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三国志》 » 明帝纪 > 秋月,孙权攻江夏郡+太守文聘坚守,朝议欲发兵救之+…+

秋月,孙权攻江夏郡。太守文聘坚守,朝议欲发兵救之。帝曰:“权习水战,所以敢下船陆攻者,几掩不备也。今已与聘相持;夫攻守势倍,终不敢久也。”先时,遣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边方。禹到,于江夏发所经县兵及所从步骑千人乘山举火,权退走。辛巳,立皇子冏为清河王。吴将诸葛瑾、张霸等寇襄阳。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讨破之,斩霸。征东大将军曹休又破其别将于寻阳。论功行赏各有差。冬月,清河王冏薨。月,以太尉钟繇为太傅,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,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,司徒华歆为太尉,司空王朗为司徒,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,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为骠骑(大)将军。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(秋)八月,孙权攻江夏郡note-name:江夏1江夏:郡名。魏、吴对立,魏#-666dd;原东汉荆州江夏郡北部立江夏郡,吴分其南部也立江夏郡。魏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云梦县西南。。太守文聘坚守note-name:文聘2文聘:传见本书卷十八。,朝议欲发兵救之。帝曰:“权习水战,所以敢下船陆攻者,几掩不备也note-name:几3几:企图。。今已与聘相持;夫攻守势倍note-name:攻守势倍4攻守势倍:进攻与防守相比要加倍费力。,终不敢久也。”先时,遣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边方note-name:治书侍御史5治书侍御史:官名。当时中央的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台。治书侍御史是御史台中的负责官员之一,负责纠举朝廷百官的不法行为,有时也作为皇帝的特使巡视外地。边方:边境地区。。禹到,于江夏发所经县兵及所从步骑千#-666aa;乘山举火note-name:乘山6乘山:登山。,权退走。辛巳note-name:辛巳7辛巳:旧历十二日。,立皇子冏为清河王。吴将诸葛瑾、张霸等寇襄阳note-name:诸葛瑾8诸葛瑾:诸葛瑾(公元174—241),传见本书卷五十二。。抚#-666kk;大将#-666kk;司马宣王讨破之,斩霸。征东大将#-666kk;曹休又破其别将于寻阳note-name:别将9别将:率领#-666kk;队在别处作战的将领。寻阳:县名。县治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。。论#-666ii;行赏各有差。

冬十月,清河王冏薨。十二月,以太尉钟繇为太傅note-name:太傅10太傅:官名。是一种荣誉性的官职,没有固定职责,也不常设。地位在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三公之上,多由年#guoxue666-com;资深的官员担任。此次任命的列名,曹休不仅在曹真以及陈群、司马懿之前,而且在官位品级上也高于曹真,因为曹魏的大司马,要比大将#-666kk;要高一级。明帝意图通过这样的安抚,使曹休当初未能进京当面接受文帝遗命的积怨得以消除。,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,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,司徒华歆为太尉,司空王朗为司徒,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,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为骠骑(大)将军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江夏:郡名。魏、吴对立,魏#-666dd;原东汉荆州江夏郡北部立江夏郡,吴分其南部也立江夏郡。魏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云梦县西南。

〔2〕文聘:传见本书卷十八。

〔3〕:企图。

〔4〕攻守势倍:进攻与防守相比要加倍费力。

〔5〕治书侍御史:官名。当时中央的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台。治书侍御史是御史台中的负责官员之一,负责纠举朝廷百官的不法行为,有时也作为皇帝的特使巡视外地。边方:边境地区。

〔6〕乘山:登山。

〔7〕辛巳:旧历十二日。

〔8〕诸葛瑾:诸葛瑾(公元174—241),传见本书卷五十二。

〔9〕别将:率领#-666kk;队在别处作战的将领。寻阳:县名。县治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。

〔10〕太傅:官名。是一种荣誉性的官职,没有固定职责,也不常设。地位在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三公之上,多由年#guoxue666-com;资深的官员担任。此次任命的列名,曹休不仅在曹真以及陈群、司马懿之前,而且在官位品级上也高于曹真,因为曹魏的大司马,要比大将#-666kk;要高一级。明帝意图通过这样的安抚,使曹休当初未能进京当面接受文帝遗命的积怨得以消除。