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容斋随笔》 > 馆职名存

馆职名存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国朝馆阁note-name:馆阁1馆阁:宋代有昭文馆、史馆、集贤院,又有秘阁、龙图阁、天章阁,统称馆阁,掌图书、经籍、修史等。明清时并入翰林院,故为翰林院之代称。之选,皆天下英俊,然必试而后命。一经此职,遂为名流。其高者,曰集贤殿修撰、史馆修撰、直龙图阁note-name:直龙图阁2直龙图阁:职名。凡久任馆职者,必选直龙图阁,作为擢升龙图阁待制的基础。哲宗元祐时,定为正七品,当时俗称为“假龙”。龙图阁待制为“小龙”,龙图直学士为“大龙”,龙图阁学士为“老龙”(方勺《泊宅编》三卷本卷上)。、直昭文馆、史馆、集贤院、秘阁;次曰集贤、秘阁校理,官卑者,曰馆阁校勘、史馆检讨;均谓之馆职。记注官note-name:记注官3记注官:元丰改制后,门下、中书各置记注案(机构),职掌记录皇帝言行,#-666dd;别由起居郎、起居舍#-666aa;领之。缺,必于此取之,非经修注note-name:修注4修注:修起居注(记注官)的省称。,未有直除知制诰者。官至员外郎则任子note-name:任子5任子:因父、兄#-666ii;绩而授予官职。,中外皆称为学士。及元丰官制行,凡带职者,皆迁一官而罢之,而置秘书省官,大抵与职事官等,反为留滞note-name:“及元丰官制行”几句6“及元丰官制行”几句:元丰改制以后,秘书省官有秘书监、少监、著作郎、著作佐郎、秘书郎、校书郎、正字等,皆为专职,而罢去以他官带职者,在习惯上仍称馆职。。政和以后,增修撰、直阁贴职note-name:贴职7贴职:官制用语,兼职的意思。宋代以他官兼任馆职者,称为贴职。为九等,于是材能治办之吏,贵游乳臭之子,车载斗量,其名益轻。南渡note-name:南渡8南渡:详卷五第3则相关注释。以来,初除校书note-name:校书9校书:官名。负责典校书籍,刊正谬误,备顾问。正字:官名。职掌类似校书。、正字,往往召试,虽曰馆职不轻note-name:畀10畀:畀(bì),给予。,然其迁叙,反不若寺监note-name:寺监11寺监:朝廷诸寺(太常、宗正、光禄、大理等)与各监(国子、少府、将作、#-666kk;器等)的#-666ff;称。之径捷,至推排为郎,即失其故步,混然无别矣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国朝馆阁#-666aa;选,都是天下英才,但都必须经过考试然后才任命。一任此职,就成为天下名流。地位#guoxue666-com;的,称集贤殿修撰、史馆修撰、直龙图阁、直昭文馆、史馆、集贤院、秘阁;其次称集贤、秘阁校理;职级低的,称馆阁校勘、史馆检讨;都称之为馆职。记注官空缺,必定从中选补,不经历记注官,没有直接任为知制诰的。官至员外郎就可以保举子弟为官,朝廷内外都称为学士。后来元丰官制推行,凡是带职的,都升一官而罢去馆职,而设置秘书省官,大抵和职事官相当,反而升迁迟滞。政和年间以后,增设修撰、直阁贴职#-666cc;为九等,于是略具吏材的普通官员,乳臭未干的贵族子弟,车载斗量多不胜数,馆职名望越加轻微。南渡以来,初始任命为校书、正字,往往召见考试,虽是说馆职不轻易授#-666aa;,然而他们晋职,反不如诸寺各监升得快捷,至于推排为郎官,这就弄错了原有的程序,和其他官职混同无别了。

原文翻译

国朝馆阁之选,皆天下英俊,然必试而后命。一经此职,遂为名流。其高者,曰集贤殿修撰、史馆修撰、直龙图阁、直昭文馆、史馆、集贤院、秘阁;次曰集贤、秘阁校理,官卑者,曰馆阁校勘、史馆检讨;均谓之馆职。记注官缺,必于此取之,非经修注,未有直除知制诰者。官至员外郎则任子,中外皆称为学士。及元丰官制行,凡带职者,皆迁一官而罢之,而置秘书省官,大抵与职事官等,反为留滞。政和以后,增修撰、直阁贴职为九等,于是材能治办之吏,贵游乳臭之子,车载斗量,其名益轻。南渡以来,初除校书、正字,往往召试,虽曰馆职不轻畀,然其迁叙,反不若寺监之径捷,至推排为郎,即失其故步,混然无别矣。

国朝馆阁#-666aa;选,都是天下英才,但都必须经过考试然后才任命。一任此职,就成为天下名流。地位#guoxue666-com;的,称集贤殿修撰、史馆修撰、直龙图阁、直昭文馆、史馆、集贤院、秘阁;其次称集贤、秘阁校理;职级低的,称馆阁校勘、史馆检讨;都称之为馆职。记注官空缺,必定从中选补,不经历记注官,没有直接任为知制诰的。官至员外郎就可以保举子弟为官,朝廷内外都称为学士。后来元丰官制推行,凡是带职的,都升一官而罢去馆职,而设置秘书省官,大抵和职事官相当,反而升迁迟滞。政和年间以后,增设修撰、直阁贴职#-666cc;为九等,于是略具吏材的普通官员,乳臭未干的贵族子弟,车载斗量多不胜数,馆职名望越加轻微。南渡以来,初始任命为校书、正字,往往召见考试,虽是说馆职不轻易授#-666aa;,然而他们晋职,反不如诸寺各监升得快捷,至于推排为郎官,这就弄错了原有的程序,和其他官职混同无别了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馆阁:宋代有昭文馆、史馆、集贤院,又有秘阁、龙图阁、天章阁,统称馆阁,掌图书、经籍、修史等。明清时并入翰林院,故为翰林院之代称。

〔2〕直龙图阁:职名。凡久任馆职者,必选直龙图阁,作为擢升龙图阁待制的基础。哲宗元祐时,定为正七品,当时俗称为“假龙”。龙图阁待制为“小龙”,龙图直学士为“大龙”,龙图阁学士为“老龙”(方勺《泊宅编》三卷本卷上)。

〔3〕记注官:元丰改制后,门下、中书各置记注案(机构),职掌记录皇帝言行,#-666dd;别由起居郎、起居舍#-666aa;领之。

〔4〕修注:修起居注(记注官)的省称。

〔5〕任子:因父、兄#-666ii;绩而授予官职。»

〔6〕“及元丰官制行”几句:元丰改制以后,秘书省官有秘书监、少监、著作郎、著作佐郎、秘书郎、校书郎、正字等,皆为专职,而罢去以他官带职者,在习惯上仍称馆职。

〔7〕贴职:官制用语,兼职的意思。宋代以他官兼任馆职者,称为贴职。

〔8〕南渡:详卷五第3则相关注释。

〔9〕校书:官名。负责典校书籍,刊正谬误,备顾问。正字:官名。职掌类似校书。

〔10〕:畀(bì),给予。

〔11〕寺监:朝廷诸寺(太常、宗正、光禄、大理等)与各监(国子、少府、将作、#-666kk;器等)的#-666ff;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