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武仁君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汉光武虽以征伐定天下,而其心未尝不以仁恩招怀为本。隗嚣受官爵而复叛,赐诏告之曰:“若束手自诣,保无他也。”公孙述据蜀①,大军征之垂灭矣,犹下诏谕之曰:“勿以来歙、岑彭受害自疑②,今以时自诣,则家族全,诏书手记不可数得,朕不食言。”遣冯异西征,戒以平定安集为急③。怒吴汉杀降④,责以失斩将吊民之义⑤。可谓仁君矣。萧铣举荆楚降唐,而高祖怒其逐鹿之对⑥,诛之于市,其隘如此。《新史》犹以高祖为圣,岂理也哉。
【翻译】
汉光武帝虽然以武力征伐平定天下,可是他内心总以仁义恩慈招抚怀柔为根本。隗嚣接受官爵后再次反叛,光武帝给他下诏说:“倘若你放下武器主动投降,我保你无事。”公孙述割据蜀中,大#-666kk;征伐即将剿灭之,还下诏晓喻他说:“不要因为来歙、岑彭被你杀害而有顾虑,如今及时归降,则可保全家族,皇帝亲笔诏书不可多得,朕决不食言。”派遣冯异西征,告诫他以平定地方安抚百姓为急务。怒斥吴汉杀降,责备他不#-666ff;斩杀有罪之将而安抚民众的大义。可称得上是仁君了。萧铣以荆楚之地降唐,而唐#guoxue666-com;祖怒其对答不屈,诛死于闹市,高祖心#-666ee;狭隘到如此地步。《新唐书》还称赞高祖“圣矣哉”,岂有此理。
原文 | 翻译 |
汉光武虽以征伐定天下,而其心未尝不以仁恩招怀为本。隗嚣受官爵而复叛,赐诏告之曰:“若束手自诣,保无他也。”公孙述据蜀,大军征之垂灭矣,犹下诏谕之曰:“勿以来歙、岑彭受害自疑,今以时自诣,则家族全,诏书手记不可数得,朕不食言。”遣冯异西征,戒以平定安集为急。怒吴汉杀降,责以失斩将吊民之义。可谓仁君矣。萧铣举荆楚降唐,而高祖怒其逐鹿之对,诛之于市,其隘如此。《新史》犹以高祖为圣,岂理也哉。 | 汉光武帝虽然以武力征伐平定天下,可是他内心总以仁义恩慈招抚怀柔为根本。隗嚣接受官爵后再次反叛,光武帝给他下诏说:“倘若你放下武器主动投降,我保你无事。”公孙述割据蜀中,大#-666kk;征伐即将剿灭之,还下诏晓喻他说:“不要因为来歙、岑彭被你杀害而有顾虑,如今及时归降,则可保全家族,皇帝亲笔诏书不可多得,朕决不食言。”派遣冯异西征,告诫他以平定地方安抚百姓为急务。怒斥吴汉杀降,责备他不#-666ff;斩杀有罪之将而安抚民众的大义。可称得上是仁君了。萧铣以荆楚之地降唐,而唐#guoxue666-com;祖怒其对答不屈,诛死于闹市,高祖心#-666ee;狭隘到如此地步。《新唐书》还称赞高祖“圣矣哉”,岂有此理。 |
扩展阅读
【注释】
①公孙述(?—36):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)#-666aa;。王莽时起兵,据有益州,自立为蜀王,汉光武帝建武元年〔25〕称帝,号成家,建元龙兴。后为汉#-666kk;所破,被杀。
②来歙(?—35):南阳新野(今河南新野)#-666aa;。东汉名将。建武十一年〔35〕讨伐公孙述,被敌方遣刺客杀死。岑彭(?—35):南阳棘阳(今河南南阳)#-666aa;。东汉名将。建武十一年讨伐公孙述,被刺客杀死。
③戒以平定安集为急:参看卷十一第13则。
④吴汉(?—44):南阳宛县(今河南南阳宛城区)人。东汉名将。拜大司马,封广平侯。建武十二年〔36〕十一月,吴汉击败公孙述,屠成都。
⑤失斩将吊民之义:《后汉书·公孙述传》:“(吴汉)乃夷述妻子,尽灭公孙氏,并族延岑,遂放兵大掠,焚述宫室。帝闻之怒……又让汉副将刘尚曰:‘城降三日,吏人从#-666hh;,孩儿老母,口以万数,一旦放兵纵火,闻之可为酸鼻!……良失斩将吊人之义也!’”
⑥逐鹿之对:《新唐书·萧铣传》:“铣至,#guoxue666-com;祖让之。对曰:‘隋失其鹿,英雄竞逐。铣无天命,故为陛下禽,犹田横南面,岂负汉哉?’帝怒其不屈,诏斩都市,年三十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