凉州。”皆王建、张祜、刘禹锡、王昌龄、高骈、温庭筠、张籍诸人诗也。

现在乐府所传大曲,都出自唐代,而以州命名的大曲有五个,伊州、凉州、熙州、石州、渭州。凉州现在变成了梁州,唐代已有许多误用,实际上是从西凉府来的。在这些大曲里,唯有伊州、凉州最是突出,唐代诗词提到的极多,姑且记下十几联,以作谈资。如:“老去将何散旅愁,新教小玉唱《伊州》。”“求守管弦声款逐,侧商调里唱《伊州》。”“钿蝉金雁皆零落,一曲《伊州》泪万行。”“公子邀欢月满楼,双成揭调唱《伊州》。”“赚杀唱歌楼上女,《伊州》误作《石州》声。”“胡部笙歌西部头,梨园弟子和《凉州》。”“唱得《凉州》意外声,旧#-666aa;空数米嘉荣。”“《霓裳》奏罢唱《梁州》,红袖斜翻翠黛愁。”“行#-666aa;夜上西城宿,听唱《凉州》双管逐。”“丞相新裁别离曲,声声飞出旧《梁州》。”“只愁拍尽凉州杖,画出风雷是拨声。”“一曲《凉州》今不清,边风萧飒动江城。”“满眼由来是旧#-666aa;,那堪更奏《梁州曲》。”“昨夜蕃#-666kk;报国仇,沙州都护破梁州。”“边将皆承主恩泽,无人解道取凉州。”这些都是王建、张祜、刘禹锡、王昌龄、#guoxue666-com;骈、温庭筠、张籍等人的诗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大曲:大型歌舞曲。唐宋大曲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“遍”组成的成套乐舞。唐大曲仍以流传的诗篇配乐叠唱;宋大曲为词体,长篇叙事,歌舞结#-666ff;。伊:即伊州,治所在今新疆哈密。唐朝天宝年间以后,乐曲常以地方为名,如伊州、凉州、甘州等。

〔2〕:即熙州,治所在今甘肃临洮。石:此州应是与伊、凉诸州相邻近者,不详何地。渭:即渭州,治所在今甘肃陇西。

〔3〕凉州今转为梁州:凉州为唐代教坊大曲,由此大曲摘“遍”改编的小令,称《凉州令》,宋代以后讹为《梁州令》。

〔4〕西凉府:宋初,改凉州为西凉府。

〔5〕老去将何散旅愁,新教小玉唱《伊州》:语出白居易《伊州》。小玉,#-666nn;仙侍女名。这里指侍女。

〔6〕求守管弦声款逐,侧商调里唱《伊州》:语出王建《宫词一百首》(五十六)。款逐,缓缓相随。侧商调,古琴调之一。

〔7〕钿蝉金雁皆零落,一曲《伊州》泪万行:语出温庭筠《弹筝#-666aa;》。钿蝉,筝饰。亦借指筝。金雁,筝柱。斜列有如雁行,故用为美称。

〔8〕公子邀欢月满楼,双成揭调唱《伊州》:语出#guoxue666-com;骈《赠歌者二首》(其二)。邀欢,寻欢。双成,西王母侍女名,代指美女。揭调,高亢的调子。

〔9〕赚杀唱歌楼上女,《伊州》误作《石州》声:语出施肩吾《望骑马郎》。赚杀,赢得。

〔10〕胡部笙歌西部头,梨园弟子和《凉州》:胡部笙歌西部头,梨园弟子和(hè)《凉州》,语出王昌龄《殿前曲》。胡部,唐代掌管胡乐的机构,也指胡乐。西部头,原诗作“西殿头”。梨园弟子,唐玄宗曾选乐工三百#-666aa;,宫女数百人,于梨园亲自教授乐曲,号为皇帝梨园弟子。后世戏班故称梨园,也尊唐玄宗为祖师爷。和,应和,跟着唱。

〔11〕唱得《凉州》意外声,旧人空数米嘉荣:语出刘禹锡《与歌者米嘉荣》。空数,原诗为“唯数”。米嘉荣,西域歌者。

〔12〕《霓裳》奏罢唱《梁州》,红袖斜翻翠黛愁:语出白居易《宅西有流水墙下构小楼临玩之时颇有幽趣因命歌酒聊以自娱#-666ll;醉独吟偶题五绝句》(其四)。《霓裳》,即《霓裳羽衣曲》。曲本自西凉,原名《婆罗门曲》,经唐玄宗改编增饰并配上歌词和舞蹈,改为《霓裳羽衣曲》。杨贵妃善为霓裳羽衣舞,当时宫中多奏此乐。

〔13〕行人夜上西城宿,听唱《凉州》双管逐:语出李益《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》(其一)。

〔14〕丞相新裁别离曲,声声飞出旧《梁州》:语出熊孺登《奉和兴元郑相公早春送杨侍郎》。

〔15〕只愁拍尽《凉州》杖,画出风雷是拨声:语出张祜《王家琵琶》。《凉州》杖,原诗作“凉州破”,凉州大曲的第三段。破,大曲后半部,其节拍变其悠长而为急促繁碎,故称。拨,拨弦的工具。

〔16〕一曲《凉州》今不清,边风萧飒动江城:语出张乔《宴边将》。今不清,原诗作“金石清”。金石,指乐声。

〔17〕满眼由来是旧人,那堪更奏《梁州曲》:语出#guoxue666-com;骈《宴犒蕃#-666kk;有感》。

〔18〕昨夜蕃军报国仇,沙州都护破梁州:语出薛逢《凉州词》。沙州,东晋前凉时置,治所在今甘肃敦煌。都护,汉朝置西域都护,唐朝于边境地区置都护府,长官为都护。梁州,原诗作“凉州”。

〔19〕边将皆承主恩泽,无人解道取凉州:语出张籍《凉州词》。解道,知道,能够。

〔20〕温庭筠:温庭筠(812?—870?),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)#-666aa;。屡举进士不中,沉沦下僚。其人相貌奇丑,人称“温锺馗”,而才思敏捷,文情绮丽,工为辞章,与李商隐并称“温李”,是晚唐一大家。张籍(766?—830):和州乌江(今安徽和县)人。唐德宗贞元十五年(799)进士,历官太常寺太祝、水部员外郎、国子司业等。颇得韩愈称扬,朝野名士多与之交游。家贫,有眼疾,孟郊呼其为“穷瞎张太祝”。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,并称张王乐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