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代为监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人臣引古规戒,当近取前代,则事势相接,言之者有证,听之者足以监。《诗》曰:“殷监不远,在夏后之世2殷监不远,在夏后之世:语出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。意思是:商朝的历史镜鉴并不远,就是在不久之前覆亡的夏朝。。”《周书》曰:“今惟殷坠厥命,我其可不大监
3今惟殷坠厥命,我其可不大监:语出《尚书·周书·酒诰》。。”又曰:“我不可不监于有殷
4我不可不监于有殷:《尚书·周书·召诰》:“我不可不监于有夏,亦不可不监于有殷。”。”又曰:“有殷受天命,惟有历年。……惟不敬厥德,乃早坠厥命
5“有殷受天命”几句:语出《尚书·周书·召诰》。。”周公作《无逸》
6《无逸》:《尚书·周书》篇名。是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耽于享乐的言辞。,称殷三宗
7称殷三宗:在《无逸》篇里,周公称赞殷商中宗、#guoxue666-com;宗、帝甲,以其为国君之典范。。汉祖命群臣言吾所以有天下,项氏所以失天下
8汉祖命群臣言吾所以有天下,项氏所以失天下:见《史记·#guoxue666-com;祖本纪》。,命陆贾著秦所以失天下
9命陆贾著秦所以失天下:见《史记·陆贾列传》。陆贾,楚#-666aa;,随刘邦定天下,有辩才,两度出使南越,授太中大夫,吕后时劝丞相陈平深结太尉周勃,#-666ff;谋诛诸吕,立汉文帝。。张释之为文帝言秦、汉之间事
10张释之为文帝言秦、汉之间事:见《史记·张释之列传》。,秦所以失,汉所以兴。贾山借秦为喻
11贾山借秦为喻:见《汉书·贾山列传》。。贾谊请人主引殷、周、秦事而观之
12贾谊请人主引殷、周、秦事而观之:见贾谊《治安策》。。魏郑公上书于太宗,云:“方隋之未乱,自谓必无乱;方隋之未亡,自谓必无亡。臣愿当今动静以隋为监
13“方隋之未乱”几句:语出魏徵《论时政疏》。。”马周
14马周:马周(601—648),清河茌平(今山东聊城茌平区)#-666aa;。唐初名相。云:“炀帝笑齐
15齐:指北齐。存国仅二十八年。魏:指西魏。存国仅二十二年。隋统一至炀帝亡仅二十九年。《旧唐书·马周传》:“故#-666aa;主每见前代之亡,则知其政教之所由丧,而皆不知其身之失。是以殷纣笑夏桀之亡,而幽、厉亦笑殷纣之灭;隋炀帝大业之初又笑齐、魏之失国。今之视炀帝,亦犹炀帝之视齐、魏也。”、魏之失国,今之视炀帝,亦犹炀帝之视齐、魏也。”张玄素
16张玄素:张玄素(?—664),蒲州虞乡(今山西永济)#-666aa;。由隋入唐,官至银青光禄大夫。谏太宗治洛阳宫,曰:“乾阳毕功,隋人解体。恐陛下之过,甚于炀帝。若此役不息,同归于乱耳
17“乾阳毕功”几句:语出张玄素《谏修洛阳乾阳殿书》。乾阳,隋朝洛阳宫殿名。。”考《诗》《书》所载及汉、唐诸名臣之论,有国者之龟镜
18龟镜:龟可卜吉凶,镜能别美丑,故用以比喻榜样或教训。也,议论之臣宜以为法。

【翻译】
大臣引述古代事例规诫君主,应当选取较近的前代史实,这样史事与当下前后相续,说的#-666aa;言之有据,听的#-666aa;足以引之为戒。《诗经》说:“殷监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《尚书·周书》说:“现在殷商已经丧失了上帝降给他的大命,我哪里敢不根据殷商灭亡的史实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呢。”又说:“我们不能不以殷为鉴戒。”又说:“殷接受上天的大命,能够经历长久。……因为他们不敬重德行,才早早地丧失了从上天那里接受的大命。”周公作《无逸》篇,称赞殷朝的三位君主。汉#guoxue666-com;祖命群臣谈谈自己为什么能得天下,项羽为什么失天下,命陆贾写文章论述秦朝灭亡的原因。张释之为汉文帝讲解秦、汉之际的历史,解释秦朝为什么灭亡,汉朝为什么兴起。贾山也借秦朝来讲道理。贾谊建议皇帝了解商、周、秦几代历史。魏郑公上书给唐太宗,说:“当隋朝尚未动荡时,自认为必定不会动荡;当隋朝尚未灭亡时,自认为必定不会灭亡。臣希望当今施政要以隋为鉴。”马周说:“隋炀帝嘲笑齐、魏亡国,今天来看炀帝,也如同炀帝看待齐、魏一样。”张玄素谏阻唐太宗修洛阳宫,说:“乾阳宫修成,隋朝瓦解。我担心陛下的过失,比炀帝更严重。倘若这项工程不停下,将会像隋朝一样陷入动荡。”仔细研究《诗经》《尚书》的记载以及汉、唐各位名臣的言论,这是治国者的镜鉴,谏诤之臣应以此为榜样。
原文 | 翻译 |
人臣引古规戒,当近取前代,则事势相接,言之者有证,听之者足以监。《诗》曰:“殷监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《周书》曰:“今惟殷坠厥命,我其可不大监。”又曰:“我不可不监于有殷。”又曰:“有殷受天命,惟有历年。……惟不敬厥德,乃早坠厥命。”周公作《无逸》,称殷三宗。汉祖命群臣言吾所以有天下,项氏所以失天下,命陆贾著秦所以失天下。张释之为文帝言秦、汉之间事,秦所以失,汉所以兴。贾山借秦为喻。贾谊请人主引殷、周、秦事而观之。魏郑公上书于太宗,云:“方隋之未乱,自谓必无乱;方隋之未亡,自谓必无亡。臣愿当今动静以隋为监。”马周云:“炀帝笑齐、魏之失国,今之视炀帝,亦犹炀帝之视齐、魏也。”张玄素谏太宗治洛阳宫,曰:“乾阳毕功,隋人解体。恐陛下之过,甚于炀帝。若此役不息,同归于乱耳。”考《诗》《书》所载及汉、唐诸名臣之论,有国者之龟镜也,议论之臣宜以为法。 | 大臣引述古代事例规诫君主,应当选取较近的前代史实,这样史事与当下前后相续,说的#-666aa;言之有据,听的#-666aa;足以引之为戒。《诗经》说:“殷监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《尚书·周书》说:“现在殷商已经丧失了上帝降给他的大命,我哪里敢不根据殷商灭亡的史实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呢。”又说:“我们不能不以殷为鉴戒。”又说:“殷接受上天的大命,能够经历长久。……因为他们不敬重德行,才早早地丧失了从上天那里接受的大命。”周公作《无逸》篇,称赞殷朝的三位君主。汉#guoxue666-com;祖命群臣谈谈自己为什么能得天下,项羽为什么失天下,命陆贾写文章论述秦朝灭亡的原因。张释之为汉文帝讲解秦、汉之际的历史,解释秦朝为什么灭亡,汉朝为什么兴起。贾山也借秦朝来讲道理。贾谊建议皇帝了解商、周、秦几代历史。魏郑公上书给唐太宗,说:“当隋朝尚未动荡时,自认为必定不会动荡;当隋朝尚未灭亡时,自认为必定不会灭亡。臣希望当今施政要以隋为鉴。”马周说:“隋炀帝嘲笑齐、魏亡国,今天来看炀帝,也如同炀帝看待齐、魏一样。”张玄素谏阻唐太宗修洛阳宫,说:“乾阳宫修成,隋朝瓦解。我担心陛下的过失,比炀帝更严重。倘若这项工程不停下,将会像隋朝一样陷入动荡。”仔细研究《诗经》《尚书》的记载以及汉、唐各位名臣的言论,这是治国者的镜鉴,谏诤之臣应以此为榜样。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监:通“鉴”,镜鉴。
〔2〕殷监不远,在夏后之世:语出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。意思是:商朝的历史镜鉴并不远,就是在不久之前覆亡的夏朝。
〔3〕今惟殷坠厥命,我其可不大监:语出《尚书·周书·酒诰》。
〔4〕我不可不监于有殷:《尚书·周书·召诰》:“我不可不监于有夏,亦不可不监于有殷。”
〔5〕“有殷受天命”几句:语出《尚书·周书·召诰》。
〔6〕《无逸》:《尚书·周书》篇名。是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耽于享乐的言辞。»
〔7〕称殷三宗:在《无逸》篇里,周公称赞殷商中宗、#guoxue666-com;宗、帝甲,以其为国君之典范。
〔8〕汉祖命群臣言吾所以有天下,项氏所以失天下:见《史记·#guoxue666-com;祖本纪》。
〔9〕命陆贾著秦所以失天下:见《史记·陆贾列传》。陆贾,楚#-666aa;,随刘邦定天下,有辩才,两度出使南越,授太中大夫,吕后时劝丞相陈平深结太尉周勃,#-666ff;谋诛诸吕,立汉文帝。
〔10〕张释之为文帝言秦、汉之间事:见《史记·张释之列传》。
〔11〕贾山借秦为喻:见《汉书·贾山列传》。
〔12〕贾谊请人主引殷、周、秦事而观之:见贾谊《治安策》。
〔13〕“方隋之未乱”几句:语出魏徵《论时政疏》。
〔14〕马周:马周(601—648),清河茌平(今山东聊城茌平区)#-666aa;。唐初名相。
〔15〕齐:指北齐。存国仅二十八年。魏:指西魏。存国仅二十二年。隋统一至炀帝亡仅二十九年。《旧唐书·马周传》:“故#-666aa;主每见前代之亡,则知其政教之所由丧,而皆不知其身之失。是以殷纣笑夏桀之亡,而幽、厉亦笑殷纣之灭;隋炀帝大业之初又笑齐、魏之失国。今之视炀帝,亦犹炀帝之视齐、魏也。”
〔16〕张玄素:张玄素(?—664),蒲州虞乡(今山西永济)#-666aa;。由隋入唐,官至银青光禄大夫。
〔17〕“乾阳毕功”几句:语出张玄素《谏修洛阳乾阳殿书》。乾阳,隋朝洛阳宫殿名。
〔18〕龟镜:龟可卜吉凶,镜能别美丑,故用以比喻榜样或教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