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文帝纪 > 年春正月,将幸许昌+许昌城南门,无故自崩;帝心恶之…+

年春正月,将幸许昌。许昌城南门,无故自崩;帝心恶之,遂不入。壬子,行还洛阳宫。月,筑华台。夏月,丙辰,帝疾笃。召中军大将军曹真、镇军大将军陈群、征东大将军曹休、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,并受遗诏,辅嗣主。遣后宫淑媛、昭仪以下归其家。丁巳,帝崩于嘉福殿。时年。月,戊寅,葬首阳陵。自殡及葬,皆以终制从事。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七年春正月,将幸许昌。许昌城南门,无故自崩;帝心恶之,遂不入。壬子note-name:壬子1壬子:旧历初十日。,行还洛阳宫。三月,筑九华台note-name:九华台2九华台:楼台名。位于天渊池中。

夏五月,丙辰note-name:丙辰3丙辰:旧历十六日。,帝疾笃note-name:疾笃4疾笃:病重。。召中#-666kk;大将#-666kk;曹真、镇#-666kk;大将军陈群、征东大将军曹休、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note-name:中军大将军5中军大将军:官名。职责与大将#-666kk;相同。曹丕称帝之后,有意提拔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宗族将领曹真来主持朝廷军务。但因曹真年资不#guoxue666-com;,当时只是镇西将军,不好一下给以大将军的高位,因而特别为他设立上军大将军、中军大将军两个过渡名号。黄初三年曹真升任上军大将军,进京主持全国军务。同年又转中军大将军。四年后出任大将军。在曹真之后,无#-666aa;再担任上军大将军和中军大将军的官职。曹真(?—公元 231):传见本书卷九。镇军大将军:官名。曹丕称帝之后,经常率领大军外出。他授给一直随行的尚书令陈群以镇军大将军的名号,让他在处理尚书台公务的同时,协助自己处理行军事务并监督各军。陈群(?—公元 236):传见本书卷二十二。征东大将军:官名。负责领兵征伐。当时领兵将领有征东、征南、征西、征北四将军,#-666ff;称“四征”,官位在“四镇”之上。如果出任者资望高,则在“将军”之前加“大”字。征东将军通常驻防淮南。曹休(?—公元 228):传见本书卷九。 抚军大将军:官名。职责是在魏文帝曹丕率军外出时,镇守后方,征调后备军和供应军用物资。司马宣王:即司马懿(公元 179—251)。字仲达,河内郡温县(今河南温县西)人。出身于世家大族,历仕曹操、曹丕、曹叡和曹芳四代,官至太傅。嘉平元年(公元 249),他发动政变,杀死执政的曹爽(曹真之子),控制朝政大权,为西晋王朝的建立奠定基础。公元 266 年,他的孙子司马炎代魏称帝,建立晋朝。司马懿死后,先被追谥为宣王,后又追谥为宣帝。事见《晋书》卷一《宣帝纪》。陈寿的《三国志》写于西晋,所以用谥号尊称司马懿。此处所列魏文帝病危时所召见的辅政大臣,#-666cc;有曹真、陈群、曹休和司马懿四人。然而事实上,文帝临死时真正入宫觐见的只有三人,曹休并没有能够当面参与接受遗命。这一情况的出现有复杂的原因,并曾导致曹魏政治上的不良后果。,并受遗诏,辅嗣主。遣后宫淑媛、昭仪以下归其家。丁巳note-name:丁巳6丁巳:旧历十七日。,帝崩于嘉福殿。时年四十。(一)

六月,戊寅note-name:戊寅7戊寅:旧历初九日。,葬首阳陵。自殡及葬,皆以终制从事note-name:从事8从事:办理。埋葬魏文帝的首阳陵,在今河南洛阳市北郊的北邙山。。(二)

【裴注】

(一)《魏书》曰:“殡于崇华前殿。”

(二)《魏氏春秋》曰:“明帝将送葬,曹真、陈群、王朗等以暑热固谏;乃止。”

本篇未完,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..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壬子:旧历初十日。

〔2〕九华台:楼台名。位于天渊池中。

〔3〕丙辰:旧历十六日。

〔4〕疾笃:病重。

〔5〕中军大将军:官名。职责与大将#-666kk;相同。曹丕称帝之后,有意提拔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宗族将领曹真来主持朝廷军务。但因曹真年资不#guoxue666-com;,当时只是镇西将军,不好一下给以大将军的高位,因而特别为他设立上军大将军、中军大将军两个过渡名号。黄初三年曹真升任上军大将军,进京主持全国军务。同年又转中军大将军。四年后出任大将军。在曹真之后,无#-666aa;再担任上军大将军和中军大将军的官职。曹真(?—公元 231):传见本书卷九。镇军大将军:官名。曹丕称帝之后,经常率领大军外出。他授给一直随行的尚书令陈群以镇军大将军的名号,让他在处理尚书台公务的同时,协助自己处理行军事务并监督各军。陈群(?—公元 236):传见本书卷二十二。征东大将军:官名。负责领兵征伐。当时领兵将领有征东、征南、征西、征北四将军,#-666ff;称“四征”,官位在“四镇”之上。如果出任者资望高,则在“将军”之前加“大”字。征东将军通常驻防淮南。曹休(?—公元 228):传见本书卷九。 抚军大将军:官名。职责是在魏文帝曹丕率军外出时,镇守后方,征调后备军和供应军用物资。司马宣王:即司马懿(公元 179—251)。字仲达,河内郡温县(今河南温县西)人。出身于世家大族,历仕曹操、曹丕、曹叡和曹芳四代,官至太傅。嘉平元年(公元 249),他发动政变,杀死执政的曹爽(曹真之子),控制朝政大权,为西晋王朝的建立奠定基础。公元 266 年,他的孙子司马炎代魏称帝,建立晋朝。司马懿死后,先被追谥为宣王,后又追谥为宣帝。事见《晋书》卷一《宣帝纪》。陈寿的《三国志》写于西晋,所以用谥号尊称司马懿。此处所列魏文帝病危时所召见的辅政大臣,#-666cc;有曹真、陈群、曹休和司马懿四人。然而事实上,文帝临死时真正入宫觐见的只有三人,曹休并没有能够当面参与接受遗命。这一情况的出现有复杂的原因,并曾导致曹魏政治上的不良后果。

〔6〕丁巳:旧历十七日。

〔7〕戊寅:旧历初九日。

〔8〕从事:办理。埋葬魏文帝的首阳陵,在今河南洛阳市北郊的北邙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